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高勇:實現全球碳中和需要國際社會合作,采取一致活動

2024年5月25日、26日,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中美交流基金會(CUSEF)協辦、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ACCWS)支持的“第十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在京盛大開幕。在以“塑造未來的全球氣候與自然治理”為主題的氣候圓桌上,拜耳中國公共與政府事務及可持續發展副總裁高勇發表以下觀點:

拜耳一直致力于碳中和的工作,而且在2030年的時候,不管在范圍一還是范圍二之內,我們都有自己的目標,在2050之前將會完成第三個范圍的目標。在這些目標之下,我們的中心任務就是如何能夠有一個領導力,這個領導力不僅僅是使那些生物的物種得到一個保護,對于一些獨特的物種,它們也應該得到保護,比如像人類。順應氣候變化的目標,實際上就天然地和我們人類是天然聯系在一起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物種,尤其是獨特的這些物種其實已經繁衍了好多年了,一直到最近的歷史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可能受到了危機。因此,我們在最近的變革過程當中,有幾百萬的物種,因為有了工業化的進程,就出現了一個快速的發展,尤其是在18世紀的時候,人類的這個數字激增。人類生存的本質圍繞著實現基本的需求而展開,這也反映在中國的語言“衣食住行”里。人類作為智能物種,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則來指導行為和活動,以滿足最大多數人的需求。遺憾的是,這些活動同時也導致了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調整我們的行為和行動,使得我們不僅能夠減少排放,同時能夠確保人類的基本需求可以得到滿足,實現全球碳中和需要我們國際社會進行合作,采取一致的活動。歷史學家指出,能合作的能力實際上是使得人類與其他物種分開的一個特征,他們說正是合作使得人能夠躍升到食物鏈的頂端的原因。我認為氣候變化給了我們實時的考驗,看一下人類是不是能夠進行合作,世界變得越來越極化和分裂的情況下,190多個聯合國成員國,特別是那些富有的大國是不是能夠真正地合作來實現碳中和,80億人正在密切注視著。
本文依據嘉賓在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第十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的發言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