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半月談評論:讓“安全”成為校園的天然屬性
近期,部分地區出現在校中小學生受到暴力傷害的事件,讓“校園安全”這一話題重回公眾視野。校園安全的重要性毋庸贅言,但落實校園安全主體責任、扎牢校園安全制度籬笆,更需要腳踏實地的細致工作。
安全重于泰山,這樣一個淺顯的道理,在一些學校眼中卻輕于鴻毛。前不久,某地26所學校因未按規定整改校園安全隱患,被警方處以罰款、警告、責令限期整改等行政處罰。諸如校舍未通過消防驗收就投入使用、安全疏散出口被鎖閉、視頻監控室無人值守、校招保安人員未向公安機關報備等隱患,均出現在整改清單上。不禁令人疑問:這些學校日常安全管理松懈到何種程度?
“嚴”字當頭,要先將態度擺端正,真正把校園安全置于基礎性位置。沒有校園安全,高質量教學、高素質育人便無從談起。一次次血的教訓已經證明,在安全意識上有一絲麻痹大意,都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后果。學校不是一般的公共場所,教學樓的防震等級越建越高,學校保安員、一線教師、主要管理者的安全意識更需水漲船高。這樣才能讓學校成為平安社會建設中的一塊高地。
校園安全,不是學校教育的補充,而是其有機組成部分。校門內外,環境迥異。作為教書育人的重要途徑,學校教育不應局限于單純傳授學科知識,更應協助學生做好適應社會要求、應對突發情況的準備。但當前校園安全教育,多是開一門課、發幾本教材、做一些演習,口頭說教多、實際操作少。當緊急情況來臨,這些日常安全教育只能說聊勝于無。
打造更加安全的校園環境,并不是教育系統一家的事,需要社會多方“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眼下,有的地方政府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為學校配置專業的保安人員;有的家長團體自發組成家長護衛隊,志愿維護高峰時段校外秩序;有的學校未雨綢繆,主動安排教師接受急救員培訓……這些舉措都為加強校園安全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更嚴肅的態度、更嚴謹的管理、更嚴厲的懲處……唯有如此,校園安全的防護網才能越織越密,讓“安全”成為校園的天然屬性。
(原題為:《半月談評論:讓“安全”成為校園的天然屬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