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以政府投資帶動民間投資信心

8月15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未來隨著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以及2023年政府增發國債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政府投資帶動放大效應將持續釋放。?
劉愛華說,企業效益的逐步改善也有利于民間投資意愿和能力的不斷恢復。總的看來,下階段投資對穩定增長、優化供給的作用將進一步發揮。
政府投資的主要方向無疑是基建投入。過去多年來,我們在基礎設施項目,如道路、橋梁、機場、港口和通信網絡等方面的投資收獲了舉世矚目的成果,顯著提升整體經濟效率,降低運輸成本,促進市場商業活動,為市場主體打造了更好的營商環境。
而且,大規模投資項目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這有助于創造新的就業機會,降低失業率,增加居民收入;隨著就業機會增多和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也會隨之增強,進而刺激消費需求的增長,形成良性循環。
更為重要的是,作為驅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馬車,投資一定程度上是創新的基礎條件,其投入產出比更高,也即統計局發言人所指出的“帶動放大效應”更為顯著。比如從本次披露的數據就能看出,政府對于基礎研究、科研與開發的投資,能夠有效促進技術進步和創新。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就顯示,1-7月份,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4%,高于全部投資6.8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了9.7%和11.9%。
這些投資事實上也是在向市場進一步發出信號,表明這些領域具有較高的發展潛力。科技成果轉化過程本身具有不確定性,由政府先行投入,能夠降低不確定性,使得民間投資者更有信心跟進。這反過來能夠激活我們在核心技術上的攻關能力,從而收獲技術紅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近年來PPP等合作模式的創新,政府投資也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民間資本的活力,為更多社會資本降低了行業準入門檻,給民營企業帶來了更多的機會,這同樣也是政府投資的帶動效應之一。
無論是從產業轉型升級還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模式改革來看,通過加大政府投資帶動民間投資的路徑,已經被驗證是行之有效的。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看到,政府投資的目的更多還是熨平經濟周期,降低民間資本的風險感知,其承擔的是統計局發言人所說的“帶動放大”作用。當經濟增長進入復蘇區間時,接下來更為重要的課題,還是如何進一步穩住民間投資的信心。
的確,過去一段時間,民間投資增速出現了一定程度下滑,民營企業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也有所增加。但從統計局數據來看,2024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有所回暖,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在政府投資開了個好頭之后,接下來我們需要的是讓民營經濟、民間資本接力,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