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逆行人生》:窮人掏錢,看富人演窮人

插圖 | 鑒片工場 ? 電影劇照
并非贊頌,而是講述——對新型勞動群體一次真實而又圓滑的表達,現代城市隱形斗士之外賣小哥
影片中,他們一直騎著電動車上下顛簸,穿梭在大街小巷。電動車的顛簸,不僅體現在他的騎行過程中,更是通過鏡頭的巧妙運用,讓觀眾仿佛親身體驗到了這種上下起伏的感覺。這種視覺和感官上的同步,很有力的增強了沉浸感,使得觀眾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角色的情緒變化。
筆者的心情,也自始至終都在一種微妙的水平線下震顫,時而也會有輕松的一笑,但更多的是在一次次下沉。全片能讓觀眾笑出來的梗,可能有三四個或四五個?但能惹得觀眾為之落淚的點,或者用是對全場觀眾的一場淚點測試來的準確。
故事中,徐崢扮演的主人公高志壘面對女兒升學、父親大病、房貸的三重大山之下——“崩潰了?!?/p>
化妝方面,徐崢的確是越來越黑,可就是臉還是胖,不像體力勞動者的體態
王驍飾演的老摳,為了攢錢為孩子治療白血病,會省下自己療傷的錢;當他回望妻兒,再次想起了事故時,那生死的一瞬,他潸然淚下,也許是因為此時才感受到死亡的恐懼吧!可結果他說出的話是——“如果我走了,她們娘幾個可怎么活呀?!?/p>
電力局收不上電費嗎,楊健怎么淪落到送外賣了?
馮兵飾演的桀驁又孤僻的單王大黑,面對同事的冷嘲熱諷,動了手,直到最后,他痛哭流涕,不是因為傷口疼——“我好累?。。。?!”

老默不送魚當殺手,改送外賣跑單王了
《逆行人生》不是喜劇,而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劇情片,一部非常高級的電影,高級在了創作者的想法和鏡頭上。
本片筆者的評價就是,近兩年看過的,具有很高級鏡頭功底、很高級鏡頭感染力,以及氛圍塑造極強的一部電影。
片子一次又一次通過鏡頭手段,來一次又一次成功挑動起了觀眾的情緒。幾乎故事中所有人物在當時的心境,或者導演徐崢想讓觀眾感受到的心境,都是通過鏡頭技巧和配樂聲效來實現完成的。
大量抖動的畫面,給予觀眾的感覺大部分都是負面的,是絕望、絕境、憤怒、羞愧和慌亂。同時,在馬路上的這種鏡頭的抖動,高效地增加了代入感,也在這個場景中提升了節奏,給予了觀眾們較高的緊張感,非常符合外賣這個行業與時間賽跑的現實基調。
人物面部特寫——都是人的感情在積蓄到一個極限,已經無法抑制時流露出來的感情;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當徐崢扮演的高志壘,因為來不及吃飯,低血糖暈倒在路上后,單子黃了,而又必須應對“笑臉計劃”,必須得自拍一張笑容。
此刻,究竟什么樣的人還能笑出來!于是我們看到了一個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表情。
影片中,還有不少具有蒙太奇特征的凌亂街景鏡頭,筆者認為是表現此時此刻主人公凌亂的心情的有意跡象。有一段印象深刻的街頭浮世繪,販夫走卒,鱗次櫛比,魚貫串行的呈現,讓我想起了許冠文導演的《半斤八兩》的開頭。

許氏喜劇巔峰,也是70年代香港社會的縮影
另一方面,該片在劇情創意、節奏把控上,也是多有亮點。
影片最后用月度騎手單王的比賽作為高潮點,做出了商業片高潮應有的節奏感,情緒燃點。
影片在此時加快了節奏,在每一個競爭者上不斷切換,不斷把鏡頭轉向每一個飛馳的騎手,以及在關注著這場比賽的旁觀者上,同時大量使用近景和中距離鏡頭,增加觀眾的代入感,而且更妙的是,用高志壘妻子在直播平臺上的一次打鼓SOLO引出了這一段獨有的BGM。
直到最后,影片用最后一秒的手法讓高志壘成功成為月度單王,而此刻他正身處喧鬧的夜店中,燈管一打,臺下滿是揮舞的手臂,此刻的高志壘仿佛就站在奧運賽場的終點線上,享受著觀眾們的掌聲和稱頌。
一個勞動者,此刻和冠軍一樣,同樣光榮。
故事最后的升華,是用了一個勞動者的勞動競賽式的題材,讓我想起《哥,你好》里馬麗那段蒙眼電焊的片段。

其實對于改革開放前那段時間,那些三八紅旗手,勞動模范,都已經可以用更商業的手法來做出主旋律了
在如今的電影圈,這是屈指可數歌頌了勞動者和勞動偉大的片段。
在劇情的起承轉合上,影片的高低起伏是這樣的——挫折,低谷,再低谷,絕望,起色,更加絕望,奮起,升華,勝利。
其中在80分鐘左右,觀眾能夠看到一線亮光,家人開始理解高志壘的選擇,父親在大病后努力復健,妻子開始在家教課補貼家用,自己的外賣工作也一路水漲船高。
仿佛一切,都在這一天的早上變好了?
莫名其妙,像是童話世界。
當我以為,隨后的半小時就要上演“科幻片”的時候,一次剎車失靈的車禍,一車瓷器,一次五千多塊錢的賠償。讓所有的夢,都被打碎,回歸現實。
一家子的底線,房子可能保不住了。此刻,導演徐崢沒有忘記本片的核心——生活,不容易。
只有做到這個,他才敢在片尾打上字幕——此片謹獻給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人。

其實影片里有一個一句話帶過的細節,他們的窘困是因為之前幾年P2P暴雷,讓他們的積蓄化為烏有造成的
影片的主人公高志壘,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群體,同時是一個符號化的人物,中年失業,上有老下有小,房貸,而且全部的困擾,戲劇化的在一次性爆發。
高志壘在進入騎士這個領域時,我們在他身上仿佛看到了每一個我們生活中、網絡上的騎手。差評的生死攸關,與商場商戶、小區保安的愛恨糾葛、以及“算法”的牢籠。
而最讓人驚心動魄的,便是交通事故頻發。這是影片中多次出現的重要劇情推動線,也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總是與騎手相關聯的話題。影片的確是找到了這個時代,這幾年我們聽得最多的,看到最多的社會癥結。
影片把如此的高壓,集中在高志壘的身上,目的很殘酷,對于觀眾來說也很殘忍。我們期待著看到一個人崩潰的那一刻。
高志壘在面對這些壓力時,一次次的崩潰,他是個男人,不是摔一跤就會哇哇大哭的孩子,男兒有淚不輕彈。
每一次的崩潰,絕不是因為淚點低,而是達到了極限。
高志壘的眼淚、老摳的眼淚、老黑的眼淚、妻子的眼淚,這里沒有絲毫的贊頌,眼淚也不值得贊頌,這里只是在告訴觀眾——靠“歡聲笑語”是無法生活的,他們生活的本質何嘗不是生存。

梁靜扮演的公司高管,轉著圓珠筆,真挺招人恨的,我當時就想,這一椅子咋沒直接砸她臉上
當然,《逆行人生》也不是全無瑕疵,在影片的核心價值上,一句話——徐崢太軟了,缺少評判性。
影片一開始大廠裁員的冷酷,到后面每一個騎手之上都有一雙無形的打手——那就是高科技“算法”。它們正悄無聲息地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決定著我們的路線、時間,甚至是收入。這些騎手縮影們,或許只是高科技發展浪潮中,第一撥感受到數字化奴役之苦的人。
他們的故事,又何嘗不是對現代社會中技術與人的關系的深刻反思,至少我們可以通過影片清醒的認識到這個群體,這部電影可以是對未來可能走向的一種警示。
甚至在最后,在經過了一番拼搏后,雖然高志壘拿到了單王,但是他的女兒不再去國際學校,他們也換了一個小房子。在經過了一番拼搏后,他只保住了一家人的情緒……
勞動者的拼搏,似乎沒有起到拯救的效果。
而最后的彩蛋,更是一種態度——外賣公司的高層看中了高志壘,似乎他又要回到白領的領域。似乎勞動者的最佳出路就只有寫字樓和白領,仿佛是灰姑娘的水晶鞋一般。
此外,徐崢對于現實中爭議話題的模糊處理,似乎總能讓人感覺到一絲絲不夠力度的表現,他作為被太多人期待的導演,多么希望他能通過電影來推動一些事物。
很可惜,這次講述勞動者的故事,但又在立場上放棄明確的取舍和批判,這種和稀泥的手法,最終使得這個作品沒法往偉大作品這個臺階上再邁進一步,實屬遺憾。
聲明:此篇為鑒片工場原創文章,轉載請標明出處鏈接:https://www.baodianwenhua.com/sys-nd/38.html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