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丨錯過就是錯過,一點都不美
平生有兩大錯過,引為終身憾事。
一次是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間。女友說,正好能拿到一個商務邀請,可以一起自費去看球。她知道我自詡巴西死忠球迷,原以為我聽到這個建議會高興得跳起來,立即訂機票酒店,打包出發。現實卻是,我被當時冰冷的現實,凍住了對足球的熱忱。
那個階段,我的創業公司剛起步,如果我去看世界杯,怎么也得離開大半個月,公司業務誰來管?那是十年前,5G還在研發,中巴之間還有時差,靠網絡遙控公司也不現實。再者,往返看球,花費也高,球票、機票、住宿加吃喝,沒個大幾萬下不來。左思右想后,我淡淡回了她一句:算了,下次吧。
還有一次是疫情前,有個國際旅行達人在微信上問我,有一個從北到南開車穿越整個美洲大陸的旅行,走不走?我興沖沖地說,快給我行程。
拿到行程一看,還是有問題。隊員要各自辦理不少簽證,然后于指定日期,到加拿大最北面某個我從來沒聽說過的地方集合。再從這里一路往南,途經一萬多公里,耗時近一個季度,最終到達阿根廷最南端某港,坐船抵達南極。聽著很浪漫,要說錢當然不便宜。雖然我出得起,而且這條線路走完后,實在是“可以吹一輩子”的經歷。但最終還是放棄了——離開工作崗位整整一個季度,不現實。
我曾為之牽腸掛肚的創業公司,早已關張。計劃美洲行的時候,我正在一家當時還挺紅的互聯網公司管點事。心里一盤算,如果跟老板請三個月的長假,他同意,說明有我沒我沒區別,自己隨時可以被替代;不同意,又何必自討沒趣,去碰這一鼻子灰?
你看,當時的我就是那么精于算計。心里糾結了好幾夜,甚至照著行程,把路上那些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去的地點,一一搜索了個遍,最后還是對組織人說了放棄。
現在是2024年,我早已離開了這家公司。它現在的運營狀況如何,我不知道,也懶得知道。
陳奕迅有首歌,名叫《苦瓜》,歌詞里有這么幾句:就像你當日痛心她回絕一番美意/怎發現你從情劫亦能/學懂開解與寬恕/也像我很糾結的公事/此際回頭看/原來并沒有事。
詞意淺近,大意是說,以前為了和愛人分手痛心不已,又或者為了一件天大的事煩惱,時過境遷,那些曾經的“大事”,再回首時你會發現,都不是個事,根本不值一提。
道理都懂,可兩次錯過,仍讓我感到深深遺憾。究其原因,四十歲后,權衡事物主次的標準變了:有的事,對我們的一時或許挺重要,但還有些事,對我們的一生更重要。錯過,往往是心里掂量這兩件事時,并不明白誰是一時重要的,誰是一生重要的,所以搞錯了主次。結果,錯過就是錯過,想補也補不回來。
那家創業公司,世界杯的那個月,我在與不在,其實都不影響它最后關張的命運。那次北美季度游,如能再選一次,我一定會去敲老板的門,左手一份請假單,右手一張辭職報告。
很多人心里都有一份“生前愿望清單”,我想告訴讀到這篇文章的讀者們一個中年人的領悟:別讓清單上的愿望陪著我們入土,想到就去做,錯過一定會后悔。
對了,差點忘了說,2014年,巴西沒去成,沒多久,我和她也分了手。幾年后,她對我說,以為我喜歡巴西隊,所以一定會愿意和她一起去巴西看世界杯,我們可以擁有一段美好的旅行——或許,我們的關系還有救。其實,就算結局還是分手,我們也可以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她這么說,著實讓我心里疼了一陣。那陣子我特別想去一個遠點的地方旅行,然后,湊巧接到了那個北美季度游的邀請。可惜,我還是選擇了錯過。
所以,我的人生教訓里有這么一條:錯過一點都不美,遺憾,往往源于自己的愚蠢和軟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