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綠色消費持續升溫,綠電“身份證”核發量交易量大幅增長
“綠電”正變得越來越受歡迎,今年以來市場活躍度直線拉升。
澎湃新聞從7月31日舉行的國家能源局2024年上半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半年國家能源局核發綠證4.86億個,同比增長13倍。國家能源局電力業務資質管理中心副主任陳靜向澎湃新聞介紹,今年以來企業參與綠證、綠電交易的熱情高漲,全國交易規模正持續穩步擴大,上半年參與綠證市場交易的買方企業和個人主體3.9萬個,同比增長4倍,交易綠證1.6億個,同比增長6倍。
作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舉措,綠色電力交易是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途徑。綠證是綠色電力證書的簡稱,是一種具有唯一代碼標識的電子憑證,是綠色電力的“身份證”。每一張綠證代表一兆瓦時(1000度)的綠色發電量。每一張綠證的產生或交易,意味著有1000度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已上網或被消費。
綠證需求加速釋放、交易升溫的背后是政策力推。綠證核發與交易量的激增,對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提升全社會綠色電力消費水平有著重要意義。
據悉,自2017年我國實施綠證制度以來,累計核發綠證約7.07億個,其中風力發電3.15億個、常規水電1.02億個、太陽能發電2.29億個、生物質發電6068萬個、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2萬個。2023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全覆蓋工作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的通知》,進一步為綠證市場注入驅動力。
“實施綠證制度是我國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保障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的有力抓手,更是推動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內容。自國家能源局核發綠證以來,我們積極推進綠證核發相關工作,取得積極成效。”陳靜對澎湃新聞表示,今年,隨著一系列完善綠證制度相關政策的出臺,綠證與能耗雙控政策銜接更加緊密,綠證應用場景不斷擴展,綠證交易市場活躍度顯著提升。
從買賣雙方來看,上半年購買綠證數量最多的企業買入綠證810萬個,排名靠前的買方企業集中在電力、熱力、燃氣、制造業等行業,排名前20的企業共購買綠證4772萬個,占總交易綠證數量的30%;售出綠證數量最多的企業賣出綠證227萬個,排名靠前的賣方企業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四川省、黑龍江省、山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等省份;排名前20的企業共售出綠證1984萬個,占總交易綠證數量的12%。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6月,在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上線運行之際,南方區域達成全國最大規模的單批綠證交易。廣東能源集團、深圳能源集團等654家經營主體達成2482萬個綠證交易,折合電量約248億千瓦時。
“后續我們將繼續引導大型國有企業、跨國企業、外向型企業通過購買和使用綠證實現綠色電力消費,為社會經濟綠色低碳轉型和雙碳目標實現提供更有力的支撐?!标愳o對澎湃新聞說道。
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已成功上線運行一個月,其運行情況及對綠證核發和交易的推動作用備受業界關注。
陳靜在發布會上介紹稱,目前該系統已為綠證核發交易主體建立唯一綠證賬戶11.2萬余個,匯集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建檔立卡數據8.3萬余條,并穩步推進與電網企業、電力交易機構電量數據建立映射關系,為實現以電網企業、電力交易機構提供數據為基礎,與發電企業或項目業主提供數據相核對的方式核發綠證提供了信息化支撐。
她同時提及,上述系統具備較為完善的數據統計分析功能,通過匯集綠證核發及各綠電綠證交易平臺交易數據,將按月形成全國綠證核發交易監測月報,定期發布數據信息,確保全國綠證核發交易信息披露及時、準確,為綠證與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能耗“雙控”、碳市場等政策有效銜接創造了技術條件。
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繼續與有關部門、企業加強協同、形成合力,做好歷史電量數據歸集,盤活有效期內歷史電量綠證核發“存量”;提升項目信息關聯效率,擴大分布式發電項目綠證核發“增量”,不斷完善綠證制度體系,扎實推進綠證核發全覆蓋,全力支撐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