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巴黎奧運會的技術隱喻:用數字化融入這一代年輕人
北京時間8月12日凌晨,奧運會所有賽程結束,中國體育代表團奪得40塊金牌位列金牌榜并列第一,取得境外參賽的最佳成績。

當世人在感嘆中國隊實力“輕舟已過萬重山”時,奧運會背后的技術應用,同樣也已是滄海桑田。
100年前,1924年第八屆奧運會在巴黎召開,時值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復興30周年,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被首次引入,不過全世界的觀眾卻只能通過報紙上的文字觀看頭一天的賽況。
100年后, 2024 年,巴黎再度燃起奧運圣火,世界也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報紙與廣播早已是「時代的眼淚」,人們觀看奧運會的方式變得前所未有的多樣化:客廳的大屏電視,手上的移動終端,頭上的XR眼鏡。不同設備的互動畫面背后,更有AI視覺、3D動畫、動作捕捉、空間計算等諸多技術的深入應用。
2024年的巴黎奧運會被譽為“科技奧運”的集大成者,AI+XR 更是成為當之無愧的「主角」。從運動員訓練到裁判打分,從計時計分到場館設施維護,從賽事傳播到觀賽互動…… AI與XR技術均被大規模應用。毫不夸張地說,2024年奧運會書寫了“AI+XR奧運”的第一次。
超越現場的「XR空間觀賽」
現場觀賽對于所有觀眾都有強烈的吸引力,然而現場容納人數終究有限,特別是巴黎奧運會這樣的頂級賽事,對大多數觀眾來說到現場都成了一種奢望。
正因為此,人類一直在想法設法通過技術的迭代,讓萬里之外的全球觀眾能夠突破空間限制,身臨其境地沉浸式觀看比賽。這屆巴黎奧運會期間風靡的「空間觀賽」,就讓體育觀賽進入到全新階段。
在奧運會前夕,重注元宇宙XR的Meta 宣布, Quest 用戶可通過流媒體平臺 Peacock,在虛擬空間中沉浸式觀看巴黎奧運會,包括籃球、足球、田徑等全部賽事。
中國科技公司不遑多讓,作為2024 年巴黎奧運會持權轉播商的中國移動咪咕,率先推出了 XR 空間觀賽平臺,通過集成應用AI、AR、VR、裸眼3D、元宇宙和空間技術,用戶除了可以在咪咕視頻APP上AI直播看奧運、進入元宇宙空間大屏看奧運外,還能夠通過 Apple Vision Pro設備 、3D端設備沉浸式看奧運。
體育觀賽是XR設備的代表應用,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也是XR觀賽應用常見的賣點。作為首批在Apple Vision Pro上提供流媒體服務的平臺之一,今年奧運期間,用戶在「咪咕視頻-Vision」感受到了「空間觀賽」帶來的超越現場的體驗:除了可通過「五屏多賽同看」擁有更多的視角甚至“分身”觀賽外,還能擁有比現場以及過往直播觀賽更強的互動體驗,也可以在鼓浪嶼元宇宙、中國移動元宇宙社區等元宇宙空間里“呼朋喚友”,與搭子們一起觀賽,邊看邊聊。

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風靡的「空間觀賽」,讓全球觀眾擁有了超越了現場觀眾的體驗,也讓奧運會轉播技術從過往的“高清化”PK,正式進入到“空間化”競爭。體育比賽的傳播,也從內容的單向輸出,進入到全視角、互動式和社交化的空間時代。
其實在體育迷中,通過XR應用進行「空間觀賽」的需求一直都存在,德勤在《2023年體育迷洞察報告》中指出,觀眾更期待定制個性化的觀賽體驗,例如可從運動員的角度用VR觀看比賽,大約三分之一的40歲以下人士表示,他們有興趣通過VR觀看比賽或與朋友共同觀看比賽。經歷巴黎奧運會的洗禮,更多體育迷以及體育迷外的普羅大眾,將全面進入到「空間觀賽」時代。
AI+XR如何深度重構奧運?
用戶觀賽的空間化變革,只是AI與XR技術重構奧運的冰山一角。雷科技觀察發現,在這屆巴黎奧運會賽場內外,AI與XR技術幾乎已無處不在,“潤物細無聲”地滲透在每一個角落。
巴黎奧運會是史上首次廣泛應用AI技術的奧運會,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甚至表示,奧運會已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在今年的奧運會現場,就有諸多AI交互應用,比如歐洲大模型新秀 Mistral AI 公司開發的 AI 對話機器人「AthleteGPT」,就承擔起了來自全球 200 多個國家運動員關于導航以及其他問題的解答任務。
不過,今天的技術應用已進入到大整合時代,AI技術與5G、云計算、XR、元宇宙、空間計算、3D等技術不斷結合,迸發出更多創新的火花。在今年奧運會上,AI與云計算、XR、3D、空間計算技術的融合應用,就體現得淋漓盡致。
比如云計算與AI和XR技術的融合。在奧運會轉播中衛星發揮著關鍵角色,然而衛星傳輸能力受限,因此觀眾看到的畫面相對單一。今年巴黎奧運會首次大規模使用云端轉播,超過三分之二的奧運直播信號從巴黎傳輸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基于云轉播,AI與XR技術可以重構賽事內容本身,比如用AI渲染的8K超高清內容可以更好地呈現賽事細節;再比如增強型3D轉播可以通過捕捉比賽精彩瞬間,生成慢動作、時間靜止等特色畫面。
用AI+XR技術驅動著奧運賽事的內容制作,也成了巴黎奧運會的一大突破。
展現比賽中精彩時刻的「子彈時間」特效被許多觀眾津津樂道。通過 AI 增強的 360 度回放系統,本屆奧運會 25 項賽事的轉播中,都會在精彩時刻呈現高自由度的瞬時回放,觀眾可以在移動終端上看到更生動的比賽細節。如果在支持空間深度信息(俗稱「有空間感」)的 XR 設備觀看,更是可以得到具備3D 環繞視角的臨場感——如同科幻電影中的「全息影像」一樣,可在任何角度都能看到立體的成像,而比擬現場的臨場感、超越現場的空間感,正是XR技術的最大魅力。

在2D設備上呈現的內容,在AI與XR技術驅動下,也在不斷實現用戶體驗的突破。比如在國內首檔 AI 乒乓球賽事復盤節目《AI乒中國》中,中國移動咪咕就利用 AI 技術實時采集和處理數據,并以數據可視化的方式,生動立體展示比賽中乒乓球的落點 AI 熱力圖,并利用 AR 技術呈現乒乓球的軌跡,讓觀眾可以更好地觀看比賽的細節和運動員的表現。
AI+XR技術在讓用戶更好地觀看賽事之余,也讓年輕人可以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參與到奧運會中。中國移動咪咕推出的AI數智人“全民助戰寫真”就被網友玩得刷起了屏,很多用戶將自己的AI寫真分享到社交媒體給中國運動健兒加油。人人參與奧運再傳播,生動地體現了奧運“全民參與”的理念,這也是本屆奧運會最突出的一大特征。
AI+XR技術還被廣泛應用到世界各國的運動員訓練中。
助力中國跳水隊拿下多塊金牌的全紅嬋背后,就有著AI+XR訓練技術的加持。“3D+AI跳水訓練系統”能夠識別出全紅嬋跳水時的起跳速度、身體姿態、旋轉角度、入水角度等細微動作,起跳比理想狀態稍低幾厘米,或者入水角度存在微小偏差,基于這些分析結果,教練團隊可給她提供精準的改進建議。在奧運會前,法國短跑隊、澳大利亞游泳隊都利用 VR 進行接力訓練。
AI+XR技術一方面可以毫厘不差地全維分析運動員的動作,給其訓練提供精準建議;另一方面則可利用臨場感、沉浸感與立體感等數據呈現、互動交互與3D視覺,讓運動員可以更好地模擬訓練。未來基于AI+XR技術訓練提高運動員對現場的適應力,或許也將被提上日程。
巴黎奧運會,只是AI+XR技術在體育中廣泛應用的一個美好的開始。
數字奧運,展現中國科技之美
與時俱進的奧運會,受益于技術的進步,反過來也在推動著技術的普及。今年4月,國際奧委會頒布旨在引領全球體育領域開展人工智能計劃的綱領性文件——《奧林匹克AI議程》,巴赫說,《奧林匹克AI議程》核心是確保AI與體育的融合將讓所有人受益,而不僅僅是少數人。
讓人欣慰的是,在“數字化奧運”中,中國企業正在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一如在全球數字化經濟中,中國企業發揮的引領地位一樣。阿里云成為奧運會官方云服務合作伙伴,其以AI驅動的云計算技術支撐本屆巴黎奧運會“云上全球轉播”;中國移動咪咕在拿下2024 年巴黎奧運會持權轉播商后,并沒有只做傳統的短視頻內容轉播,而是利用其擅長的AI+XR技術,以「XR空間觀賽」重新定義奧運會的觀賽互動體驗,引領世界體育科技觀賽與傳播的新潮流。
中國科技公司在奧運會展現“數字化之美”,是多年數字化技術深耕的厚積薄發。“應用為先”的中國科技公司秉持的普惠理念,與巴赫倡導的“AI與體育的融合將讓所有人受益,而不僅僅是少數人”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比如中國移動咪咕并沒有將“空間觀賽”的體驗限定在少數設備上,其推出的「咪咕視頻 3D 版」甚至還提供了“裸眼3D”的應用選項,沒有XR頭顯設備的用戶,只需一臺支持裸眼 3D 技術的手機或者平板,如中興遠航 3D 手機、中興 Nubia Pad 3D 等,也可輕松擁有更具臨場感的觀賽體驗。
今年國際奧委會已決定與沙特阿拉伯奧委會合作,于2025年在沙特舉辦首屆電競奧運會,旨在更多地吸引年輕人,巴赫當時表示,“每月與我們的社交媒體互動超過6億次的1.2億關注者,正在過著一種數字化的生活,而運動員也在融入數字生活。如果我們想要融入這些人,就必須以數字化的方式參與這一代人的生活。”
作為最多人類參與的體育比賽,奧運會一直都在深深地融入人類的文化與生活,也成為了人類文化與生活的一部分。在“數字化”成為現代社會如同“水與空氣”一般的生活要素后,數字化也成為奧運會的新議程。
擁抱AI+XR,正是奧運會融入這一代年輕人的數字生活的重要舉措。當奧運會積極融入這一代人的數字化生活中時,科技對人類生活的重塑正在不斷深入,“更快、更高、更強”。
奧運火炬,熊熊不息;技術進化,永無止境。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