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陜西環保督察公布水、礦山、油氣等5起典型案例,涉寶雞、延安等市
陜西省第三輪第一批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自7月21日正式啟動,督察組已進駐寶雞、銅川、延安、榆林、漢中市,并在此期間查實了一批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
8月11日,環保督察組對第一批查實的5個典型案例進行了集中公開通報,包括:寶雞市小韋河水質惡化水環境問題突出、銅川市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滯后、延安市油氣開發污染環境整治不夠有力、榆林市部分縣區水資源管控利用問題突出、漢中市建筑垃圾亂堆亂倒問題多發。
寶雞市小韋河水質惡化水環境問題突出
2024年7月,省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發現,寶雞市小韋河流經的鳳翔區、岐山縣、扶風縣部分城鎮生活污水溢流,污水處理廠設施運行不正常,畜禽養殖企業違法排污,水庫生態流量下泄不足,導致小韋河水質惡化。
一、基本情況
寶雞市小韋河是渭河二級支流,發源于鳳翔區西北千山老爺嶺南麓,先后流經鳳翔區、岐山縣、扶風縣。位于扶風縣境內的小韋河杏林國控斷面2024年1-6月水質均值為劣Ⅴ類,為全省唯一的劣Ⅴ類斷面,與去年Ⅳ類水質相比明顯惡化,被生態環境部通報、省生態環境廳掛牌督辦。
二、主要問題
(一)城鎮生活污水溢流問題突出。寶雞市鳳翔區、岐山縣、扶風縣雨污分流管網建設不到位,生活污水溢流是導致小韋河水質惡化的原因之一。鳳翔區、扶風縣城區雨污合流管道分別還有52公里、44.15公里未實施改造。《寶雞市2022年城市(縣城)排水防澇工作方案》提出,各縣區應實施雨污分流建設改造工程。督察發現,2022年以來,鳳翔區、扶風縣一直未制定城區雨污分流管網建設改造年度實施方案。鳳翔區北大街、南大街、西大街、西關街、鳳泉路、秦惠路,岐山縣禮樂路北段、南溪溝,扶風縣馬援路東段、周公路中段、文峰路西段、楊珣路東段、西三路北段等路段未實施雨污分流。扶風縣七星河入小韋河處因部分污水管網堵塞,未及時組織疏通,導致2024年1-6月,約95萬噸生活污水直排小韋河。2024年7月5日七星河入小韋河采樣監測結果顯示,化學需氧量濃度為116mg/L,氨氮濃度為3.54mg/L,總磷濃度為1.24mg/L,水質為劣Ⅴ類。

七星河入小韋河處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小韋河
(二)沿岸污水處理廠設施運行不正常。小韋河流域沿岸5家污水處理廠設施運行不正常、超標排放問題是導致小韋河水質惡化的又一原因。督察發現,鳳翔區上海中耀環保實業陜西有限公司污水處理廠,因西鳳園區來水COD濃度超出處理能力,污水處理設施無法正常運行,2023年9月14日至11月26日期間總排口65天在線數據顯示超標,約18.7萬噸污水超標排放。扶風縣百合污水處理廠氧化溝、沉淀池工藝運行不正常,產生大量含磷浮泥,超標排放小韋河。2024年7月3日污水處理廠總排口采樣監測數據顯示,總磷為0.43mg/L,超《陜西省黃河流域污水綜合排放標準》表1A標準。

扶風縣百合污水處理廠氧化溝、沉淀池工藝運行不正常
(三)沿岸畜禽養殖企業違法排污。小韋河流域沿岸畜禽和漁業規模養殖場共73家(鳳翔縣26家、岐山縣12家、扶風縣35家),其中53家未辦理土地、環評或水域灘涂養殖等審批手續,養殖廢水長期直排小韋河支流。督察發現,扶風縣旺農養殖種植有限公司,年出欄生豬4000頭,未按照《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規定對養豬糞水進行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置,非法將養豬糞水直排至廠區外無防滲措施的7個共約3500立方米滲坑內,并通過軟管排入農業灌溉渠,最終進入小韋河支流七星河上游丁童水庫。寶雞五郡龍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年出欄生豬3000頭,無土地、環評等審批手續,該企業將養豬糞水長期直排小韋河五郡溝水庫。小韋河一級支流美陽河邊建有6座魚塘,其中扶風縣寶雞興源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直接將美陽河截流作為養殖魚塘,該企業無土地、環評、水域灘涂養殖等審批手續,魚塘廢水直排美陽河匯入小韋河。

扶風縣旺農養殖種植有限公司廠區外7處排污滲坑
(四)水庫生態流量下泄不足。寶雞市8部門聯合印發的《寶雞市水生態環境鞏固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要求,“加強河流流量保障,將需保障生態流量的河流納入江河水量調度工作,達到保障目標”。督察發現,小韋河流域共建有25座水庫,僅在保證庫容前提下才下泄放水。2022年以來,寶雞市水利局未制定《小韋河生態流量保障辦法》,未對小韋河流域提出“水文控制斷面”和“日均生態流量”設定要求,僅在應急狀態下開展補水工作,導致小韋河支流橫水河、七星河、美陽河斷流現象時有發生。此外,鳳翔區東風水庫位于小韋河上游,主要來水為3家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中水(每日約3萬噸)和部分溢流生活污水,自然生態補水極少,庫區水質長期為Ⅴ類。東風水庫年久失修,下泄閘門無法閉合,每日約8600噸水排入小韋河。

東風水庫污染問題
三、原因分析
寶雞市水利、農業、住建等部門對水污染防治工作重視不夠,行業監管不嚴,責任落實不到位;鳳翔區、岐山縣、扶風縣政府及各相關部門對小韋河水質惡化的嚴重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住建部門對生活污水收集處理、雨污分流改造工作推進不力,農業、生態環境等部門對畜禽養殖企業監管不嚴,導致小韋河水質明顯惡化。
銅川市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滯后
2024年7月,省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發現,銅川市礦產資源開采生態破壞問題突出,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推進緩慢,生態環境更加脆弱。
一、基本情況
銅川市地處關中盆地與黃土高原的交接地帶,干旱少雨,生態環境脆弱。長期以來形成以煤炭、水泥、陶瓷為主的支柱產業,區域內開采煤炭、石灰石、高嶺土和粘土等礦山企業多達50余家。煤炭開采形成大面積采煤沉陷區,非煤生產礦山開采破壞生態問題突出。雖然銅川市積極爭取中省資金支持,加快推進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推進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仍有短板,非煤生產礦山違規開采、越界開采問題依然存在,生態環境破壞舊患未愈、又添新創。
二、主要問題
(一)采煤沉陷區治理推進緩慢。銅川市歷史形成的采煤沉陷區面積達45.91萬畝,其中受損耕地面積11.62萬畝、林草地面積3.82萬畝,沉陷區涉及多個社區(村)。截至“十三五”末,仍有27個采煤沉陷區約18.5萬畝治理任務未完成。2021年市發展改革委員會、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印發的《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實施方案(2021-2025)》,2022年市發展改革委員會印發的《銅川市“十四五”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規劃(2021-2025)》,均明確提出實施36個重點項目,涉及生態修復與環境整治6個,計劃治理面積為1.02萬畝。截至督察進駐時相關部門未推動落實,項目未啟動。3個避險搬遷項目中1個未啟動,1個工程進度僅達30%,生態環境問題依然存在。

銅川市采煤沉陷區分布
(二)非煤生產礦山違法違規開采仍然存在。2022年以來銅川市共有8個非煤生產礦山存在越界開采問題,累計超采面積達64.97畝,但市自然資源部門日常監管不到位、查處不及時。其中,王益區華山料石廠黃堡鎮周家村崖窯二組礦山2023年以來累計超采27.85畝,陜西屹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宜君縣馬泉油頁巖礦山2022年超采14.71畝,印臺區潤鑫新材料有限公司上店灰巖礦山2021年超采9.83畝。同時,銅川市一些非煤生產礦山未嚴格按照開采方案實施開采,造成地質災害隱患和生態環境破壞。陜西銅川鳳凰建材有限公司耀州區水泥灰巖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明確,自上而下臺階式開采,臺階坡面角60°,但該企業臺階坡面大多在70°—75°不等。宜君縣超卓礦山采石有限公司《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明確,自上而下臺階式開采,但該企業自下而上違規開采。

宜君超卓礦山開采區
(三)非煤生產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推進滯后。耀州區金恒礦業有限公司《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明確,K1采區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應完成1000米至1045米共4個平臺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任務,截至督察進駐時尚未實施。銅川市印臺區鑫陶源坩土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礦山2022年、2023年完成礦區生態恢復治理分別為5畝、3畝,但市自然資源部門認定其生態恢復治理面積分別為63畝和51.61畝。陜西西北耐火材料有限責任公司陳爐粘土礦山自2021年以來未實施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但2023年統計臺賬顯示該企業生態環境修復治理面積12.39畝。耀州區金恒礦業有限公司、銅川潤鑫新材料有限公司2家企業將辦公區域綠化、生產區邊坡治理,也認定為礦山生態恢復治理年度任務。

金恒礦業K1采區未治理區域
三、原因分析
銅川市發展改革委員會、自然資源局和有關縣區對礦產資源開采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嚴重性認識不足,履行工作責任不到位,監管不嚴。部分企業主體責任缺失,落實“邊開采、邊治理”要求不到位,致使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滯后。
延安市油氣開發污染環境整治不夠有力
2024年7月,省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發現,延安市油氣開發污染環境整治不夠有力,存在揮發性有機物治理不到位、危廢管理不規范等問題。
一、基本情況
延安市探明石油儲量13.8億噸、天然氣儲量3000億立方米,2023年生產原油1428.38萬噸,占全省的57.37%;加工原油960.86萬噸,占全省的51.30%;開采天然氣99.5億立方米,占全省的30.29%。做好油氣開發污染防治工作,對推進延安市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二、主要問題
(一)廢氣治理設施建設滯后。《陸上石油天然氣開采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從2023年1月1日起,石油天然氣開采企業應將儲存石油固定頂罐排放廢氣進行收集處理。督察發現,延安市有關部門抓工作落實不夠,油氣開發企業廢氣治理設施建設滯后。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在延安境內的9個采油廠共有原油沉降、凈化固定頂罐254具,其中248具未安裝有機廢氣回收處理裝置,占比97.6%。長慶油田分公司在延安境內的6個采油廠、2個輸油處共有原油沉降、凈化固定頂罐109具,其中61具未安裝有機廢氣回收處理裝置,占比55.9%。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杏子川采油廠沐浴聯合站、吳起采油廠石百萬聯合站汽車運輸卸油臺未安裝有機廢氣回收處理裝置,卸油口未封閉,敞開式作業,現場彌漫刺激性氣味。延長石油煉化公司延安煉油廠聯合一車間酸性水罐密封氣體外泄,未采取有效治理措施,現場散發惡臭氣味。

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廠靖四聯合站沉降罐凈化罐未安裝有機廢氣回收處理裝置

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杏子川采油廠沐浴聯合站沉降罐凈化罐未安裝有機廢氣回收處理裝置
(二)在線監測管理要求落實不力。2022年7月1日實施的《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陸上石油天然氣開采工業)》要求,石油天然氣開采重點排污單位應自動監測硫磺回收裝置二氧化硫排放濃度。督察發現,延安市有關部門監管不到位,督促企業落實在線監測要求有差距。2023年以來,延長石油氣田公司采氣三廠沿河灣凈化廠、雙河凈化廠被納入大氣環境重點排污單位名錄,但沿河灣凈化廠、雙河凈化廠未建設硫磺回收裝置尾氣二氧化硫轉化設施,未開展二氧化硫濃度監測,未安裝自動在線監測設備,尾氣直排,現場刺鼻氣味嚴重,環境安全隱患明顯。

延長石油氣田公司采氣三廠雙河凈化廠、沿河灣凈化廠未建設硫磺回收裝置尾氣二氧化硫轉化設施、硫磺回收裝置尾氣自動在線監測設備
(三)危險廢物處置不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規定,“禁止將危險廢物提供或者委托給無許可證的單位或者其他生產經營者從事收集、貯存、利用、處置活動”。督察發現,延安市有關部門對非法處置危險廢物違法行為查處打擊力度不夠,震懾合力未形成,部分污油泥處置企業違規交由個人處置,非法傾倒污油泥及尾渣問題時有發生。延安陽澤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延川永延污油泥處理有限責任公司分別于2021年11月至2023年4月、2022年10月至12月將從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寺灣采油廠等企業回收的污油泥及尾渣交由個人處置,非法傾倒至富縣上善化機磚廠、鉗二社區磚廠溝內。2022年4月,志丹縣巨森節能減排有限責任公司將污油泥處置尾渣交由個人處置,非法傾倒至志丹縣雙河鎮康家溝河槽內及安塞區高橋鎮劉坪河畔邊,非法傾倒污油泥量約13噸,造成嚴重環境污染。

志丹縣雙河鎮康家溝河槽內非法傾倒污油泥

安塞區高橋鎮劉坪河畔邊非法傾倒污油泥
督察還發現,延長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第四分公司甘泉輸油站未規范建立危廢出入庫臺賬,轉移污油泥781.8噸無出庫臺賬記錄。延長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第四分公司吳起輸油站、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吳起采油廠石百萬聯合站危廢儲存間未按環評要求做防滲處理,減阻劑容器、含油沾染物等未規范收集存儲,危廢管理不到位問題多發。
三、原因分析
延安市生態環境、公安等部門對油氣開采污染防治工作認識不夠,監管存在漏洞,執法手段單一,工作落實不夠嚴格。部分油氣開發企業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重視不夠,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
榆林市部分縣區水資源管控利用問題突出
2024年7月,省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發現,榆林市部分縣區和企業地下水超采問題頻發,礦井水和市政中水綜合利用率低的問題突出。
一、基本情況
地處黃土高原、毛烏素沙漠腹地的榆林市,水資源匱乏,工業發達,煤化工企業眾多。督察發現,榆林市相關職能部門和部分縣區對水資源管控不力,一方面,違規超采地下水問題突出;同時,礦井水和市政中水綜合利用率低的問題又長期存在。
二、主要問題
??(一)工業違規取水問題頻發,超采治理不力。部分工業企業長期違規取水、超量取水問題突出。督察發現,靖邊縣漠飛沙實業有限公司、開泰原油田技術服務公司等20多家企業,均在未取得取水許可的情況下,長期違規取用地下水。部分已取得取水許可的企業,違規超量取水現象十分嚴重。陜煤集團神木檸條塔礦業公司年取水許可量為108.7萬立方米,2023年實際取水量約470.3萬立方米,超取水許可量333%;神木市江泰煤化工有限公司2023年違規取水22萬立方米。部分縣區超采地下水問題嚴重,榆陽區、定邊縣、靖邊縣2022年、2023年實際取水量均超出可開采控制量,水資源主管部門“以電折水、水電雙控”工作力度不大。

靖邊縣漠飛沙實業有限公司違規取水
(二)礦井水綜合利用工程未有效發揮作用,外排問題突出。榆林市印發《關于礦井疏干水綜合利用的意見》提出,2019年年底前,榆橫和榆神礦區礦井水利用率達到80%以上。督察發現,榆林市2023年礦井水產量為3.1億立方米,礦井水綜合利用量1.7億立方米,實際綜合利用率只有55%左右。2018年以來,修建的礦井水綜合利用工程實際上并未有效發揮作用,將收集的礦井水多以“生態補水”名義又排放至河道內,導致礦井水由“分散排放”變為“集中排放”。抽查發現,神木市錦界、紅柳林、隆德、小保當等4家煤礦2023年向黃河二級支流禿尾河、窟野河及其他區域外排礦井水4097萬立方米。

左、右圖分別為神木市錦界煤礦河則溝、棗稍溝礦井水外排口
此外,由于部分煤礦礦井水含鹽量高,榆林市工業企業對處理后的礦井水利用的積極性不高,加之管網建設不完善,違規取用新鮮水問題突出。榆能橫山煤電公司2022年用水量158萬立方米,其中取自大川溝水庫的新鮮水就高達101.6萬立方米。

榆能橫山煤電公司在大川溝水庫取用新鮮水的泵井
(三)市政中水利用工程建設滯后,中水利用率低。榆林市《關于加快補齊全市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短板弱項的實施方案》明確,2023年市政中水利用率達到23%以上,但實際利用率僅為7.3%。省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指出榆林市中水利用率低的問題后,榆林市在整改方案中明確,2022年12月底前完成“在濱河路新建5處取水點”、“榆林市污水處理廠與濱河路中水管網聯通”等整改任務。督察發現,截至2024年6月,榆林市取水點工程建設未按期完成,污水處理廠與濱河路中水管網聯通工程僅辦理了前期手續,工程仍停留在“紙面上”。同時,榆林市將第一、第三污水處理廠中水利用工程實施主體由市住建局調整為市城投集團公司,榆林市城投集團公司接收該項目后,直至督察進駐時沒有實質性進展。
三、原因分析
榆林市水利局、住建局和部分縣區落實“四水四定”意識不強,對違規超采地下水問題整治與礦井水和市政中水綜合利用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監管責任缺失,工作推進不力。
漢中市建筑垃圾亂堆亂倒問題多發
2024年7月,省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發現,漢中市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推進不夠有力,建筑垃圾亂堆亂倒問題突出。
一、基本情況
2022年底前,漢中全市無建筑垃圾填埋場。目前,新建3座、改建7座建筑垃圾填埋場。據統計,2022年、2023年漢中市建筑垃圾產生量分別為199.61萬噸、266.81萬噸,資源化利用量分別為25.23萬噸、37.74萬噸,大量建筑垃圾亂堆亂倒。
二、主要問題
(一)統籌不力,建筑垃圾填埋場建設滯后。陜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對建筑垃圾填埋場建設提出明確要求,“2023年12月底前,加快建筑垃圾末端處置設施建設,市級及各縣區建成運行與前端建筑垃圾產生量相匹配的建筑垃圾填埋場等末端處理設施”。《漢中市建筑垃圾亂堆亂倒排查整治工作方案》也明確提出,“2023年12月底前,各縣、區建成運行一座以上與前端建筑垃圾產生量相匹配的具有一定規模的建筑垃圾填埋場”。督察發現,漢中市城市管理部門和相關縣區對建筑垃圾填埋場建設重視不夠,建設標準不高,工作推進遲緩。漢中市本應在2023年12月底前建成10座建筑垃圾填埋場,有7座(南鄭區、城固縣、洋縣、西鄉縣、寧強縣、鎮巴縣、佛坪縣)直至2023年10月底才開工建設,南鄭區、城固縣建筑垃圾填埋場2024年3月才完工,西鄉縣建筑垃圾填埋場直到督察進駐時仍在施工改造,現場道路未硬化,防洪渠未建設。督察還發現,已經建成的建筑垃圾填埋場還存在標準不高、手續不全、無法運行等問題。城固縣建筑垃圾填埋場無環評手續和施工許可證;西鄉縣建筑垃圾填埋場變更改建手續不完善;寧強縣建筑垃圾填埋場無發改部門立項批復,無施工圖紙;鎮巴縣建筑垃圾填埋場無項目用地批復、環評批復、施工許可證;略陽縣建筑垃圾填埋場無項目備案登記表、項目可研報告及批復、環評批復。

西鄉縣建筑垃圾填埋場至今未完成建設

南鄭區建筑垃圾填埋場未使用
(二)底數不清,建筑垃圾處理臺賬弄虛作假。《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陜西省建筑垃圾亂堆亂倒排查整治工作方案》要求,“2022年底前編制實施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督察發現,漢中市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編制推進緩慢,直到2024年4月才印發《漢中市建筑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2021—2035)》。2020年,漢中市在2015年出臺的《漢中市中心城區建筑垃圾管理辦法》有效期到期后,再未出臺市級規范性文件,規劃和辦法的雙重缺失導致建筑垃圾管理無章可依,監管嚴重缺位。市城市管理局先后2次向督察組提供全市建筑垃圾產生量、處置情況、資源化利用情況,數據前后不一,臺賬混亂。南鄭區、洋縣、西鄉縣、略陽縣、寧強縣兩次上報數據相差巨大。督察組抽查南鄭區建筑垃圾處置單位(中科新型環保建材有限公司)資源化處置臺賬,該公司兩次報送的2023年處置量分別為0.08萬噸、12萬噸,相差150倍。實地核查發現該公司無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許可資質,2020年以來未處置任何建筑垃圾。

市城市管理局兩次提供臺賬數據不一致
(三)監管不嚴,建筑垃圾亂堆亂倒現象普遍。《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規定,“相關部門應建立建筑垃圾全過程管理制度,規范建筑垃圾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行為”。督察發現,漢中市城市管理部門及部分縣區未建立建筑垃圾全過程管理制度,建筑垃圾監管長期缺位。2024年以來,全市已建成的建筑垃圾填埋場中有3座無任何建筑垃圾進場。管理部門僅通過建筑施工圖紙核算土方量,長期不開展現場核算,對建筑工地渣土實際產出、轉用量底數不清,對消納企業未實行許可制度管理,拆遷工地建筑垃圾長期原地堆存,亂堆亂倒問題頻發,特別是在城鄉結合部、農村等地,隨意傾倒問題尤為突出。督察發現,南鄭區榮盛濱江悅府大門南側地塊現場開展采選河砂作業,場地內堆放1000余方建筑垃圾,漢臺區金華路沿線和鋪鎮工業園區河堤路外側3000余方建筑垃圾隨意傾倒,南鄭區中咀社區4000余方拆遷垃圾長期堆存,西鄉縣呂家灣村西側1000余方建筑垃圾隨意堆放,建筑垃圾亂堆亂倒隨處可見。

榮盛濱江悅府大門南側建筑垃圾亂堆亂倒

鋪鎮工業園區河堤路外側3000余方建筑垃圾隨意傾倒
三、原因分析
漢中市城市管理部門和相關縣區對建筑垃圾處置工作重視不夠,履職盡責不到位,日常監管缺失,導致建筑垃圾亂堆亂倒問題突出。
各督察組表示,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來源:生態中國網綜合整理陜西生態環境。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本圖文不做商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