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看見金牌之外的光亮

巴黎奧運會激戰正酣。女子100米蝶泳決賽中,“蝶后”張雨霏未能獲得預期中的冠軍,意外摘銅。在結束頒獎禮后,張雨霏流下眼淚,“雨霏別哭”沖上熱搜第一。同日下午,女子10米氣步槍決賽,中國選手黃雨婷以0.1環之差憾獲銀牌,媒體和網友的評價是“也很棒”。
摘銅后的張雨霏說,“今天的成績可能覺得有點慢,但是奪得銅牌還是很開心的”;而在前天奪取10米氣步槍混合團體金牌時,黃雨婷表示“這塊金牌不是壓力,也不是動力,只是一個結果,也是一個能力。”可以發現,無論是運動員還是媒體、觀眾,都對金牌的認知更理性了。?
這是近年來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從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的“洪荒少女”傅園慧開始,我們已經見過了很多雖不是冠軍但依然享受比賽的運動員,TA們向外界展示的形象更加飽滿、立體、生動,既有職業、專業的一面,也有個性化、生活化的一面。
國際奧委會前主席羅格曾提出“更人性”的奧林匹克格言:讓人的價值、人的尊嚴和人的力量,在奧運會上得到體現和高揚。不只關注金牌,每一位奮力拼搏的運動員,都值得最熱烈的喝彩。在本屆奧運會羽毛球男單比賽中,“一輪游”的索倫,來自國土面積僅16萬平方公里的蘇里南,他拼盡全力的樣子,也贏得了現場的掌聲和無數網友的點贊。
四十年前的今天,許海峰為中國贏得第一枚奧運會金牌,舉國沸騰。一個向世界敞開大門、大步融入世界的中國,借助奧運會這樣的國際舞臺,一次次展示自己,也被全世界認識。此后一直到東京奧運會,中國運動員在十屆夏季奧運會中,共奪得263金;從2000年悉尼奧運會開始,中國也一直都是獎牌榜上的前三名。
可以說,如今的中國,已經不再僅僅需要用獎牌的顏色或數量來證明什么。2019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到2035年,全國參加體育鍛煉人數達到45%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5平方米,《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率超過92%。或許,這些才是接下來我們要更加在意的。
無論是奧運會還是其他體育賽事,除了競賽成績,更重要的意義還在于賦予運動員和觀眾勇往直前、超越自我的精神。正如張雨霏所說,每個人都很努力,但冠軍只有一個,接下來還有多個項目,自己力爭冠軍的目標沒有變,“我還想著,要努力參加下一屆的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
放下對金牌的執念,我們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體育。當然,這不是說爭金奪銀不重要了,競技體育當然要看成績,運動員也當以分數、名次、紀錄等為目標;只是在爭奪獎牌之外,我們還可以收獲更多。
奮力拼搏、心向冠軍,又不“唯金牌”,不為一時輸贏患得患失,這才是真正的冠軍心態。“銀牌銅牌也很棒”,看見了金牌之外的光亮,我們繼續在悄悄成長。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