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追問藝考報名添堵:多家院校將藝術升作為唯一報名渠道合理嗎
“藝考報名添堵”成為近日熱門話題,作為“八大美術學院”及其他多所藝術類院校的報名渠道,“藝術升” APP在報名開始后陷入崩潰,眾多考生眼看報名時間越來越少,卻無計可施。
此事隨即引發各方關注,1月7日下午,教育部通過官方微博回應此事稱,個別高校自行委托的第三方報名平臺出現技術故障,導致藝考學生無法順利報名。對此,教育部高度重視,已指導和督促有關高校采取措施,確保有意愿參加校考的考生都能報名并參加考試。
相關院校也相繼發布公告,表示延長報名時間,增加考點或考位。同時,也有學校在“藝術升”之外另設報名渠道。考生們的焦慮得以紓解,但輿論對于“藝術升”及其背后企業是否涉嫌“壟斷”的質疑卻并未消散。
多家高校委托藝術升作為唯一報名渠道是否合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稱,此次“藝術升”系統崩潰一事,表明相關院校在選擇合作機構時,對合作方技術能力以及可能存在的問題風險,缺乏充分的預判和評估。
風波:唯一報名通道出現大“堵塞”
根據網友的反映,在藝考報名的關鍵時刻,“藝術升”APP始終顯示“加載中”的狀態,甚至有人排隊兩天都無法進入院校報考的頁面。2019屆美術藝考生唐友(化名)1月6日晚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通過“藝術升”報名時系統不停崩潰閃退,能不能報上全憑運氣。
唐友介紹,自己從1月5日一直守在藝術升報名系統前,1月6日6點西安美術學院和天津美術學院報名系統同時開通,自己等了6個小時,“網頁面刷不出來,全是問號”。耗費多時,自己最終報上了魯迅美術學院和天津美術學院,同一個畫室的朋友則“一個都沒報上”。另一位來自湖北的藝考生則稱,1月5日早上,湖北美術學院開啟報名的第一天就無法登陸“藝術升”APP。
重慶從事美術培訓的畫室老師李海(化名)告訴澎湃新聞,其所在畫室學生受此影響較大,“有些學校根本報不上名”。他認為,“報名”對考生來說頗為重要,倒在這一關有點“冤”。
針對為何會出現大面積擁堵情況,“藝術升”官微1月6日發布公告稱,“報名系統訪問量過大,超出了藝術升報名系統的承載負荷能力”。次日,藝術升官方微信號發布《藝術升報名系統開通3天的情況說明》,稱6日早晨6時,西安美術學院和天津美術學院同時開通報名,開通瞬間每秒最大并發連接數28萬,持續增加至晚上23時每秒最大并發連接數達到34萬,遠超出2019年報考人次預期。
今年藝考政策也有所變化。
2018年12月29日,教育部發布“藝考新規”,提及“除經教育部批準的部分獨立設置的本科藝術院校(含部分藝術類本科專業參照執行的少數高校)外,2019年高校美術學類和設計學類專業一般不組織校考;2020年起使用省級統考成績,不再組織校考”。
李海認為,眾多綜合類高校取消“校考”,考生們涌向獨立藝術院校,這勢必導致“唯一”的報名渠道過于“擁擠”。據錢江晚報報道,今年,“藝術升”已成為21所藝術類院校(指獨立設置本科藝術院校或參照獨立設置本科藝術院校)的唯一報名通道,此類院校全國一共45所。
進展:“藝術升”之外,已有學校另設報名渠道
藝考生“報名難”成為微博熱搜話題,引起了教育部關注。1月7日下午,教育部新聞辦@微言教育發布《教育部督促有關高校妥善處置2019年藝術類校考報名問題》,文中稱,針對近日有考生反映,個別高校自行委托的第三方報名平臺出現技術故障,導致無法順利報名。“教育部高度重視,已指導和督促有關高校通過增加報名渠道、延長報名時間、增加考點等措施,確保有意愿參加校考的考生都能報名并參加考試。”
1月7日下午,“藝術升”發布官方說明,稱截至當日凌晨2點,報名通道已完全恢復正常。對此,“藝術升”官方客服人員告訴澎湃新聞,系統現已恢復,考生能夠正常報考,目前正積極協調相關院校與各個考點溝通,補充考點。
澎湃新聞采訪發現,1月5日至1月6日期間,考生反映報名出現問題的情況主要集中在魯迅美院、湖北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以及天津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等。截至1月8日,上述院校均已發布公告,表示延長報名時間,增加考點考位。
廣州美術學院1月8日開放省外考生報名,其唯一報名平臺也是“藝術升”。該校7日曾發布公告稱,為防止報名系統“延遲卡頓”,將按不同時間點逐步開放各個考點報名通道。該校招生辦公室工作人員8日上午接受當地媒體采訪稱,廣東省外考生的報名工作進行“順暢”,未收到考生關于報名不暢的問題反饋。
也有美術學院在“藝術升”外另設報名渠道。甘肅省教育廳1月8日下午通過官方微信發布通知稱,因學校要求,四川美術學院藝術類專業校考變更至該省體藝類招考智慧平臺(http://art.ganseea.cn)中報名,甘肅、新疆、寧夏的考生從即日起可登錄系統報名。
四川美術學院招生辦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因“藝術升”出現了系統崩潰現象,現學校針對甘肅、新疆、寧夏的考生變更至甘肅省體藝類招考智慧平臺中報名,不用“藝術升”報名。針對其他地區的考生,目前學院正積極協調,是否會繼續使用“藝術升”或變更至其他報名渠道,屆時會及時通知。已經通過藝術升報名成功的同樣有效。
起底:成立三年多便自稱成眾多院校唯一報名渠道
盡管藝考報名問題逐步得到解決,但輿論對于“藝術升”的質疑并未散去。
天眼查信息介紹,“藝術升”APP是國內藝術生考試報名軟件,也是藝術交流的平臺。 主體為杭州亦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該平臺主要提供國內藝術生考試報名、院校資訊、考程服務、報考提醒、文化分測算、藝術備考公開課等服務。2017年12月21日,杭州亦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曾被列為存在經營異常情況,原因為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系。
另據錢江晚報報道,杭州亦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地點位于杭州市余杭區倉前街道。這家成立于2015年8月的新企業,其產品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成了不少藝術類院校招考的唯一通道,3年后,自稱擴張至包括“八大重點美術學院、五大重點藝術學院、三大重點傳媒學院、十大省級藝術校考考點等在內的100多所重點藝術校考院校”的報名系統。
該公司負責人李盛鑫接受錢江晚報記者采訪時稱,2005年起,他們就開始為中國美術學院提供現場報名系統,2015年,公司改名為亦閑科技,目前使用的“藝術升”APP均在彼時研發、上線。
中國政府采購網顯示,魯迅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和湖北美術學院等院校均通過公開招投標采購了“藝術升”平臺的報考服務,并將其設定為考生唯一報名渠道,費用最低的為5萬元,最高的29.7萬元。
李盛鑫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單所學校的校考報名系統,該公司的收費在10萬-20萬元不等。“公司目前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兩部分,一部分是針對考生的增值服務,另外一部分是和各所高校合作收取的服務費,其中后者占比60%。”李盛鑫表示。
此次“藝考報名難”風波中,最受爭議的便是針對考生收取的增值服務費用。唐友告訴澎湃新聞,“藝術升”APP以“獨家”報名平臺的名義,鼓勵考生購買相關增值服務,比如50元的肖像審核加急費、以及598元VIP套餐費用。
考生上傳證件照時需要繳納30元“肖像信息技術費”,3到7個工作日才可以審核通過——但如果想要快速通過審核,考生則需交50元“肖像審核加急費”。“交完50元加速費后,一天或許就能通過審核。” 唐友告訴澎湃新聞。
至于平臺聲稱的“價值598元VIP套餐服務”,也被認為用處不太大。“只是多了一個報考指南,而報考指南其他APP都有,再不濟買書也就幾十塊,為何要花這筆錢買?”唐友稱,“藝術升”工作人員曾到其所在畫室宣傳,說“60萬考生乘以每個人六百,這就是我要賺的錢”,讓人記憶深刻”。
另外一名來自江西地區的考生睿恩(化名)證實,“VIP套餐服務”集中在院校信息、分數線預測及藝術類志愿大數據錄取測算等。“也沒什么實質作用,就算是VIP,還得另花30元肖像費和50元審核加速費。”
“我不會鼓勵我的學生購買這些服務。”李海告訴澎湃新聞,“藝術升收取費用的行為不太合理”。在他看來,藝考報名本是學校或政府應該提供的公共服務,將其委托給營利性質的第三方公司,最終“羊毛出在羊身上”。
據浙江衛視報道,“藝術升”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增值服務和學生是否報上名“沒有關系”。目前,該公司已經下架了“加急”和“聯考志愿預測”兩項增值服務。
追問:多家高校委托商業機構作為唯一報名通道是否合理?
杭州東昱畫室老師朱澤(化名)1月8日下午告訴澎湃新聞,“藝術升”這兩年確實方便了一部分考生。“之前都是需要現場確認,有的外地考生來回就需要兩天。不能否認,藝術升方便了考生報名。”朱澤認為,此次出現大面積系統崩潰的現象,應該“多提供幾個報名渠道”,而不是“集中在一個APP上”。
李海也承認,以前藝考生“報名較為麻煩”,需要登錄各個院校自己的報名網站,而現在有了統一的報名渠道,“簡潔方便”。“但方便也不意味著可以‘壟斷市場’。”李海稱。
集中了數十所院校報名渠道的“藝術升”到底是否涉嫌壟斷?北京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主任肖江平此前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稱,我國普通高校文憑教育中的招生,是行政行為或行政行為的一部分,八大美術院校統一指定一個藝考報名APP,需要全面分析統一制定報名APP的形成過程,分析其運行機制,來判定是否涉嫌違反《反壟斷法》32條,即行政壟斷條款。
也有律師認為,“藝術升”獨家擁有八大美院藝考報名渠道,本身可能就會帶來資源壟斷問題,平臺或借此機會收取不合理費用。律師徐利平告訴澎湃新聞,學校有無必要到市場上采購報考服務有待商榷。
“藝考涉及考生受教育權,為考生提供報名服務是教育部門或高校應該行使的‘行政權力’,應是很嚴肅的事情。”徐利平稱,學校有能力應對“一年一次的藝考報名”,即便需要采購服務,也應限于技術或系統,具體操作則由學校完成。“現在高校將整個事情(報名)都交給企業來做,這是有爭議的。”徐利平認為,從行政法上講,這屬于“將行政權力委托給了企業”,而這沒有“明顯的法律依據”。
“藝考報名面對的是千千萬萬的考生,怎么能隨意委托呢?”徐利平稱,行政機關或法律規章授權的公務服務組織,比如高校,必須注意“向社會采購服務時應有法律依據”,不能影響到“執法的嚴肅性”。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則稱,高校將報考平臺委托給企業的前提,應是“選擇的第三方平臺技術成熟”。此次“藝術升”系統崩潰一事,表明相關院校在選擇合作機構時,對合作方技術能力以及可能存在的問題風險,缺乏充分的預判和評估。
“相關供應商應在中標后保障平臺的順利運維,如果沒有相關資質或開發能力而中標的,相關部門應追查整個采購招標的流程是否存在違法違規之處。”律師周銘認為。
根據中國政府采購網上的信息,多家藝術院校在購買藝考報名網上支付項目時,將“藝術升”APP作為“單一來源”采購。這種采購方式也被稱作“直接采購”,是采購人向唯一供應商進行采購的方式,在這種采購方式下,沒有其他競爭者。
“從目前情況來說,本項目采購是失敗的,政府采購監管部門應追查采購方采取單一來源方式采購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周銘告訴澎湃新聞,如果涉及到壟斷或私下收費等情形的,觸犯法律的,可尋求法律途徑解決。“鑒于此事涉及面廣、影響大,倘若眾多學生因該APP未成功報名,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或造成財產損失的,相關部門應主動追責。”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