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00℃的火熱,中國最愛玩火的年輕人都來這座古城過狂歡節

制圖@超級鄉村研究所
圖源/中共巍山縣委宣傳部
盛夏7月,全國大多數人都在尋找避暑之地,然而,有一群人,卻向往“火熱”。
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生活在西南地區的彝族人,會迎來他們一年當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火把節。
“彝寨沒火黑咚咚,彝寨沒歌冷凄凄。火神笑起山村歡,圍著火跳腳心暖。”彝族人對火的熱情全寫在了山歌里。
火把節歷史悠久,最早可查的文字記錄是元代的《云南志略》,其中寫道: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縛火炬照天,小兒各持松明火相燒為戲,謂之驅禳。
清代的《開化府志》也曾記載:六月二十四日,夷人“村寨田宅,悉燃火炬”,故曰火把節。

圖源/中共巍山縣委宣傳部
清朝貢生姚際離曾在大理擔任過同知,曾經被彝族火把節盛況感動,寫詩追問:“火節何年始?相傳六詔時。瞼夫行自味,慈婦慧能知。狂舞令猶醉,燎原勢不夠……”
其詩中寫到的“六詔”,是唐朝時期對西洱河(今云南洱海)周圍烏蠻六個部落的總稱,后被南詔(蒙舍詔)統一為南詔國。
作為南詔國的發祥地,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自然也不會錯過火把節。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地處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境內河谷、盆地、山地相間分布,居住著彝、回、漢、白、苗、傈僳等多個少數民族。

制圖@超級鄉村研究所
在云南,流傳著許多關于火把節的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一個故事是:
遠古時期,天神恩體古茲派使臣下界征稅,但使臣貪婪殘暴,激起了民眾的反抗。一位英雄率領人民用火把驅逐了使臣。逃回天宮的使臣誣陷人類,導致天神派天蟲降災。人們再次點燃火把,成功驅蟲護糧,贏得了豐收。自此,火把節成為彝族祈求豐收的傳統節日。

圖源/巍山微視
還有一種說法是,在古代彝族人的心里,火有驅散不潔之物的強大力量,并且認為火與家族的命運緊密相連,還是與神靈交流的媒介。因此,在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這一天,彝族民眾會手執火把繞村巡行,焚燒一切不祥與邪惡,以此來祈愿家人的安康與家畜的興旺。這個古老的傳統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發展成為我們今天所熟知的火把節。
不論說法如何,歸根到底都與“火”有關。大概,對于彝族人來說,火,是永不熄滅的希望所在。

圖源/中共巍山縣委宣傳部
一般來說,火把節都會狂歡好幾天,其中的重頭戲,當然是祭火儀式,以及火把狂歡活動。

往年火把節祭火儀式
圖源/中共巍山縣委宣傳部
圣火廣場上豎立著一束高達十米的巨型火把,它象征著光明和希望,并在夜晚被點燃,照亮了整個巍山的夜空。
那一刻的熱鬧和璀璨,正如明代狀元楊慎所寫:誰把太空敲粉碎,滿天星斗落人間。

圖源/中共巍山縣委宣傳部
在巍山,每到火把節,家家戶戶都會“豎火把”。
豎火把是一種傳統的節日儀式,人們在家門口豎起火把,并對其進行精心裝飾。這些裝飾通常包括火把桿、用彩色紙張制作的火把頭、五彩斑斕的小彩旗,以及藤蔓植物“小青龍”。此外,還會用繩子將各種水果和小糕點纏繞在火把上,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
在火把的頂端,炮仗被高高懸掛,隨著炮仗的噼里啪啦聲,火把被逐一點燃。火焰逐漸蔓延,越燒越旺,最終在夜空中形成一片璀璨的光芒,照亮了周圍的環境,驅散了黑暗,帶來了希望和光明。這個過程不僅是對火的崇拜,也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祈愿。

往年火把節盛況
圖源/中共巍山縣委宣傳部
雖然盛夏才到火把節,但人們通常從頭年冬天就開始準備制作火把桿。
冬臘月時,人們進山挑選木料,挑出比較直的松木,削去樹皮晾曬幾日,就可以劈了。手巧的彝族人,利用破木鏤空的方式,劈出多道錯縫,讓樹枝整體有絲相連,卻又不會斷開;然后再將楔子打進縫隙里,使樹枝撐開,火把桿便基本完成了。
此時,原本細細的樹枝,已然變成一手難握的超大“狼牙棒”。
只有這樣的手藝,才能在不使用布料、油料、助燃劑的情況下,讓火苗在樹枝和錯縫中一直燃燒。

圖源/巍山微視
靚麗的“火把頭”,也是火把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一個完整的火把頭由兩個梯形紙盒(斗)串接而成,糊上紅紙,貼上花邊,插上小彩旗,一個充滿喜慶和活力的火把節就大致完成了。人們會把對生活的祈愿寫在紅紙上,諸如五谷豐登、金榜題名、壽比南山等。

圖源/巍山微視
火把節時,人們還會手持迷你版火把上街“撒火把”。
所謂撒火把,即朝燃燒的小火把撒一把松香,頓時火光沖天,發出“呼啦”的響聲,仿佛一次小型的火焰爆發,場面極其壯觀。
向他人撒火把蘊含著友好的祝福,象征著驅除疾病與不幸,帶來吉祥與好運。人們在街道上匯聚成人群,此起彼伏的撒火把聲響徹夜空,仿佛一場以火焰為主題的狂歡節。

圖源/巍山微視
在巍山,火把狂歡之外,美食也是精彩部分。
火把節最具代表性的食物是羊肉。7、8月的巍山,氣候濕潤宜人,吃羊肉正合適;再加上此時部分農作物豐收,豐收宴上大吃羊肉,也意味著物質富足。
放養的羊,在山間、草原肆意奔跑,肉質緊實而鮮嫩,農家柴火大鍋燒熱,單是清湯熬煮,已十分鮮甜。

圖源/巍山微視
火把節,像是一次跨越古今的時空對話,讓我們得以窺見千年前的世界,觸摸那份厚重與滄桑;火把節,又似一場對民族文化的探尋之旅,從火光中看見先民的智慧,感受到他們對自然、對生命的信仰和敬畏。
*部分素材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處理。
參考資料:
[1] 到底是什么樣的大場面?關于火把節的來歷和習俗 看這一篇就夠了
[2] 巍山火把節:灑滿火焰的浪漫
[3] 火把節進入倒計時:來看看傳承千年的巍山火把是如何做成的
[4] 巍山火把節:火把頭制作,承載美好期盼
[5] 巍山火把節:火樹銀花不夜天 四方賓客共度狂歡夜
特別鳴謝:中共巍山縣委宣傳部、巍山縣融媒體中心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