- +1
在臨港 鏈全球|超越新加坡躍居全球第二大保稅LNG加注港,上海港“綠色超車”
【編者按】
2019年8月20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揭牌。5年間,臨港新片區聚焦開放、創新兩大使命,砥礪奮進,以“五自由一便利”為核心的開放型制度體系初步建立,以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為代表的世界級產業集群已在滴水湖畔崛起。
如何繼續站在改革開放最前沿與世界接軌?如何讓經濟增長保有源源不斷的“燃料”?如何讓這座年輕的城始終吸引人才、吸引創業者?站在五周年的重要節點上,臨港新片區總結過往、謀劃未來。
國際局勢動蕩、全球經濟放緩,站在東海之濱、距離世界最近的地方,臨港這片不熄的創新熱土,正在成為改變世界經濟格局的支點。
8月20日,臨港新片區將迎來揭牌五周年。五年前,上海在港口保稅LNG加注領域還是一片空白,如今已超越新加坡躍居全球第二大保稅LNG加注港,規模僅次于起步最早的荷蘭鹿特丹港。
港口保稅LNG加注業務的重要意義在于,它不僅能夠推動綠色貿易和綠色航運的發展,增強港口的國際競爭力,而且有助于完善LNG能源產供儲銷體系,促進區域經濟的繁榮,并為港口服務能級提升賦能,進一步鞏固上海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
打破這一空白的使命,就落到了全力擔負國家改革開放試驗田和全市經濟發展增長極重任的臨港新片區身上。
2022年3月14日,馬耳他籍“達飛希米”號集裝箱輪駛入洋山港二期碼頭,上海上港能源服務有限公司“海港未來”號液化天然氣(LNG)運輸加注船靠泊“達飛希米”輪外檔,為該船加注保稅液化天然氣清潔船舶燃料,標志著我國首單國際航行船舶保稅液化天然氣“船到船”加注業務落戶洋山港。
這一里程碑事件意味著,洋山港成為我國首個、全球第三個具有為國際航行船舶提供保稅LNG“船到船”加注服務能力的大型港口。
截至目前,加注范圍則已經覆蓋洋山港所有泊位,并拓展到上海南港及相關錨地。自開展保稅LNG加注以來,截至2024年7月底,共完成加注114艘次,加注量660636.7立方米。
據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了解,在上述“首單”開展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23年,上海港已超越新加坡成為全球第二大保稅LNG加注港。在實現多個全國首單、首次、首個后,上海港目前仍在不斷拓展國際航行船舶保稅LNG加注功能,持續提升上海國際航運服務能級和競爭力,進一步推動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此外,在LNG加注成功開展后,綠色甲醇燃料加注在臨港新片區也已邁開實質性步伐。洋山港海事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15日,洋山港已完成第100次清潔燃料(含LNG、綠色甲醇燃料)船-船加注同步作業,且已具有三船提供加注清潔燃料服務的能力。

國內首次針對滾裝船在碼頭進行“船對船”LNG加注
就在近日,上海港LNG加注服務能力再跨新臺階。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獲悉,8月9日至10日,新進下水進行首航之旅的挪威籍汽車滾裝船“禮諾極光”輪,在上海南港碼頭順利完成了LNG燃料1800立方米的裝載任務,這是國內首次針對滾裝船在碼頭進行的“船對船”實施LNG清潔能源加注服務。
“禮諾極光”輪于8月8日駛離建造母港江蘇南通,開啟其首航之旅。作為全球最大、最環保的汽車滾裝船,擁有16層甲板共約9100車位,配備1臺低速雙燃料主機和3臺雙燃料發電機,可使用LNG和常規燃料,還有挪威DNV船級社“氨燃料就緒”和“甲醇燃料就緒”入級符號,是目前汽車運輸船領域中首型可使用碳中和燃料的船舶。
該輪首次LNG 燃料加注服務選擇在上海港進行。而在“禮諾極光”靠泊之前,8月8日下午,各方即確定了整個靠離泊和加注計劃,提前預編船舶計劃,為“禮諾極光”輪靠泊搶時間、搶進度,加急完成了2艘件雜貨船和2艘水果冷鏈船的作業,順利預留出泊位。
8月9日凌晨3時,“禮諾極光”輪順利靠泊;隨后的13時46分,LNG加注船“海港未來”輪搭靠“禮諾極光”輪開始實施燃料補給作業;至8月10日10時30分,“禮諾極光”輪安全離泊。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海港未來”LNG加注船首次駛離洋山水域,為停靠南港碼頭的國際航行船舶加注能源。而“禮諾極光”輪此次成功加注則標志著上海港已成功擁有滾裝船舶在港加注LNG清潔能源服務經驗及能力。
LNG加注服務能力的提升不僅于此。就在“海港未來”LNG加注船駛離洋山水域之前,“淮河能源啟航”號于8月7日11時在洋山港液化天然氣碼頭順利完成裝載LNG燃料6000立方米,這標志著洋山港已具備兩艘LNG燃料加注船舶補給能力,即洋山港LNG燃料加注迎來“雙船階段”。
據介紹,“淮河能源啟航”號是國內首艘投運的江海直達型1.4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LNG)燃料加注船舶。隨著“淮河能源啟航”號的加入,洋山港綠色能源加注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進一步鞏固上海集裝箱樞紐港的國際領先地位,以港口服務能級提升賦能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提升資源全球配置能力:補齊高能級航運服務能力
“臨港新片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和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橋頭堡,始終把開放創新作為核心使命,把高能級航運服務業作為開放發展的重要方向和核心內容。”在今年7月8日舉行的2024滴水湖高能級航運服務業創新大會上,臨港新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金山即如是表示。
坐標再移回上海南港,國內首次針對滾裝船的“船對船”LNG加注服務為何在該碼頭設施?
上海南港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唯一直通洋山特殊綜保區陸域的港口,已建一期碼頭9個泊位,最大可停靠5萬噸級通用船型及7萬噸級滾裝船型,具備一線徑予放行政策優勢、區港一體化區位優勢。自2013年8月開港運營以來,已陸續成為了三一重工、西門子、特斯拉、上汽等大型企業的“家門口”碼頭。
相關負責人對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表示,上海南港作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目前主要有三大板塊的業務,其中包括了內外貿滾裝、冷鏈、件雜等業務。“而在各項業務中,滾裝業務是碼頭支柱性產業,成為了上海港滾裝業務爭創世界第一的重要一環。”
如今,碼頭上國際、國內船舶接續進港、多船停靠,碼頭連續裝卸作業的景象漸成常態。就在半個月前的7月31日凌晨5時,馬耳他籍“提圖斯”號滾裝船在上海南港碼頭裝卸完6703輛汽車后駛離碼頭。從船上卸下的5416輛進口汽車,為該碼頭啟動汽車進出境集散業務以來單船的最大量。
據介紹,2024年南港碼頭外貿滾裝業務計劃量50萬輛,截至7月底,外貿滾裝已完成吞吐量27.5萬輛,整體完成量已達全年外貿滾裝計劃的55%,達到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預期。其中,特斯拉已完成10.9萬輛,“隨著汽車進出境集散業務增多,國際中轉在南港碼頭的業務量顯著增加,上半年累計完成國際中轉6.52萬輛次,其中入區3.45萬輛次,出區3.07萬輛次。”

而對國際航行船舶來說,燃料加注是吸引它們中轉、停靠港口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說,保稅燃料補給已經成為衡量港口配套服務能力強弱的重要指標。
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早在2022年1月,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協同上海市商務委等11個部門和單位出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國際航行船舶保稅液化天然氣加注試點管理辦法》,為臨港新片區試點保稅液化天然氣加注服務提供了政策支持。
2個月之后的2022年3月,里程碑式的我國首單國際航行船舶保稅液化天然氣“船到船”加注業務正式落地。
然而,因LNG加注具有較高的安全風險,對加注作業時周邊船舶交通、水文氣象條件具有較高的要求,作業范圍有限,只有停泊在部分泊位的船舶可以加注LNG燃料。這也就意味著,加注服務能力和范圍需要進一步提升、擴大。
2023年以來,加注業務陸續獲得新突破。2023年3月1日,加注作業首次在洋山港自然條件較特殊的冠東碼頭四泊位實施,標志保稅LNG加注作業范圍覆蓋洋山港全部泊位;2023年4月26日,上海港成為國內首個實現海上錨地加注保稅LNG業務的港口;如今,加注范圍進一步覆蓋至上海南港……
值得關注的是,臨港新片區在成功開展LNG加注后,便將目光投到綠色甲醇燃料加注這一新賽道。
全球航運業目前正處于綠色低碳轉型的新一輪發展和競爭中。在國際海事組織(IMO)減碳限硫要求下,低硫燃油和LNG是當前全球存量船舶動力來源的主要選擇,而未來船舶燃料發展路徑可能出現“組合替代”趨勢。其中,LNG是短期替代首選,中長期最具應用前景的包括甲醇、氨、氫等。
今年的4月10日,馬士基旗下“阿斯特麗德馬士基”輪靠泊上海洋山港,中國首艘、世界最大的綠色甲醇加注船“海港致遠”號為靠泊船完成首次“船—船”同步加注作業。這意味著上海港在成為全國首個擁有國際航行船舶保稅LNG加注能力的港口后,又成為了全國首個擁有綠色甲醇船對船同步加注能力的港口。
相關部門表示,上海港擁有綠色甲醇燃料水上加注能力,進一步提升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對國際班輪的綜合服務能級,鞏固和發展了上海國際集裝箱樞紐港的資源配置能力,為上海市率先在全球構筑綠色港口航運服務新生態,及臨港新片區建設全球領先的綠色航運服務生態貢獻力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