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費改稅之后,養老金有哪些變化?
“費改稅”以后,企業“低繳”漏洞被徹底堵死,個人到手工資也將減少。養老保險作為社保費中占比最高的一環,我們所要交的養老保險費將會變多,退休后收到的養老金也應增加。但是,據《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5年養老保險個人賬戶 “空賬”已達到4.7萬億元。預測到2050年,國內養老金賬戶的累計缺口將達到43萬億。在這種情形下,有人不禁感嘆:我不怕現在交的錢交多了,就怕老了以后沒錢養老!
一、什么是“費改稅”?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明確從2019年1月1日起,將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
在此之前,一些企業通過在社保局的申報中“報低”員工工資,只按繳費基數下限繳交費用,從而欠繳、少繳社保費。社保征繳部門由社保機構轉向稅務部門,“社保費”變成了“社保稅”。這一舉措使之前一些不合規繳費的企業無法作假,用工成本增加,利潤降低,也使個人可支配收入減少。
二、算一算社保稅這筆賬
1、什么是社會保險?
社保是社會保險的簡稱,是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五個險種。社保繳費的總額主要根據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來計算。
公式:社保繳費總額=繳費基數*繳費比例
2、繳費基數?
繳費基數一般是指個人上一年的月均收入。
*繳費基數設有上下限:
*若你的工資低于下限(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60%),則按下限繳交;
*若你的工資高于上限(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300%),則按上限繳交。
*工資處于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60%-300%之間的,則按你的實際收入為繳費基數。
3、繳費比例?
繳費比例由企業和個人共同承擔,不同的保險種類占比不同,
其中養老保險在社保費中占比最高。(以2018年北京為例)
2018年北京市企業社保承擔比例
數據來源:北京市人社局官網;采集時間:2018年10月
2018年北京市個人社保承擔比例
數據來源:北京市人社局官網;采集時間:2018年10月
三、“費改稅”后,你和你的老板需要多繳多少養老保險?
由于之前社保費征繳部門不統一,部分企業故意報低員工工資,只按照國家最低繳費基數繳費。“費改稅”以后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不合規繳費的企業用工成本將增加,利潤受到影響。對于個人來說,不合規繳費企業的員工的到手工資將減少。
根據2018年各大城市繳費基數表計算可得,深圳的企業和員工需多繳的部分最多,企業和員工每月分別需多繳1168元和492元的養老保險稅。由于此前深圳的繳費下限是按照最低工資,而非當地平均工資的60%,一旦做實繳費基數,相應多繳的也必然更多。
數據來源:中國醫療保險百家號、沃保網、社保查詢網;采集時間:2018年10月
數據來源:中國醫療保險百家號、沃保網、社保查詢網;采集時間:2018年10月
按2017年企業產值估算,養老保險或多繳1.99萬億元。 其中個人需多繳養老保險5691億元,占個人工資2%。企業需多繳員工養老保險14229億元,多繳部分占其利潤12%。
那么,這多繳的養老保險,在員工退休以后能否完全“兌現”呢?4.7萬億的“養老金缺口”告訴你還真不一定。
四、老有所養?
回顧我國養老保險的歷史背景,可以發現“養老金缺口”的問題由來已久。
我國自1997年開始就一直實行統籌賬戶與個人賬戶”混賬管理”的財務管理制度,所以,原本在崗職工交付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直接混進了社會統籌賬戶,為已退休職工支付養老金。長期以來,由于不斷地透支個人賬戶來填補社會統籌資金的不足,于是就導致了個人賬戶的空賬。
近幾年來,我國個人賬戶“空賬”規模在急劇擴大。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5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記賬額即“空賬”達到4.7萬億。據統計,2016年全國養老金平均可支付月數僅有14.5個月。 根據《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和養老金賬戶研究》,中國養老金繳費模型在基準情景下估算,若養老金體制不進行改革,財政補貼保持當前水平,2050年,國內養老金賬戶的累計缺口將達到43萬億。
這種情形下,或許有人擔心:現今多繳的養老保險,老了以后還能到自己手上嗎?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養老保險累計結余逐年增長,2016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余達到3.86萬億元。可是,其增速是逐年下降的,從2007年的34.4%降至2016年的9.2%。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采集時間:2018年10月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采集時間:2018年10月
近10年來,養老保險收入和支出都在快速上漲,2016年總收入達3.5萬億元。但是,收入支出比持續下降,總收入增速從2011年起,常年低于總支出增速,由此看來,國家養老金收支壓力大。
近五年來參保人數持續增長,2016年已達到3.8億人。其中離退人員參保人數增速達10.5%,遠超在職職工參保人數增速,養老保險金的可持續發展不容樂觀。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采集時間:2018年10月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采集時間:2018年10月
當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仍處于省級統籌階段,資金無法在全國范圍內調劑。這就容易造成各省養老金收支不平衡的情況,有些地方富余,有些地方缺口大,甚至收不抵支。 2016年廣東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最高,7258億元占總結余的19.6%。黑龍江不僅當期收不抵支,且累計結余已穿底,為-232億元。北上廣等勞動力流入大的省市,因為流入者比較年輕,繳費人多而領取人少,往往結余比較多。相反,一些勞動力流出省份卻面臨著繳費人數少,支出壓力大的困境。
數據來源:《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6》;采集時間:2018年10月
2016年,全國平均養老保險基金可支付月數為17.2個月,但地區間存在較大差異。黑龍江、青海、吉林、遼寧、河北、天津、山西、湖北、內蒙古、海南10個省市的可支付月數在10個月以下,四川和上海雖然累計結余超千億元,但可支付月數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數據來源:《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6》;采集時間:2018年10月
養老金替代率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是指勞動者退休時,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它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我們今后退休以后領取養老金待遇的高低。
國際勞工組織《社會保障最低標準公約》目前規定,養老金的最低替代率為55%。而我國2016年的全國平均養老金替代率為41.8%,只有山西、河北、青海三省的替代率達到55%以上,其余省份都低于國際最低標準,這和我國大多數企業繳納社保的年限比較少、繳費基數比較低有直接密切的關系。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國家統計局;采集時間:2018年10月
如今“社保費改稅”之后,有利于做實繳費基數,養老金待遇有望變高。同時,不斷增加的“養老金缺口”提醒我們,要采取更加多元的養老保障,使養老收入的渠道更加豐富。近年來,國家為緩解“養老金缺口”問題也相應出臺了不少政策,我們不妨來看一下。
五、國家如何緩解“養老金危機”?
1、中央統籌調劑
在不增加社會整體負擔和不提高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的基礎上,中央收取3%統籌調劑,通過中央調劑基金籌集、基金撥付、基金管理、中央財政補助,合理均衡地區間基金負擔,實現基金安全可持續,實現財政負擔可控,確保各地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2、提高退休年齡
2016年7月,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介紹,延遲退休政策,將分三步走:一是在實施上會小步慢行、逐步到位。比如每年往上調幾個月。二是區分對待,分步實施。比如會選取現在退休年齡相對較低的部分崗位開始。三是會做及時公告,也會在方案出臺前廣泛地聽取和征集意見。
3、基本養老保險入市
此外,基本養老保險入市也被認為是一個方法。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入市進程大致從2011年開始,2015年,出臺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截至今年3月底,已有7個省級地區與全國社?;鹄硎聲炗喠撕贤婕盎?600多億元。其中北京、上海、河南等7省市的1370億元資金已經到賬并開始投資。
4、個人應當怎么辦?
作為普通人該如何面對養老金可能出現缺口的情況?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努力工作、存款,把錢換成合適的資產用于退休保障。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個人無法動用基礎養老金,但可以通過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來保證“老有所養”。此外,還有一些企業有企業年金制度,企業方面也會通過投資等方式,實現相應的保值增值。
數據來源
·沃保網
·國家統計局
·社保查詢網
·中國產業信息網
·中國醫療保險百家號
·《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6》
·《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6》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和養老金賬戶研究》等公開資料整理
???????作者:馮采君、馬鈺莎、岑曉俊
指導老師:吳小坤
編輯:余根芳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