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戰場迎來老對手,韓國車企也開始投資泰國了
當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身影遍布從羅勇府到春武里的街道時,暗中觀察許久的別國競爭對手也開始伺機而動。

韓國牙山,工廠里現代汽車公司的車架。
近日,外媒報道稱,韓國汽車制造商現代汽車已獲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的批準,計劃投資10億泰銖在泰國組裝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
據報道,現代將與位于曼谷南部北欖府的Thonburi汽車裝配廠合作生產汽車。在泰國的投資不是現代汽車首次涉入東南亞電動汽車領域,其去年11月在新加坡開設了一家創新中心,在那里生產現代Ioniq 5和Ioniq 6電動車。
吸引現代汽車到當地投資是泰國EV3.5項目的一部分,旨在促進整個泰國電動汽車生態系統的制造業投資,包括組裝整車、生產電池、組件以及搭建充電網絡。該項目將為符合條件的汽車制造商提供激勵政策并為消費者提供電動汽車補貼。
根據計劃,2030年泰國電動汽車將占該國汽車總產量的30%。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透露,到目前為止,來自中國、日本和歐洲的18家汽車制造商都已經開始或計劃在泰國制造電動汽車,這些車企向泰國電動汽車供應鏈投資的總價值已經達到了800億泰銖。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泰國占東盟所有電動汽車銷量的55%,是東盟最核心的電動汽車市場。
對于現代汽車的投資,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秘書長Narit Therdsteerasukdi表示:“現代進入泰國電動汽車行業是一個非常積極的現象,證實了泰國作為制造基地和重要市場的吸引力。泰國強大的現有供應鏈將允許現代汽車從泰國境內采購不少于三分之一的原材料和零件,從而支持當地工業。”
談及在當地采購的話題,Narit Therdsteerasukdi提到了中國車企。他說:“一些汽車制造商——特別是來自中國的汽車制造商——盡管在泰國組裝汽車,但對在當地采購零件不感興趣。”他認為,由于汽油和柴油汽車的市場萎縮以及受補貼電動汽車的涌入,導致了十幾家零部件廠商倒閉,而中國車企又不在當地采購,使得情況變得更糟。而精明務實的中國企業家們又不想在明明能夠通過CKD組裝方式獲得補貼的情況下花額外的錢在當地采購零部件,畢竟中國的供應鏈質量和成本都更有優勢。
對此,泰國相關部門已經制定了梯度政策,以提升外國車企在當地采購零部件的積極性。
今年7月30日,泰國電動汽車委員會批準了支持電動汽車產業轉型的最新措施,降低混合動力型乘用車以及座位數不超過10人的乘用車消費稅稅率。
目前,有7家在泰國有業務的汽車制造商提出了投資促進申請,計劃投資混合動力汽車,其中日本汽車制造商有豐田、本田等4家,中國汽車制造商有長城汽車、名爵、奇瑞汽車3家。
不過,要想混合動力汽車獲得優惠政策,必須滿足以下4個條件:
1、二氧化碳(CO2)排放量不得超過120克/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過100克/公里,消費稅稅率為6%。二氧化碳排放量101-120克/公里,消費稅稅率9%;
2、要有額外的實際投資。2024年至2027年間,泰國汽車制造商或附屬公司投資不少于30億泰銖;
3、申請優惠的混合動力汽車車型必須使用國內生產或組裝的重要零部件,從2026年起必須使用本地生產的電池,從2028年起必須使用其他重要零件;
4、申請優惠的混合動力汽車至少有4個智能安全系統。
其中,第3條就是限制“不在當地采購零件”的汽車制造商獲得補貼。
隨著日系車在泰國的主導地位開始動搖,中系車、韓系車、歐系車皆將此地當作拓展業務的新寶地。2018年到2023年,日系車在泰國的份額保持在85%以上,但2023年降低到78%。同一時期,中系車從2%增長到11%。
可以預見的是,會有更多的電動車競爭者在兩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進入泰國,但對中國電動車的威脅都在可控范圍內。根據東南亞咨詢公司Dataxet的數據,泰國提及率最高的十個汽車品牌依次是比亞迪、長安、特斯拉、埃安、長城、名爵、哪吒、現代、本田以及“其他”。可見,除了特斯拉之外,其他還不足以在泰國市場上對中國品牌構成威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