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炭烤天”,外賣小哥的“降溫費”失蹤了?
原創 日晞視野
撰文|ANGELICA
編輯|ANGELICA
審核|燁 Lydia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日晞研究所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留言申請開白。

8月以來,全國多地發布高溫預警,“炭烤模式”持續發力,不少城市最高氣溫達到40度。在高溫下送餐的不少外賣小哥雖然防曬裝備“全副武裝”,但在炙熱天氣下仍然汗流浹背。
高溫天氣下,外賣配送人員收入如何?是否能夠領到相應的高溫津貼?
桑拿天里奔跑,外賣小哥頻中暑。
中央氣象臺6月7日開始發布高溫橙色預警。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表示,“與2023年相比,2024年可能更熱,極端天氣出現次數或更多?!?/p>
有數據顯示,8月21日全國不少地區最高氣溫37℃以上,湖北東部、江蘇南部、浙江中北部局地可達40℃以上。
氣溫超40℃,到底有多熱?
走在大街上,感覺就像走進了一個巨大的烤箱,熱氣從四面八方涌來,把人緊緊包裹住。
出門沒一會兒,汗水就跟不要錢似的拼命往外冒,衣服瞬間濕透,貼在身上那叫一個難受。
夏季高溫已至,躲在空調房里似乎成了最愜意的事,進廚房想想就流汗。很多人選擇叫外賣,解決一日三餐,外賣小哥也就成了最受歡迎的人。
這么熱的天,咱們都想躲在空調房里不出來,可還有一群人在烈日下奔波,那就是外賣員。
在“桑拿模式”下,出門送餐真是一場“烤”驗!不僅天氣炎熱,還可能遭遇雷雨天氣。
烈日下的一千多萬外賣騎手。
他們頭戴安全帽,騎著電動車,在滾燙的馬路上飛馳。太陽火辣辣地照在他們身上,皮膚都被曬得發紅。
長時間的室外高溫作業,外賣小哥也難免中暑。
7月21日,杭州一外賣小哥頂著約40度的高溫送餐,突然暈倒在路邊。
可怕的是,這并不是個案。
2022年7月10日,外賣小哥小鄭冒著烈日連續工作十小時后暈倒。來到急診室時,他全身高熱,體溫最高達42℃,同時整個人已經昏迷。經過診斷,小鄭是因為在高溫下工作太久導致熱射病。
2023年8月3日,持續工作了12個小時的黃師傅下班回到家,感覺胳膊和腿上的肌肉有些抽筋。到了晚上10時許,黃師傅抽搐頻率變高,被家人連夜送進急診室,醫生診斷為高溫引起的熱痙攣。
高溫津貼一分沒有?拿不到的不在少數。
根據《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的規定,勞動者從事高溫作業的,依法享受崗位津貼。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35℃以上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并納入工資總額。
同時,因高溫天氣停止工作、縮短工作時間的,用人單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
那么,作為戶外勞動者,外賣小哥是否有高溫津貼?
有人領到一些錢,有人一分沒有。
更有甚者,有些外賣員表示有所謂的“高溫津貼”,但仔細一看,這哪是什么津貼,分明是“高溫激勵”。就是你在活動期間跑單的話,只要完成目標就可以獲得這個津貼。這種偷換概念的做法,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作為專職外賣配送員的徐先生在視頻中表示:“國內最大的外賣平臺的高溫補貼開始了,獎勵我看了都搖頭,一年比一年低。”
外賣騎手雖然跑單時間更自由,但要拿到高溫津貼很難。高溫津貼是在平臺APP內發放的,每單是0.5元—3元,但必須要達到相應的條件,比如距離以及跑單數量等。
2020—2021年間,各大外賣平臺開展了一系列包含高溫津貼的“挑戰賽”,看似是一種給騎手的“變相補貼”,但規則卻遠比表面上更復雜。
今年6月,國內最大的外賣平臺又推出六大措施為騎手防暑降溫。其中包括外賣騎手的高溫津貼、“高溫關懷金”專項補貼,如單單補貼、長線活動。
專職騎手徐先生表示:“津貼是只跑午峰期和下午茶才有,晚高峰的單子不算。并且必須要簽到11天才可以拿到津貼。一共分為兩檔:跑夠120單,獎勵60塊;跑夠180單,獎勵120塊。但天氣太熱了,感覺第二檔拿不到?!?/p>
不得不說,高溫之下,外賣行業依舊繁忙。然而,一個令人痛心的現象逐漸浮出水面:許多外賣員未曾享受到應有的高溫津貼。
不同平臺,眾包或者專送的高溫津貼都不同,有的地區甚至沒有高溫津貼。
“降溫費”成了有些外賣小哥眼中“聽上去很美”的傳說,知道卻沒有拿到。
同樣作為專職外賣配送員的小飛哥反映:“這么熱的天,外賣為什么連一毛錢的高溫補貼都沒有?”
這個天氣沒法干了,真的沒法干。
“太陽曬得我頭疼,走路都沒力氣。高峰送了兩趟,我都受不了了。跑了一個半小時,帽子、頭發都濕了,一臉的汗。我都挑高價單送了,可外賣單都是四塊的,最多也就給四塊六?!?/p>
這似乎與“外賣小哥月收入輕松過萬”的神話大相徑庭。
值得一提的是,外賣行業曾經流傳過這樣一段話,“隨便跑五六千,認真跑七八千,拼命跑月入過萬?!?/p>
然而,隨著就業環境的變化,進入外賣行業的人員越來越多,今年的外賣騎手人數已破千萬。烈日下的外賣小哥想月入過萬,必須每天在40℃+的高溫下,至少工作10小時。
一位來自河南的外賣小哥表示:“河南送外賣的騎手很多,如果不抓緊時間跑,一個月到手只有4000塊。跑得快的一個月才有6000+?!?/p>
津貼差距明顯,外賣員的權益究竟何在?
送外賣已經成為很多人安身立命的本錢。
根據《美團2023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22年有超過624萬騎手在美團獲得收入,日均活躍騎手也超過了100萬。
外賣騎手數量還在急劇增加。
《2023年餓了么騎手權益保障報告》指出,報告期間(2022年5月至2023年9月)餓了么平臺上的活躍騎手超過400萬。
在炎炎夏日,高溫津貼本應是外賣員辛勤工作的一份應得保障。然而,眾多外賣員竟然從未見過高溫津貼的蹤影。我們不禁要問:外賣員的權益究竟何在?
或許,很多人會覺得送外賣賺錢快,收入又高。然而,外賣平臺并不為騎手繳納社保,可見騎手繳交社保并不容易。
近年來,網友對外賣騎手勞工權益的話題也一直有疑問和不滿。
“騎手真的滿意嗎?”、“社保都不交,還談什么責任?!?/p>
2021年,外賣平臺發布了第一份《2021年度美團騎手權益保障社會責任報告》,首次提出了“同舟計劃”。
2023年,外賣平臺發布了《2022年美團騎手權益保障社會責任報告》,從四大方面闡述了美團在保障騎手權益各項工作上的進展。
但是,在新發布的這份報告中,外賣平臺并沒有闡述騎手雇傭方式和社保繳納情況。
如果將這兩份《報告》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兩年時間內,外賣平臺雖然積極地采取行動來保障騎手權益,但某些要點并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
比如高溫津貼,本應是對在高溫下工作的勞動者的一種關懷和補償。但對于眾多外賣員來說,卻成了一種奢望。
有的平臺雖有補貼,但金額微薄,難以彌補他們在高溫下付出的艱辛;有的平臺甚至根本沒有任何補貼措施。
真正的高溫津貼,應當是無條件的、足額的,能夠切實減輕外賣員在高溫環境下工作的負擔。而不是以各種名義和形式進行克扣和削減。
可現實是,所謂的高溫津貼,不過是名不副實的“高溫激勵”,往往只是一些形式上的獎勵,或者是附加了諸多條件的杯水車薪。這看似是一種關懷,實則與真正的高溫津貼相差甚遠。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一些政府陸續出臺了針對外賣小哥的高溫補助政策。
2022年,廣東規定外賣小哥等新業態勞動者享有高溫津貼。
2023年,南京規定外賣員最低工資提高到4500元,連續接單4小時,可以停止接單休息20分鐘。
2024年,“外賣小哥”高溫補貼案例入選2023年度北京市檢察機關十大法律監督案件。
這無疑是令人欣慰的進展。
但是,目前的補助政策都是階段性的,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外賣小哥的部分困境。不同地區之間的補貼力度也是參差不齊。
酷暑盛夏,外賣員用最快的速度將饑腸轆轆的我們與美食連接在一起。他們所面臨的工作壓力、交通安全風險以及權益保障的缺失等問題,不是階段性的補助政策就能徹底解決的。
想要切實保障外賣小哥的合法權益,似乎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我們需要不斷發聲,為外賣小哥提供更加全面、長效的權益保障,讓他們的高溫津貼不再是空中樓閣。
參考文獻:
《烈日下的外賣小哥:日均工作10小時月入過萬,有騎手稱從沒見過高溫津貼》
《倒在酷暑中的外賣騎手,和失蹤的高溫補貼》
《美團還是沒披露騎手社保繳納的事,是有多難?》
《美團2023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素材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