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蠱惑股民,幾年內吸納近7000萬支付高薪的非法經營機構
在城市的繁忙寫字樓內,警方突然進入一家表面看似普通的公司,現場的員工一片錯愕困惑,他們手中的電話還沒來得及掛斷,桌面的電腦上各種投資指數還在跳動的,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位于五樓的這家公司,似乎十分低調,沒有公司名稱,也沒員工進出,很多時候大門緊鎖,頗為神秘。
在民警的命令聲中:員工們來不及掛斷手中的電話,電腦上各種投資指數還在繼續跳動著。警方的到來,似乎打破了這種積極工作的氛圍。
不要以為如此高薪,只是員工立下的空洞目標會難以實現,實際上,很多人已經完成、甚至突破了自己設定的高薪。
人們不禁要問,這是怎樣的一家公司,能夠給予員工如此豐厚的薪酬?隨著調查深入,高薪背后的真相被逐漸揭露。
向客戶提供股票咨詢業務,然而,為了吸引更多客戶,收取高額服務費。這家公司向客戶隱瞞了股票的風險,一味地強調高收益。更有甚者,這家公司向客戶重金出售的所謂專家建議,其實只是公司幾個老股民的主觀意見。
令人震驚的是,該公司幾年內竟然吸納了將近7,000萬的資金。這些資金被用于支付各個層級員工的高薪。在金錢的刺激下,員工們就像打了雞血,不遺余力的推銷,招攬客戶。
該公司的種種操作,引起了相關部門的注意。這份由中國證監會提供的名單中,列出了14家未取得證券從業資格證的公司,而本次被警方突襲的公司正是其中之一——北京合創匯富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該公司及員工不具備經營證券、期貨的資格,沒有任何金融資質,僅靠隨機撥打電話,使用誘人的話術吸引投資者,實質上就是非法經營。日前,在該公司骨干分子被抓獲后,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王某也主動投案自首,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檢察院最終以涉嫌非法經營罪,對王某等16人提起公訴,其部分團伙成員稱,自己只是銷售,并不知道該公司沒有相關從業資質。
目前,這起非法經營案尚在審理之中,對于這類案件,檢察官特別提醒,投資者應保持警惕,避免受到不實信息的蠱惑。
來源:法治進行時
快報參考:
《刑法》非法經營罪:是指違反國家規定,從事非法經營活動,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
具體表現為以下行為方式:
第一、未經許可經營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專營、專賣物品或者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的。
第二、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準文件的。
第三、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非法經營證券、期貨或者保險業務的,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其中,非法經營證券、期貨業務,主要是指以下行為:
1、非法設立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進行證券、期貨交易;
2、非法證券、期貨經紀行為,如未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準登記,擅自開展證券或者期貨經紀業務;
3、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期貨經紀公司超越經營權限非法從事證券、期貨交易;
4、從事證券、期貨咨詢性業務的證券、期貨咨詢公司、投資服務公司擅自超越經營范圍從事證券、期貨業務。
責編:張適麒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