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家長們注意,選擇教培機構時要提防非法集資陷阱 | 貴州經偵

在許多小伙伴的童年記憶里
周末簡直就是另外一個學習“戰場”
偵偵小時候的周末可真是比上學還忙
什么樂器班、足球課、語數外補習班
一個接一個,全是無縫銜接
每每回想起來都是滿滿的辛酸淚
現在不一樣了
為了減輕學生的學業壓力
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教育部門在2021年推出了雙減政策
對校外培訓機構進行了嚴格的監管和整頓
但是非學科類培訓機構“打擦邊球”問題仍然時有發生
更有甚者利用教育培訓為名開展非法集資

近期,我省公安機關經偵部門偵破一起涉嫌利用校外培訓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犯罪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借用宣傳活動吸納社會不特定對象資金。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獲,此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教育培訓領域常見非法集資手段
教育培訓領域常見的非法集資手段主要有兩種:
一是預付費經營模式,推出課時贈送優惠,即學員需一次性預交一定的學費,或者購買課時套餐,交的錢越多,贈送的課時越多,甚至承諾到期返還本金;
二是打著投資理財的旗號,推出教育培訓等相關投資項目,承諾高額回報,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教育投資需謹慎,切記“三看一不要”
1.看資質,查看該機構的正規合法資質(正規校外培訓機構須持有:《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工商營業執照》《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是否符合國家最新“雙減”政策;資質是否在顯眼的區域公示;資質是否在有效期內;機構名稱和辦學實體是否相符。廣大學生家長可通過“全國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臺”查詢有資質的正規培訓機構名單。消費者可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平臺,查詢機構經營信息,通過營業場所租賃情況等了解機構運行狀況。
2.看師資,師資是一個教育培訓機構的核心資源,一個合格的教育培訓課程講師必須取得正規的教師資格證,所有的教師資格證必須在明顯區域公示。如果用外教,還要看看有沒有《聘請外國專家單位資格認可證書》。
3.看合同,消費者應仔細查看學校的收費項目、收費標準,是否進行了公示、是否簽訂培訓合同、合同里的內容是否有霸王條款、是否能開具有效票據以及合同印章是否與資質一致等。國家規定培訓機構一次性收費不能超過3個月,拒絕與培訓機構及任何第三方簽訂培訓貸款。簽訂培訓合同時,請盡量選用教育部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的《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在簽訂合同后再付款,并索要正規發票或收據,妥善保管好合同文本、票據等資料,以作為維權憑據。
4.國家規定培訓機構一次性收費不能超過3個月(或60課時),不要盲目聽從銷售人員的優惠推銷或打折許諾,不要一次性交納時間跨度超3個月或60課時的培訓費用,以免遇到培訓機構倒閉或者卷錢跑路,造成經濟損失。如有機構向您一次性收取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的培訓費用,及時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或教育行政部門投訴舉報。
防范提示
各位家長們一定要理性看待、慎重選擇校外培訓,多關注孩子身心健康,不盲目跟風報班,一定要看清其經營資質和經營范圍。對于教育培訓機構的超范圍經營行為,如存錢、贈課時費、到期還本金等經營模式,需要提高警惕。遠離“無證無照”培訓機構和違規培訓,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來源:貴州經偵
責編:張適麒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