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書城開出“藝術避風港”:聽藝術講座、逛展覽周邊
福州路上海書城在探索藝術與文化全新融合模式方面做出新探索。8月11日,“藝術避風港”在上海書城二樓開幕,首期入駐的有東一美術館、藝倉美術館、上海電影博物館。

位于上海書城二樓的“藝術避風港”
“藝術避風港”的藝術文創限定周邊均與入駐機構當期熱門展覽有關。目前,東一美術館“最后的貴族——烏菲齊館藏18世紀歐洲大師繪畫”、藝倉美術館“大衛·霍克尼紙間漫行”兩個展覽的限定周邊,以及上海電影博物館的“大師”系列悉數在藝術避風港展出售賣。據悉,藝術避風港會季度性更換主題,精選滬上正在展出的展覽周邊,根據主題展陳勾連起來,讓展覽和展覽之間產生新的火花與碰撞。
藝術避風港開幕
“藝術避風港”也會不定期走出“避風港”,在上海書城4樓與6樓空間舉行藝術對談、互動等活動。
新華傳媒連鎖藝術顧問、青年藝術家萬雨塵將開幕式做成了一個串聯多樓層的藝術打卡活動,她希望通過多元有趣的互動拓展大眾對藝術的認知。開幕當天,藝術家黃陵野鶴和藝術家張贏在4樓與讀者共創 “ 不如搞藝術”。張贏將自己創作的主人公“兮兮”安排成正在看“現場繪畫”的觀眾,當他畫到一半,邀請現場的讀者參與共同作畫,將自己的自畫像畫在“兮兮”正在觀看的畫作當中。原來,這是一個與現場環境同步互動的作品,讀者在看張贏畫畫,張贏畫的人在看著讀者畫的人。旁邊,黃陵野鶴正在為開幕專門創作“不如搞藝術”,他用自創的當代字體寫下藝術避風港對藝術的態度:先鋒、獨立,帶著對傳統的思考,玩起來。
藝術家黃陵野鶴和藝術家張贏與讀者共創 “ 不如搞藝術”
來到6樓,萬雨塵與藝倉美術館創始人張熹、藝術脫口秀創始人羅依爾一起暢聊“紙間漫行”展覽的主角大衛·霍克尼,從專業的角度,親近的距離,給讀者呈現與展覽有關的深度內容。
大衛·霍克尼專題講座
據悉,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8月24日19:00,“藝術避風港”將聚焦中法文化交流,開啟“巴黎文化夜談”活動,邀請《敦煌遇見盧浮宮》作者羅依爾,《巡禮之年,從巴黎出發》作者傅小敏,《穿行光影 - 像影評人一樣看電影》作者孟漸新,從多個維度解讀法國文化的魅力。
“藝術避風港”還推出了藝術打卡集章活動,通過多元玩法,打破藝術是高不可攀的認知,讓藝術貼近生活,融入閱讀。
主辦方希望,“藝術避風港”將成為包含當季藝術周邊,藝術家和書籍共創內容的港灣,成為美術館在市中心的內容延伸和宣發的主要陣地。“藝術和讀書本來就是很契合的事情。”上海新華傳媒連鎖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鈕也仿表示,“書城很大,不僅是空間的大,也是包容性的大。希望‘藝術避風港’讓書城成為藝術和文化結合的試驗場。因為是實驗,我們也不怕失敗。希望通過藝術的治愈能量,讓書城成為大眾的文化港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