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網(wǎng)紅城市難火百日,怎么破
得年輕人者,得天下流量。
媒體報道,在淥口區(qū)朱亭鎮(zhèn)趕集市場,經(jīng)常有外地游客組團趕集,購買新鮮土特產(chǎn)品,品嘗地道農(nóng)家美味,游覽自然風光,玩得不亦樂乎。

這一幕,這個夏天,在湖南株洲的各個縣區(qū)都在上演。
縣域旅游的潑天富貴,這一次輪到株洲了嗎?
只能說還在路上,就看株洲接得住否。
而其中最關鍵的破局點,就是如何打動年輕人躁動的社交情緒,讓株洲文旅資源成為又一個“社交貨幣”。

在很多人看來,網(wǎng)紅城市往往一時絢爛。
例如上半年熱辣滾燙的天水。
在麻辣燙出圈后,一百天內(nèi)逐步歸于沉寂。
真如此嗎?
表面上看,沒錯。

但請注意8月初新聞:甘肅省博物館受此前爆火的天水麻辣燙啟發(fā),模擬丸子、蟹排、年糕、香菇等菜品,推出了“甘肅麻辣燙”玩偶。

這些玩偶屬于“甘肅(不)土特產(chǎn)”系列IP文創(chuàng),一經(jīng)推出便大受歡迎,近一周館旗艦店成交大漲343%,一周斷貨5次。
有網(wǎng)友表示:“我去甘肅旅游的計劃要提上日程了。”
如果留心文創(chuàng)的人或許會想起“丑東西”三字。
就在2年前,還是這個博物館,推出了銅奔馬玩偶,憑借“丑萌”造型出圈。

這一次,還是靠丑破圈,把天水麻辣燙的熱度順利承接過來,甘肅做對了什么?
答案或許是:
用年輕人思維,和年輕人搭訕。
在遍地都是文創(chuàng)、特產(chǎn)和網(wǎng)紅招牌的全國文旅大市場中,用獨特的“社交貨幣”,引爆熱搜,激發(fā)年輕人奔赴的欲望。
先思考一個問題:既然特產(chǎn)哪里都有,憑什么非你不可?
甘肅省博選擇放下身段,變成餐飲店,游客們認真挑選各色“食材”,遞給工作人員“下鍋”。
在雙方的隨地大小演中,顧客領取號碼牌,挑選微辣中辣特辣,最后把“麻辣燙”打包帶走。

這一幕,才算沉浸式體驗,從文旅講解或商品推銷,變成了一種生活雅趣。
類似這樣和年輕人“鬧”成一片的打法,在文旅消費中,越來越常見。
君不見,洛陽龍門石窟弄出了神都奇案實景AR劇本游。
年輕人玩“跑窟”(跑酷),還能順便劇本殺。

就連快餐店門口的肯德基上校,也穿上了大紅袍來迎客,
畢竟炸雞口味,確實改不了……

株洲旅游,要紅也要如此,還要更年輕!
而不是吃個燒烤、搞個露營,亦或樹下摘桃、賣點文創(chuàng)。
畢竟,這些哪都能搞,必須整點開先河、開心滴、好玩的、腦洞大開的。
然后,快速迭代、讓人驚喜連連,方能誘人、持續(xù)誘人、和年輕人鬧出新意和效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