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一周文化講座|AI時代,讀文科還有什么用?

天地無用/整理
2024-08-02 11:06
來源:澎湃新聞
? 翻書黨 >
字號

北京|寫下我們時代的女性故事——《中國女性文學年選》系列分享

時間:8月2日(周五)19:30-21:30

地點:朝陽區建國路86號SKP-S購物中心二樓SKP RENDEZ-VOUS

嘉賓:張莉(評論家、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喬葉( 作家)、柏邦妮(編劇、作家)

由著名評論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莉主編的“中國女性文學年選”系列,自2019年起每年收錄當年發表的20位左右不同代際的中國女性作家的作品,這些作品立足女性視角,傾聽女性聲音,關注女性故事,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8月2日晚,我們邀請了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喬葉,編劇、作家柏邦妮,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副社長孫茜擔任嘉賓主持,與張莉教授一起做客SKP-S,暢談我們這個時代的女性故事。

北京|“中美博弈下的中產困境”暨李成教授《中產上海》新書首發會

時間:8月3日(周六)13:30-17:30

地點:朝陽區亞洲金融大廈B座五層香港大學北京中心

嘉賓:李成(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李春玲(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張燕生(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刁大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作為全球中國中產研究的領軍學者,李成對于中國中產這一重要而獨特的社會力量有著深入的了解和洞察,并將其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寫入新書《中產上海:中國式現代化與新階層的崛起》。未來,中國如何避免陷入中產坍縮和空心化等困境?李成教授將從他的新書談起,分享他對相關問題的思考與見解。

北京|有聲的文章與天上星圖——《空山橫:講演集,關于文學關于人》新書分享會

時間:8月3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朝陽區建國路87號SKP購物中心四樓SKP RENDEZ-VOUS

嘉賓:李敬澤(批評家、散文家)、楊慶祥(詩人、批評家)、都靚(都靚讀書創始人、讀書博主)

古與今、新與舊、陽春白雪與下里巴;經典的文學、熱鬧的戲曲、沸騰的“抖音”與《科目三》、人工智能與生態環境;這一切共存于李敬澤眼中的煙火人間。8月3日下午,讓我們和《空山橫:講演集,關于文學關于人》作者、講演者李敬澤,詩人、批評家楊慶祥,以及“都靚讀書”創始人都靚一起,從SKP出發,走出廟宇和城邦,把知識解放出來,共同探討聲音與文章之道,“響”與“不響”,以及文學的未來、機器的限度與人的可能。

北京|文學與友誼:一場關于莫里斯·布朗肖的談話

時間:8月3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海淀區成府路28號五道口購物中心四層萬圣·優盛閱讀空間

嘉賓:鄧冰艷(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語言文化學院講師)、尉光吉(南京大學特聘研究員)、汪民安(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8月3日,萬圣·優盛閱讀空間,青年學者鄧冰艷、尉光吉將帶著自己的著作,與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汪民安展開一場關于莫里斯·布朗肖的談話,帶我們深入了解這位特別的法國文學家。

北京|《生活本該如此:越簡單越美好》新書會“零廢棄”專場

時間:8月3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朝陽區北苑路98號院1號樓DT51三樓RENDEZ-VOUS

嘉賓:孫敬華(自然之友垃圾減量項目主任)、湯蓓佳(零廢棄生活實踐者、GoZeroWaste零活實驗室發起人)、李本本(深圳市零廢棄環保公益事業發展中心傳播主任)、歐陽海燕(圖書編輯、公益教育者)、姜靜(圖書策劃、圖書編輯)

8月3日,《生活本該如此:越簡單越美好》中的低碳生活實踐者孫敬華(蓮蓬)、湯蓓佳(老湯)、李本本和本書作者歐陽海燕、本書編輯姜靜將共同做客DT51,與讀者朋友們共同探討美好生活。

北京|一場情感與歷史的時光之旅——《光明樓:北京人家影像故事》新書發布會

時間:8月3日(周六)14:00

地點:東城區美術館東街22號三聯韜奮書店

嘉賓:蘇月斫(攝影師、編輯、策展人)、汪家明(出版人)、解海龍(攝影家) 

《光明樓:北京人家影像故事》是一本家庭影像集,記錄了北京南城的一個普通的文藝家庭從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的家庭生活照和繪畫寫生作品。作者蘇月斫的父親用鏡頭捕捉了自己小家的生活點滴,從父母的青春年華到女兒的成長軌跡,從家居的變遷到街區的風貌,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故事與溫情。8月3日,我們邀請蘇月斫與出版人汪家明、攝影家解海龍一起分享這個家庭影集背后的故事。

北京|打開世界的另一種方式——《二十城記》新書分享會

時間:8月3日(周六)15:00-17:00

地點:西城區廊房頭條13號院北京坊東區E11號樓PAGEONE書店3F

嘉賓:西川(詩人、作家、翻譯家、北京師范大學特聘教授)、馬巖松(建筑設計師)、曾焱(《三聯生活周刊》副主編)

通過深度游歷或參與項目建設的二十座城市,馬巖松回憶自己的成長,追蹤建筑思想的形成,體會不同城市的氣質,于自己首部講述城市和建筑、藝術與觀念之書《二十城記》中分享自己關于建筑、關于城市、關于藝術的思考。8月3日下午,我們誠邀您參加馬巖松新書《二十城記》分享會。在這場特別的活動中,建筑師馬巖松將與著名詩人西川、資深媒體人曾焱進行深度對話,探討城市和旅行、建筑和藝術與個體成長之間的關系,以及他們如何觀看現實,如何想象未來?這將是一個充滿啟發和思考的時刻,讓我們用另一種方式打開世界。

北京|《呼喚我的名字》分享會

時間:8月3日(周六)15:00-17:00

地點:朝陽區廣渠路3號競園藝術中心12C刺魚書店

嘉賓:夏心蕾(前媒體人)、科欽夫(音樂人)、楊倩(藝術家)

《呼喚我的名字》是本讓人動情和落淚的溫暖之書。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后,人類撤離,但作為家庭成員的貓和狗不得已被遺棄在這荒廢的家園。《呼喚我的名字》這本書的主角就是這些位于福島核電站西北的飯館村的小貓和小狗們,它們獨自住在曾經的家中,盼望著家人再次呼喚自己的名字。8月3日,我們邀請本書的策劃、前媒體人夏心蕾和著名音樂人、資深貓奴科欽夫以及新銳藝術家楊倩一起來到刺魚書店,與大家這本溫暖之書。

北京|照見和被照見:黑瞳詩集《高音》分享會

時間:8月3日(周六)15:30-17:30

地點:東城區和平里北街6號遠東科技文化園15號樓一層碼字人書店

嘉賓:沈浩波(詩人、出版人)、莫非(詩人、攝影家、博物學者)、劉水發(詩人)、杜鵬(詩人、譯者、批評家)、黑瞳(詩人)

《高音》是黑瞳的首部詩集,里面收錄了詩人2016到2023這七年間的200多首詩。黑瞳把詩和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詩既是她存在的記錄,也是她存在的主要方式。8月3日下午,詩人沈浩波、莫非、劉水發、嚴彬、杜鵬,將和黑瞳齊聚碼字人書店,一起聊聊詩集《高音》以及這種生命狀態的“照見和被照見”。

北京|民國風度——《江河行地,海浪無聲:我的祖父王賡》新書發布會

時間:8月3日(周六)19:00-21:00

地點:海淀區成府路28號PAGEONE書店2F

嘉賓:王冬妮(作家、王賡孫女)、馬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綠茶(書評人)

他被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環繞;巴黎和會、淞滬會戰、滇緬鐵路修建,一樁樁重大事件中都有他的身影,但他始終是那個歷史中的沉默者。他是王賡。半生榮光,半生遺憾,始終未改的是他的報國初心,他的故事不該被掩埋于歷史的塵煙中。斯坦福大學史學博士、王賡的親孫女王冬妮遍訪親友、多年沉淀,力求正本清源,還原真實歷史,《江河行地,海浪無聲:我的祖父王賡》一書不僅呈現出一個和野史形象完全不同的王賡,更鉤沉了那段戎馬鐵血和優雅風度并存的民國歷史。8月3日,王冬妮將與歷史學家馬勇、書評人綠茶一起做客PAGEONE五道口店,講述祖父王賡的傳奇一生,回顧民國的風云動蕩、雅士軼聞和文人風度。

北京|女孩的視界,女性的世界——《女孩之書》享讀會

時間:8月3日(周六)19:00-21:00

地點:朝陽區建國路87號SKP購物中心四樓SKP RENDEZ-VOUS

嘉賓:劉葉茹(編輯)、郭在寧(譯者)、馬騁(心理咨詢師)、白美美(漫畫家)

你是否有時覺得青春期就像一個神秘的迷宮,充滿了未知和疑惑?《女孩之書》將為你揭開那些藏在青春期背后的秘密。這本書是兩位來自挪威的年輕女醫生寫給女孩的成長禮物,她們用女性視角,解開女孩們在成長中遇到的所有困惑。對于中國女性來說,《女孩之書》更像一本友好、睿智的閨蜜之書,彌補了長久以來性教育的缺失。8月3日晚,我們邀請到《女孩之書》的編輯劉葉茹、譯者郭在寧、心理咨詢師馬騁、漫畫家白美美以及營銷編輯賈藝偉相約SKP,她們將共同為大家帶來一場關于成長、關于自我、關于愛的深入對談。

北京|重塑姐妹情誼——社會性別意識與現代女性文學譜系的構建

時間:8月3日(周六)19:30-21:30

地點:朝陽區北苑路98號院1號樓DT51三樓RENDEZ-VOUS

嘉賓:張莉(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淡豹(作家)、行超(中國作家協會《文藝報》副編審)

近年來,關于女性情誼的作品持續被翻譯引進,已經成為當代中國圖書出版市場的重要景觀。這些在我們當下生活中引起熱議的作品,幾乎都是出自國外作家,那么,中國作家如何重塑女性情誼,如何書寫屬于中國女性自己的故事?以“女性情誼”為視點,重新思考中國女性生活和生存,將會為當代女性寫作帶來怎樣的可能?8月3日晚,我們邀請了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重塑姐妹情誼:社會性別意識與現代女性文學譜系的構建》作者張莉,作家淡豹,以及青年評論家行超,做客DT51,與我們分享女性情誼視角下的文學風景。

北京|人世間的真實與荒誕——梁曉聲2024新作《孤獨的清醒者》分享會

時間:8月4日(周日)15:00-17:00

地點:朝陽區光華路5號院1號樓二樓建投書局

嘉賓:梁曉聲(作家)、蘇煒(《新周刊》內容中心副總監)

最近,梁曉聲出版了一部全新的小說集《孤獨的清醒者》,收錄了他近兩年來創作的10篇中短篇小說。這是他在《人世間》后推出的首部小說集。8月4日,建投書局聯合磨鐵文化、《新周刊》,邀請茅獎作家梁曉聲與《新周刊》內容中心副總監蘇煒,一同從《孤獨的清醒者》,與讀者們閱讀一個不一樣的“梁曉聲”。

北京|AI時代,讀文科還有什么用?——《空談》新書分享會

時間:8月7日(周三)19:30-21:00

地點:海淀區復興路69號萬達廣場五棵松店二層方所

嘉賓:林垚(上海紐約大學教師)、淡豹(作家)

文科邏輯與理科技能,哪個更容易被AI取代?為什么像霍金這樣的頂尖科學家,也可能因忽視文科知識而陷入盲區?在互聯網熱點轉瞬即逝的當下,如何培養有效并持久的深入思考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哲學思考能帶我們走出卷生卷死的底層邏輯嗎?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人文情懷注定只是“空談”嗎?如何在智能時代保持人性的溫度與深度?8月7日,我們邀請《空談》一書作者、青年學者林垚與作家淡豹共同探討AI逐漸取代人類工作的今天,學文科還有什么用這一問題,共同開啟一段關于未來、關于自我、關于世界的深刻思考之旅。

上海|真誠,散文的靈魂——《趙麗宏:閃爍在曠野里的微光》新書分享會

時間:8月3日(周六)14:00-16:00

地點: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趙麗宏(散文家、詩人)、朱大建(《上海紀實》主編)、滕俊杰(導演、作家)、馬林霄蘿(編輯、寫作者)

散文如同清泉流淌,如同浮云舒卷,自然、隨性、又充滿力量。它超脫于形式束縛,未經刻意雕琢,字里行間自溢深情與哲思。在炎熱的夏天,趙麗宏老師的散文如同一縷清風,帶來愜意與涼爽,我們一同聆聽那些流淌在字里行間的真摯情感,感受散文如何以真誠為魂,照亮思想的曠野。本次講座,趙麗宏老師將與讀者朋友們分享創作背后的故事與感悟,讓每一縷微光,都在您的心田溫暖綻放。

上海|永恒的學徒——與陳詞濫調一戰!

時間:8月3日(周六)14:00-16:00

地點: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淮海路館一樓研修室

嘉賓:馮潔音(翻譯家、書評人)、張定浩(作家、評論家)

8月3日下午,“讀道”上圖新書分享會將為大家帶來馬丁·艾米斯(1949-2023)的《與陳詞濫調一戰》。本書譯者之一馮潔音,將會和作家、評論家張定浩一起,和讀者品評馬丁·艾米斯書評寫作的洞見和偏見,他無可比擬的才華和熱情,以及隨他遠去的書評的黃金年代。《與陳詞濫調一戰》 是馬丁·艾米斯具有代表性的書評合集,收錄作家在前“9·11”時期精彩紛呈的書評文章。

上海|City Walk,感悟時光的履痕——《叩街問巷:一個人的上海馬路敘事》新書首發分享會

時間:8月3日(周六)14:00-16:00

地點:浦東新區銀城中路501號上海中心大廈52樓朵云書院

嘉賓:鄭辛遙(漫畫家)、獨木成林(城市歷史人文風情記錄者)、沈嘉祿(作家)、王路(《旅游時報》社副總編)

《叩街問巷:一個人的上海馬路敘事》是一部圖文并茂地描摹上海馬路與老建筑的散文隨筆集。作者獨木成林通過133篇文章,圍繞著133條上海馬路的今昔歷史和發展變化,記錄、闡述了在 City Walk 中的所見、所聞、所思。全書敘事角度自由,時空交錯,強調個人視角,貼合當下的城市漫步風。8月3日,《叩街問巷:一個人的上海馬路敘事》新書首發分享會將在朵云書院·旗艦店舉行。該書圖文作者鄭辛遙、獨木成林,作家沈嘉祿,《旅游時報》社副總編王路,將與讀者們一起來場“云端City Walk”,圍繞書中的上海馬路與老建筑中共話今昔。

上海|契訶夫戲劇·永恒的對話

時間:8月3日(周六)19:00-20:30

地點:黃浦區復興中路597號上海文化廣場排練廳A

嘉賓:吳小鈞(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徐紫東(話劇導演、演員)、陳飛雪(圖書編輯)

今年正值契訶夫逝世120周年,上海譯文出版社也重新出版了契訶夫戲劇全集,特邀跨越戲劇文學研究、翻譯界、舞臺表導演的眾多學者為契訶夫劇作進行深度解讀。8月3日,我們邀請上海戲劇學院吳小鈞教授、上海話劇中心徐紫東導演、上海譯文出版社陳飛雪編輯,帶來“契訶夫戲劇·永恒的對話”主題對談,歡迎大家一起來探索并走近契訶夫的戲劇世界。

上海|站在山巔呼喚文學、真實與自由——《比山更高:自由攀登者的悲情與榮耀》新書分享會

時間:8月3日(周六)19:00-21:00

地點:長寧區延安西路1262號上生新所7號樓蔦屋書店

嘉賓:陸曄(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吳越(《收獲》雜志編輯)、曹檸(播客主播)、宋明蔚(記者、譯者、寫作者)

《比山更高:自由攀登者的悲情與榮耀》不僅是一部中國自由攀登者的史詩,也是經過大量采訪、扎實研究和嚴謹的事實核查寫就的長篇非虛構力作。8月3日,單讀邀請該書作者宋明蔚,與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陸曄、《收獲》文學雜志編輯吳越、媒體人曹檸來到上生新所蔦屋書店,一起聊聊非虛構寫作如何平衡文學與真實,如何在寫作中抵達真正的自由。

上海|走進少年的昆蟲世界——《Art Of Small超微昆蟲圖鑒》新書首發分享會及特展

時間:8月3日(周六)19:00-20:30

地點:浦東新區銀城中路501號上海中心大廈52樓朵云書院

嘉賓:陳海汶(攝影家)、羅英(上海文化出版社副總編輯)、俞挺(建筑師)、袁濤(攝影師)、閆璐(攝影師)、薛翰陽(高中生)

正在讀高中的“05后”薛翰陽,自幼喜歡各類昆蟲,熱衷于收集有趣的昆蟲標本。首部攝影作品集《Art Of Small超微昆蟲圖鑒》,收錄了他拍攝的144 種奇趣昆蟲、200多幅超微攝影作品。8月3日,薛翰陽將攜新書來到朵云書院·旗艦店,與世界華人攝影聯盟副主席陳海汶、上海文化出版社副總編輯羅英、建筑師俞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特邀攝影師袁濤和閆璐,一起聊聊超微攝影以及奇妙的昆蟲世界。

上海|《蕭關道》新書分享會:自別處而來,向別處而去

時間:8月3日(周六)19:30

地點:虹口區公平路18號8棟嘉昱大廈一層建投書局4樓傳記圖書館

嘉賓:胡成(自由撰稿人、攝影師)、徐辰(譯者)

繼走過西北的隴關道、榆林道之后,自由撰稿人、攝影師胡成又一次背上行囊,自西安再向西北出發,途經山川城鎮、原野村店,記錄下路途中的見聞與偶遇之人,尋探此路上故人和今人的蹤跡。寫作三載,他將跨越歷史與現實的見聞定格于六百多頁的《蕭關道》中,用三十八幅黑白照片再現陜甘驛路上的風土人情。8月3日,建投書局聯合理想國,邀請胡成攜新書來到建投書局·傳記圖書館,與嘉賓徐辰一起聊聊故鄉與遠方,對旅行和寫作的理解,談談行走途中的所見所聞。

上海|站在世界的十字路口——楊瀟《可能的世界》新書分享會

時間:8月4日(周日)13:00-15:00

地點:浦東新區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樂享廳

嘉賓:劉擎(華東師范大學紫江特聘教授)、楊瀟(記者、作家)

8月4日,《可能的世界》作者楊瀟與華東師范大學紫江特聘教授劉擎將前往上海圖書館東館展開對談,《澎湃新聞·上海書評》執行主編鄭詩亮主持。劉擎老師最近剛從哈佛大學訪學歸來,他們將一起聊聊各自在哈佛訪學的經歷,談談個人如何面對這個急劇變動的世界,以及隨之而來的可能性。

上海|人類究竟如何感知這個世界?——《人類思維范式》新書分享會

時間:8月4日(周日)14:00-16:00

地點:徐匯區淮海中路1555號上海圖書館淮海路館一樓研修室

嘉賓:古旭奇(學者)、趙永泰(西安財經大學教授)、呂曉寧(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人類為什么如此無知?人類生存為什么如此艱難?人類之間為什么有如此多矛盾?人類究竟從何處而來,又向何處而去?無數的疑惑與追問促使我們不停地思索。上海三聯書店新近出版的《人類思維范式》便旨在破解這些人類思維領域的幾大關鍵哲學問題。本次分享會,作者與兩位專家將就人類思維的普遍性話題,結合當下人工智能議題以及中西方哲學的交流互鑒,以趣味且通俗的分享形式,帶領讀者探索人類思維范式之鑰。

上海|一個偉大的背影——張謇的“四個關鍵詞”

時間:8月4日(周日)14:00-6:00

地點:浦東新區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7樓閱讀推廣區

主講人:張華(作家)

張謇的一生都在進行一場艱苦卓絕、悲愴壯烈的突圍。這個出身寒門的書生常常以橫刀立馬的姿態出現在人們的眼前。他是一位“由儒入商”、“儒行商界”的人物,更留下了難以超越但悄然遠去的背影。8月4日,“一個偉大的背影——張謇的四個關鍵詞”分享活動,邀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南通市張謇研究中心副會長張華講述張謇與他踐行張謇精神的經歷。相信每位參與者都能夠通過此次活動,走入張謇的世界,都會對他產生共鳴和懷念。

上海|財富的自由與精神的不自由——陳佳勇長篇小說《金農的水仙》新書發布會

時間:8月4日(周日)14:00

地點:黃浦區福州路465號上海書城6樓

嘉賓:陳佳勇(作家)、秦雯(編劇)、葉康寧(南京藝術學院教授)

在《金農的水仙》中,陳佳勇從拍賣行業觀察世界,以拍賣為切入點,寫就了這本現實題材長篇小說,讓我們得以窺見一個行業的側影。8月4日,讓我們相聚上海書城福州路店,走進《金農的水仙》,聊聊財富的自由與精神的不自由。

上海|歷史緘默,還有建筑在說話——《燕東園左鄰右舍》新書分享會

時間:8月4日(周日)15:30-17:30

地點:浦東新區合歡路300號上海圖書館東館樂享廳

嘉賓:徐泓(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燕舞(媒體人)

歷史不會說話,但歷經時代變遷的建筑卻見證和記錄了這里曾發生過的悲歡離合,等待我們的打撈與再現。《燕東園左鄰右舍》是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徐泓的非虛構力作。作者通過詳盡的史料搜集、對數十位燕東園二代的訪談實錄,以及一張張燕東園小樓的珍貴留影,講訴了燕東園 52 戶人家的故事,重現了那個時代一批學人的日常生活與精神世界,搶救對現場的記憶,搶救被淹沒的歷史,緬懷在歷史敘述中可能被遺忘的種種往事。8月4日,我們邀請到了徐泓與資深媒體人燕舞一起來到上海圖書館東館,與讀者分享他們回憶中的燕東園小樓,從建筑出發,談談歷史沉浮中的知識分子及其精神世界。

上海|在詩歌中:始于愉悅,終于智慧

時間:8月4日(周日)19:00-21:00

地點:長寧區延安西路1262號上生新所7號樓蔦屋書店

嘉賓:張定浩(評論家、詩人)、胡桑(詩人、譯者、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這個夏天,在等待著一場關于詩歌的聚會。8月4日,三聯行讀獎來到上生新所蔦屋書店,我們邀請詩人張定浩、胡桑,《三聯生活周刊》資深主筆貝小戎,還有來自詩喃的朋友、現場的讀者,一起讀詩,聊聊在今天寫詩是一件怎樣的事,分享各自最愛的詩、最喜歡的詩人。讓我們一起,等同一片云經過、同一場雨來臨,分享片刻的愉悅與歡欣。

廣州|只有一個聶魯達

時間:8月3日(周六)10:00-12:00

地點:越秀區文明路215號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B區一樓一號報告廳

主講人:滕威(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今年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智利詩人聶魯達誕辰一百二十周年,本期講座,滕威教授將從拉美現代化和社會變革的歷史脈絡出發,為讀者介紹聶魯達的詩歌創作理論與實踐,及其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情況,并由此深入探討當代中國文學接受的語境和與中國社會文化變遷的關系。

南京|一朵花在綻開——余秀華新詩集《后山開花》分享會

時間:8月2日(周五)19:00

地點: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主講人:余秀華(詩人)

無論在什么時代,我們依然需要詩歌,生活需要詩意。“詩和遠方”永遠不止是停留在想象中的口號,余秀華把它踐行在自己生活的每一處角落,每一處小的美好。8月2,詩人余秀華將帶著她的新詩集《后山開花》來到先鋒書店五臺山總店,與讀者們聊聊她的詩歌,她的生活以及如何面對這搖晃的人間。

南京|何以為家——魯引弓《小宅門》新書分享會

時間:8月3日(周六)15:00

地點: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魯引弓(作家、浙江傳媒學院教授)、宋世明(江蘇法治報副總編輯)、葉子(南京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副教授)

繼聚焦小升初、高考、低齡留學的《小歡喜》《小舍得》《小別離》后,作家魯引弓將目光對準又一國民話題——買房,在小說新作《小宅門》中以一間小居室的曲折輾轉和一個大家庭的悲歡愁喜,濃縮呈現了三十年來三代中國人和房子的羈絆與互塑,深入思考當代人深陷房產社會的困境與破局,重塑房子與家的意義。8月3日,魯引弓將與南京大學文學博士、江蘇法治報副總編輯宋世明,南京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葉子做客先鋒書店五臺山總店,一同探索中國人對“房子和家”的糾結和羈絆。

杭州|何來皇權?誰之天下?——《三國前夜》新書分享會

時間:8月3日(周六)14:00-6:00

地點:拱墅區麗水路58號遠洋樂堤港B區單向空間1F

嘉賓:酈菁(浙江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張向榮(文史作家)、高海博(播客主播)

漢魏之交,一個王朝的背影與一個分裂時代的序章交織,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無數謎題。《三國前夜》深入剖析東漢末年桓、靈二帝統治時期的政局動蕩與儒學使命,刻畫了“第二漢朝”的社會風貌,為三國亂局的根源把脈。8月3日下午,世紀文景聯手單向空間,邀請浙江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酈菁,青年文史作家、《三國前夜》作者張向榮,與播客“中間地帶”主播高海博做客單向空間杭州樂堤港店,帶領讀者穿梭歷史迷霧,完成一次跨時空的對話。活動將以“何來皇權?誰之天下?”為題,重新審視那些曾被忽視或誤讀的歷史風景,帶領讀者從全新的、多層次的視角觀察這段歷史,一起揭開東漢末年驚心又復雜的歷史篇章。

杭州|忽如遠行客——廣奈《行者拉班 · 掃馬的收集與愛情》新書對談

時間:8月3日(周六)15:00

地點:西湖區北山街32號西側保俶塔前山路8號純真年代書吧

嘉賓:廣奈(圖書編輯、作家)、鄧安慶(作家)、周于旸(作家)、汪月婷(作家)

《行者拉班 · 掃馬的收集與愛情》是青年作家廣奈的一部長篇小說,作者致敬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以一位名叫拉班 · 掃馬的元朝人的名義,在諸多看不見的城市中進行游歷,而他收集的東西是文學之形態。8月3日,我們邀請本書作者廣奈做客純真年代書吧·寶石山店,與作家鄧安慶、周于旸、汪月婷一席談,談談文學的虛構與想象,神秘的行者之旅,愛與遠行。

杭州|我們如何留存記憶——《蕭關道》新書分享及簽售會

時間:8月4日(周日)15:00-17:00

地點:西湖區天目山路398號天目里2-4號樓蔦屋書店負一層

嘉賓:胡成(自由撰稿人、攝影師)、西木(書評人、推書博主)

8月4日下午,《蕭關道》作者胡成將攜新書來到杭州天目里蔦屋書店,與知名書評人、推書博主西木一起聊聊《蕭關道》的成書經歷,那些在歷史中塵封的記憶,談談行走途中難忘的人和事。

杭州|建筑,從行走開始——馬巖松《二十城記》新書對談簽售會

時間:8月4日(周日)15:30-17:30

地點:西湖區天目山路398號天目里7號樓1樓蔦屋書店

嘉賓:馬巖松(建筑師)、高曉松(音樂人、導演)

8月4日下午,我們邀請了建筑師馬巖松來到天目里與大家分享在行走、觀看、創作過程中,對自己建筑思想形成的影響,以及探討建筑之于人、生活、城市、社會、文化的意義與價值。屆時,他還將與著名音樂人高曉松進行對話,聊聊關于城市、關于建筑、關于藝術的個人理解。

杭州|轉身撞見月亮——陳雷霆民謠與樹才詩歌分享會

時間:8月4日(周日)19:00

地點:西湖區北山街32號西側保俶塔前山路8號純真年代書吧

嘉賓:陳雷霆(民謠音樂人)、樹才(翻譯家、詩人)、海翔(歌手)、張哲(鼓手)

當中國古典意境遇上法蘭西浪漫,愛,有著怎樣相近又相異的表達?會碰撞出怎樣的詩意和火花?8月4日晚,陳雷霆與樹才民謠&詩歌分享會,一起來書店納清涼,聆聽詩與歌,共度一段靈魂慢游的淺淡時光。

成都|《她們何以不同》:在不確定的世界,如何成為“你之所是”?——復旦大學人文學者梁永安新書分享會

時間:8月2日(周五)15:00-17:00

地點:高新區天府四街688號3棟高新區圖書館負一樓報告廳

主講人:梁永安(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她們何以不同》是復旦大學人文學者梁永安的全新文化評論集。梁永安結合自身閱歷和對社會的透視,對青年文化現象和青年精神狀態,包括女性群體現狀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闡述。8月2日下午,梁永安將來到成都高新區圖書館,跟讀者面對面交流,就當下年輕人面臨的時代困境、自我的迷茫、身份的定位與選擇、如何培養自己的建設性等問題展開分享,期待廣大讀者的到來。

成都|生活在別處——流徙于方言宇宙和英文世界之間

時間:8月2日(周五)18:30-20:00

地點:武侯區盛華北路116號3棟104、204遠家

嘉賓:顏歌(小說家)、Judy(集火藝術中心策展人)

8月2日晚,作家顏歌、策展人Judy一起做客水街遠家,進行一場以“生活在別處”為主題的交流分享會,從《平樂縣志》談起,與讀者朋友們一起流徙于方言宇宙和英文世界中。

成都|我怎樣生活,我怎樣寫作

時間:8月2日(周五)19:30-21:30

地點:青羊區玉沙路111號浮于野書店

嘉賓:楊素秋(陜西科技大學副教授)、胡安焉(寫作者)

在這個炎熱的8月,《三聯生活周刊》行讀獎主題沙龍第一站,來到成都。8月2日(周五)19:30,我們特別邀請兩位寫作者楊素秋、胡安焉來到浮于野書店,跟讀者朋友見面,一起聊聊他們在過去這一年的生活和寫作。

成都|社交媒體時代中的文學微生境——張怡微《哀眠》《四合如意》分享會

時間:8月4日(周日)14:30

地點:青羊區窄巷子30號三聯韜奮書店

主講人:張怡微(作家、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從2022年出版《四合如意》到去年的新版《哀眠》,張怡微逐漸構建出一個與當代生活對話的小說世界。在她的筆下,社交媒體下的人情關系、二次元人群的生存方式、晚年處境、婚姻思索、移民命運乃至最細微的友誼終結,都擁有了嶄新的面向與輪廓。本周日,三聯邀請到青年作家張怡微,用文學的視角,從我們身邊社交媒體的衰落與興起談起,一起聊聊青年世代的心靈與情感變遷,以及從擔任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創意寫作專業教師六年的經歷,嘗試回答“寫作是否可以被獲授”、“作家是否可以被教出來”等大家關心的問題。

成都|馬克·呂布的旅程:鏡頭下的世界與中國——《我見》《中國的旅程》新書分享會

時間:8月4日(周日)15:00

地點:高新區府城大道中段88號文軒BOOKS一樓階梯活動區

嘉賓:肖全(攝影師)、王保國(中國藝術研究院攝影所研究員)

8月4日,我們邀請到著名攝影師肖全和中國藝術研究院攝影所研究員王保國做客文軒BOOKS高新店,分享法國著名攝影師馬克·呂布的作品《我見》《中國的旅程》。自1957年以來,馬克·呂布長逾半個世紀的22次造訪,這位紀實攝影的忠誠傳承者,用獨特的藝術視角、敏銳的直覺和豐富的影像語言,捕捉了中國社會各個層面的真實面貌,通過他的眼睛,記錄了那些溫情而動人的細節和直覺性的瞬間。讓我們跟隨兩位嘉賓一起,了解這位世界頂級攝影大師,和他所捕捉到那個龐雜而妙趣橫生的影像世界。

附:線上活動預告

旅蹤、舊影、新話——約翰·湯姆遜和他的全景中國

時間:8月3日(周六)15:00-17:00

地點:謝子龍影像藝術館微信視頻號

主講人:李瀟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文社科學院副教授】

攝影術1839年在歐洲誕生,很快就隨著西方國家殖民擴張的腳步走向世界。1844年,法國官員拍攝了目前最早的中國照片,而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晚清被迫進一步“擁抱世界”,使大批追逐異國情調與商業利益的西方攝影者陸續來華,開辟了其后頗為壯觀的晚清攝影時代。本次講座圍繞英國代表性旅華攝影師約翰·湯姆遜的傳世名作《中國與中國人影像》,從“游記建構”、“空間經驗”和“典型形象”三個角度,分析湯姆遜對中國的具體認知和理解如何在19世紀后半葉中英兩國具體而交錯的歷史、政治、文化環境中被塑造出來,對符號、真實、再現之間復雜關系做一個不乏趣味的剖析。

當牧民不再游牧

時間:8月3日(周六)19:30-21:30

地點:騰訊會議(ID:768805297,密碼:0803)、ZOOM會議(ID: 89183321973,密碼: 020525)

主講人:崔延虎(新疆師范大學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所退休教授)

游牧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種社會、經濟和文化存在,中國北方、西北和西南藏區的草原地區有著歷史悠久的游牧傳統。近五十多年來草原地區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發生了急劇的變化,游牧業呈現出明顯的衰落趨勢乃至“終結”的前景,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巨變?游牧衰落或“終結”意味著什么?游牧是否還有存在的價值?8月3日晚,原新疆師范大學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所(已退休)崔延虎老師將做客誠食講座。崔老師會依據他近四十年田野調查獲得的資料以及在此基礎上研究形成的認識,嘗試為我們發掘上述問題的根由。

教育實驗如何發生——《不一樣的中學》新書分享會

時間:8月4日(周日)15:00

地點:生活書店微信視頻號

嘉賓:劉周巖(耶魯大學政治學系博士生)、韓冬(明誠學校學術校長)

去哪里上中學?上什么樣的中學?《三聯生活周刊》歷時四年,以英國、美國、芬蘭、中國的三十多所中學為主要觀察對象,呈現了“不一樣的中學”在教育理念、課程設置、教學實踐、校園建設等方面的面貌,講述了處于不同教育環境中的擇校故事,深入探討了“全人”教育、博雅教育、自然教育、未來教育等不同的教育體系。8月4日,該書的作者之一劉周巖將與明誠學校學術校長韓冬一起做客生活書店直播間,與讀者聊聊教育實驗。

    責任編輯:顧明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施秉县| 锡林浩特市| 阿图什市| 南昌市| 五河县| 东安县| 弋阳县| 大安市| 陇南市| 望都县| 潮州市| 台北县| 晋城| 集安市| 洮南市| 正安县| 南岸区| 建平县| 濉溪县| 广平县| 青神县| 石柱| 潞西市| 南部县| 奉新县| 通河县| 安仁县| 昭平县| 云梦县| 丰台区| 大埔区| 平武县| 南丰县| 福泉市| 墨江| 柏乡县| 盱眙县| 航空| 阳新县| 平泉县| 商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