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科普 | 冰與火——兒童青少年雙相情感障礙
作者:陳龍云 上海市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
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持久的心境持續高漲或低落為臨床特點的疾病。而兒童青少年雙相情感障礙并不少見,據調查兒童精神科門診(12歲)以下,16%符合雙相障礙,但是僅不到10%的精神科醫師曾診斷過兒童期雙相障礙。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特征是情緒、能量和活動水平的極端變化。這些變化通常表現為躁狂期和抑郁期的反復交替。這種障礙會對孩子的學習、社交和家庭生活產生深遠影響。

圖片來源于網絡
兒童的雙相情感障礙和成人的表現有所不同。成人通常表現為明確的躁狂和抑郁階段,而兒童的情緒波動可能更頻繁,癥狀可能更加混雜。此外,兒童的行為變化常常被誤認為是正常的成長階段或其他行為問題,如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
兒童雙相情感障礙與成人雙相情感障礙的區別:

使用圖片請聯系作者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兒童雙相情感障礙的表現:情緒從極度快樂和活躍(躁狂或輕躁狂)到極度悲傷和絕望(抑郁)之間的快速轉換。在躁狂期,兒童可能表現出異常的精力旺盛、睡眠減少、注意力不集中、冒險行為增多等。在抑郁期,則可能表現為疲勞、缺乏興趣、食欲和睡眠變化、注意力不集中等。情緒容易失控,特別是面對微小挫折時表現出極度的易怒或憤怒。由于情緒和行為的不穩定,兒童可能在學校遇到學習困難。
在青少年時期,青春期的個體成長和成熟過程中常見的情緒起伏融合交織在一起,“青春期焦慮”是一種公認的常態,而此期間的青少年,行為中總是存在浮夸、重疊或冒險,導致兒童青少年雙相情感障礙的確診困難重重。
面對兒童青少年雙相情感障礙,早期診斷和干預非常重要,因為這可以幫助兒童在情感和行為上得到適當的支持。藥物治療方面,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情緒穩定劑、抗抑郁藥或抗精神病藥物,以幫助控制情緒波動。另外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防止成癮性物質的使用(酒精,煙,笑氣等),多運動,健康飲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家庭成員了解疾病,學習支持孩子的有效方法。與學校溝通,為孩子提供必要的學術和情感支持。當然,對于家長的情感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生病以后,最難受的還是父母,父母除了給孩子情感支持以外,也需要有一個排解自己負性情緒的出口,需要更多的關心和關愛。
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相結合的方法,對于疾病的預后更加有效,有以下心理治療的方法:
1、聚焦于家庭的認知行為治療:(Family-Focu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FCBT)
聚焦于家庭的認知行為治療是一種將認知行為治療(CBT)與家庭治療結合的方法。它不僅關注個體的認知和行為模式,還考慮家庭系統對個體行為的影響。這種治療通常用于處理家庭中的沖突、壓力源以及如何更有效地溝通和解決問題。通過與家庭成員一同工作,FFCFT幫助家庭識別并改變有害的認知和行為模式,以改善整體家庭動態和個體心理健康。
2、以家庭為中心的心理教育(Family-Centered Psychoeducation)
以家庭為中心的心理教育旨在通過教育家庭成員來支持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個體。心理教育提供關于心理健康狀況的信息,幫助家庭了解癥狀、可能的原因、治療選擇和應對策略。其目標是增強家庭成員的知識和技能,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支持和幫助患有心理健康問題的親人。這種方法通常與其他治療方式結合使用,以促進更好的治療效果。
3、人際節奏治療(Interpersonal and Social Rhythm Therapy, IPSRT)
人際節奏治療是一種專門為治療情緒障礙(如雙相情感障礙)而設計的治療方法。IPSRT重點在于幫助患者穩定其日常生活節奏(如睡眠、飲食、活動等),并改善他們的人際關系。通過識別和管理可能導致情緒波動的生活事件,IPSRT旨在幫助患者維持情緒穩定,減少復發的風險。
4、家庭治療(Family Therapy)
家庭治療是一種心理治療形式,專注于家庭系統而非個體。這種治療方法認為家庭中的問題往往是系統性問題,而不是單個成員的過錯。家庭治療師與整個家庭工作,以改善溝通、解決沖突并增強家庭成員之間的理解和支持。家庭治療常用于處理家庭關系中的問題,如親子關系、夫妻關系、離婚后調整等。
5、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DBT)
DBT結合了認知行為療法的技術,并加入了辯證和正念的元素。治療的核心目標是幫助患者在接受自己現狀的同時,努力做出積極的改變。DBT通常包括個體治療、團體技能訓練、電話輔導等多種成分,以幫助患者學會調節情緒、提高人際交往技巧、增強忍受痛苦的能力。
盡管兒童雙相情感障礙是一個復雜的疾病,可能帶來很多挑戰,但通過家長和教師、以及專業精神健康服務的合作和支持,大多數兒童能夠管理癥狀、提高生活質量,過上有意義的生活。
參考文獻:Malhi GS, Jadidi M, Bell E. The diagnosis of bipolar disorde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Bipolar Disord. 2023 Jul 11. doi: 10.1111/bdi.13367.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7433682

作者介紹: 陳龍云 上海市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主治醫生,上海市心理協會會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中級心理治療師,上海市心理熱線962525 危機干預成員,上海市第九批援鄂心理醫療隊隊員。從事: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癥、老年焦慮、癡呆等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兒童青少年情緒診斷與咨詢。擅長:認知行為治療,精神分析,正念認知治療等心理治療技術。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