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打擊整治養老詐騙,最高檢:今年上半年起訴343人
近年來,養老領域非法集資犯罪在一些地方多有發生,嚴重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嚴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8月7日,最高檢發布消息,檢察機關積極協同最高法院、公安部等部門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保持對養老領域非法集資犯罪的高壓態勢,2023年起訴該類犯罪1932人,2024年1月至6月起訴343人。辦案發現,此類犯罪主要呈現以下三個特征。
一是非法集資手法多樣、迷惑性強。有的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不了解“區塊鏈”、股權投資、私募等“高大上”概念或“一帶一路”“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實施情況,打著“投資贈送養老服務”的旗號實施非法集資;有的以貼近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旅游、養生、家政等服務為噱頭,私設資金池非法集資;有的甚至針對不同老年人精準“畫像”,分類設計非法集資模式,引誘老年人入局。
二是“以房養老”非法集資犯罪風險更高。有的不法分子瞄準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將高風險理財項目等包裝成安全可靠且能獲取高息的投資項目,誘騙老年人辦理個人房產抵押并將抵押款用于項目投資;“爆雷”后,抵押房產被處置變現,導致老年人不僅拿不到高息,反而陷入無家可歸、背負巨債的境地。在這一過程中,一些貸款中介、助貸機構幫助不法分子尋找老年投資者,聯絡小額貸款公司、信托公司等出資機構,并居中撮合雙方簽訂房產抵押借款合同,甚至幫助老年人虛構、偽造與自身資信狀況不符的貸款材料,陪同出資機構實地查看抵押房產、辦理抵押登記手續、代償抵押利息等,淪為不法分子非法集資的幫兇。
三是追贓挽損難度較大。該類案件中,不法分子往往將吸收的資金用于個人揮霍,或者填補投資虧空,案發時資金鏈斷裂,贓款贓物無從追繳。有的不法分子通過操縱多個賬戶層層劃轉資金,將吸收資金匯聚到第三方支付平臺形成“黑箱”,并在資金走向上作技術處理以逃避偵查,導致追贓挽損困難。尤需注意的是,部分受害老年人在錢財損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未及時報警通過法律途徑尋求救濟,或未妥善保存收據、合同等關鍵證據,增加了司法機關追查涉案資金難度。
檢察機關提示: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廣大老年朋友要注意增強反詐意識,對“高額返利”“千載難逢”等說辭保持高度警覺,不信“大餅”、不貪“小利”,多了解社會熱點、金融知識、國家政策等,選擇正規機構、渠道開展投資理財活動,自覺遠離非法集資,切實捂緊自己的“錢袋子”。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