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用制度保障“把課間10分鐘還給孩子”

日前,浙江省教育廳在答復人大代表《關于把“課間10分鐘”還給孩子的建議》時表示,對上課拖堂和課間禁出教室的行為要依法依規嚴肅追責問責,鼓勵學校成立課間監督小組,輪流參與課間監督和管理。
省級教育主管部門出手,將上課拖堂與課間禁止學生走出教室現象,明確作為治理的關鍵著力點,并建立追責問責機制,尚屬罕見。這一針對性極強的舉措,為落實“把課間10分鐘還給孩子”,提供了堅實有效的制度保障。
在緊張、快節奏的學習中,短暫的課間休息,是孩子們放松身心、調節大腦的寶貴窗口。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課間10分鐘”被擠占成為一種常態。有的是老師沒有掌控好課堂授課節奏,造成教學時間被延長占用課間;還有一些學校,基于安全顧慮,擔心學生在課間休息活動中追趕打鬧發生意外,為了管理方便而因噎廢食,一刀切地禁止學生在課間離開教室。
為了將課間休息的權利還給孩子,2021年實施的《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明確提到,學校“不得對學生在課間及其他非教學時間的正當交流、游戲、出教室活動等言行自由設置不必要的約束”。今年5月,教育部發布《基礎教育規范管理負面清單》,也特別強調,嚴禁“以各種方式擠占學生‘課間十分鐘’休息”。
浙江省教育廳在此基礎上,開展基礎教育“規范管理年”專項行動,將治理的焦點鎖定在上課拖堂和課間禁出教室兩大頑疾上,保障學生課間休息有了更明確具體的抓手,確保政策不再停留于紙面,而是真正惠及每一位學生。
按照浙江的舉措,學校成立課間監督小組,輪流參與課間監督,發現違規行為會及時約談學校負責人。在這種嚴肅的追責問責壓力下,學校會更有動力,將“課間10分鐘”的有關規定執行到位。同時,這一舉措還可以倒逼學校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倒逼教師提升課堂管理質量,優化教學設計,合理安排授課進度,減少拖堂現象的發生。
這些具體可操作、可執行的措施,不僅是治理課間圈養問題,確保“課間10分鐘”不被擠占,也是對孩子們休息權的尊重,是對教育本質的回歸。
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人格的塑造,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現在的中小學生,普遍面臨近視、肥胖等問題,如果課間的放松小憩也被剝奪,無疑不利于其健康成長。
保障課間休息,給孩子們減壓減負,讓孩子們走出教室,擁有充足的休息和放松時間,他們才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
浙江把“課間10分鐘還給孩子”的一系列舉措,是向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邁出的堅實一步,值得各地區和學校借鑒推廣。當然在具體的執行上,不妨引入教育部門、家長代表等共同參與,避免好制度異化為學校“自己監督自己”,流于形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