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年年暴雨,年年受災,城市內澇問題何解
原創 人大新聞系 RUC新聞坊

7月16日到17日的連續強降雨之后,武警陜西總隊寶雞支隊指戰員在一小區轉移受困群眾
(圖源:新華社)
今年7月以來,我國暴雨及洪澇災害頻繁,“城市看海”現象接連發生,城市洪澇災害問題依然嚴峻。
7月22日,河南鄭州突降暴雨,截至晚10時,30個城區積水點位超過30厘米,不少行人車輛只能趟水出行[1]。7月16日至17日,連續兩天的強降雨導致陜西寶雞城市內澇嚴重,淤泥堆積、河水漫堤、車輛被淹,部分群眾被困[2]。
根據國家應急管理部消息,當前防汛抗洪救災工作已進入到南北多線、洪澇和臺風交織的關鍵時期。川陜甘寧地區、東南沿海省份、長江和淮河流域、京津冀等地區面臨較大防汛抗洪壓力[3]。與此同時,城市排水防澇系統、河流濕地生態系統等同樣面臨考驗。
為此,我們梳理了近年來全國暴雨及洪澇災害情況和城市洪澇應急的相關數據和案例,分析暴雨之下城市可行的應對之策,以警惕和防范暴雨可能帶來的次生災害。
五年來受災人次超兩億,
暴雨洪澇災害損失嚴重
據統計,目前全球各種由自然災害導致的損失,暴雨洪澇災害所占比重約為40%。我國是暴雨洪澇災害最為頻繁、多發的地區之一[4]。
2023年國家應急管理部發布的全國十大自然災害中,暴雨洪澇災害就占據了其中3個席位,2022年為4個,2021年則占據了5個,遠超地震、干旱、風雹等。
2020年至今,全國暴雨洪澇災害受災總人次已經超過兩億,影響范圍可達10-20萬平方千米(注:10萬平方千米約為我國江蘇省或浙江省的面積)的區域性暴雨高達171次。僅今年上半年,區域性暴雨就已經發生19次,強降雨過程頻繁、強度大、極端性明顯[5]。

部分區域性暴雨覆蓋多個省市且持續時間長,6月以來,廣東、廣西、福建、安徽、湖南等地重復受災[5],災情嚴重。
為了更加直觀地呈現暴雨洪澇災害帶來的巨大損失,我們參考了2011年至2020年十年間《中國氣象災害年鑒》中關于各省市暴雨洪澇(含滑坡、泥石流)的災害數據。數據顯示,十年間全國因災受損前十省(直轄市、自治區)中,東部(1)、中部(4)、西部(3)和東北地區(2)均有分布,暴雨洪澇災害影響范圍之廣、損害之嚴重可見一斑。

其中,四川、湖南、江西三省直接經濟損失總額突破千億,位居前三。四川省損失最為嚴重,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453.6億元,受災總人次上億,房屋損壞和倒塌間數超300萬。
次生災害復雜多樣,
城市內澇問題多發
暴雨的發生主要受大氣環流等天氣、氣候系統影響。由于持續時間長、降水量大,暴雨過程常常引發流域洪水、山洪,同時部分山體地質松軟的地區易造成突發性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
7月20日凌晨,四川省雅安市新華村因暴雨突發山洪。通訊、道路、橋梁中斷,14人遇難,400余名群眾轉移。山洪暴發時,許多村民還在睡夢中,完全來不及逃離[6],這種突發性情況也出現在近年來多個重大暴雨洪澇災害中。



同時,城市化也改變了地表天然的產匯流條件。天然調蓄水體的銳減、不透水地面比例的增加使得地表產流量加大、匯流速度加快。以粵港澳大灣區高密度城市典型流域為例,與城市化前(1992年)相比,城市化后(2019年)流域出口斷面洪峰出現時間平均提前了0.51小時[8]。
這種“鋼筋水泥”的城市如果遇到短時強降雨,極易形成突擊性暴雨洪水。以2021年鄭州極端特大暴雨為例,鄭州京廣快速通道隧道由最大1小時降雨開始至完全淹沒僅1.5小時[8],致災速度之快,簡直讓人防不勝防。
城市在流域中的位置也會影響城市內澇情況。如若城市建于地形平坦的下游,正所謂“水往低處流”,上游的山洪順勢入城,疊加下游城市內澇,則更是雪上加霜。北京、廣州等城市的區域性暴雨中常見這種疊加現象。
復雜的內澇成因、巨大的社會經濟危害,讓城市內澇逐漸成為現今城市管理者和市民共同關注且亟待解決的城市治理難題。
政府應急預案反復修訂,
民間救援力量增援前線
在頻發的暴雨洪澇災害面前,城市防汛應急管理的重要基礎是制定應急預案,及時、有序、高效地開展城市內澇災害應急救援工作[9]。
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調查報告中提到,應當全面開展應急預案評估修訂工作,強化預警和響應一體化管理[10]。此后,河南省在修訂2022年版《河南省防汛應急預案》時,深刻汲取鄭州“7·20”特大暴雨洪澇災害教訓,用大概率思維應對極有可能發生的重大自然災害,全周期加強防汛應急管理[11]。2023年對應急預案再次進行了修訂。
國務院于2022年印發了新版《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進一步強化了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各地積極響應,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地實際,編制并持續優化地區性的防汛應急預案,形成了上下聯動銜接的防汛救災體系。
以西安市為例,《西安市防汛應急預案(2024年修訂版)》詳盡繪制了防汛應急指揮機構的結構圖,明確了各級部門的職責分工[12]。

各地應急預案除了設置應急指揮機構之外,還按照洪澇災害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設立分級響應機制,以便在災害發生時迅速有效地組織救援行動。
除了內部機制的完善,外部的支援同樣不可或缺。
7月18日,陜西省民政廳社會組織管理局和陜西社會組織服務中心聯合發布《關于全省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防汛救災倡議書》,號召全省各級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防汛救災,為這張防汛救災網增添更多力量[13]。
事實上,我國已經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一案三制”的應急管理體系框架,不管是在相關法律制度還是應急預案中,都強調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14]。社會力量在城市暴雨洪澇災害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災害發生時能迅速響應,以高效、有序的方式開展救援。

在過往的新聞報道中,不乏有專業救援隊、臨時志愿者、退役軍人的身影,參與到災情評估、人員轉移及物資發放等救援行動中。快速響應和救援行動在災害初期能夠有效減輕災害帶來的直接損失,并盡可能地保護受災群眾的生命安全。
我們在全國社會組織信用信息公示平臺搜索名稱帶“救援”關鍵詞的志愿服務組織,從得到的1242條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的救援類社會組織在近年來迅速增長,成為應急救援體系的重要補充力量。

???????隨著“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的到來,每一場暴雨都是對我們防災減災能力的嚴峻考驗。我們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未來能構建起一個更加堅固、完善的防災減災體系,守護家園,共筑安全防線。
[1]環球網.(2024年7月23日).河南鄭州昨晚突降暴雨 多部門連夜搶險排澇.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5342154863486288&wfr=spider&for=pc
[2]新華社.(2024年7月18日).暴雨來襲 陜西寶雞在行動.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4924747850955693&wfr=spider&for=pc
[3]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2024年7月24日).防汛防臺,最新會商部署!
https://mp.weixin.qq.com/s/gjGcLDSlPzfURrPgefMZlg
[4]周月華,彭濤 & 史瑞琴.(2019).我國暴雨洪澇災害風險評估研究進展.暴雨災害(05),494-501.
[5]應急管理部.(2024年7月12日).2024年上半年全國自然災害情況.
http://www.mem.gov.cn/xw/yjglbgzdt/202407/t20240712_494600.shtml
[6]人民網.(2024年7月21日).四川漢源縣馬烈鄉“7·20”山洪泥石流災害已致14人死亡.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n1/2024/0722/c1008-40282977.html
[7]徐宗學 & 葉陳雷.(2021).城市暴雨洪澇模擬:原理、模型與展望.水利學報(04),381-392.doi:10.13243/j.cnki.slxb.20200515.
[8]陳文龍,楊芳,宋利祥,張大偉,劉培 & 陳高峰.(2021).高密度城市暴雨洪澇防御對策——鄭州“7·20”特大暴雨啟示.中國水利(15),18-20+23.
[9]高光涵.(2023).總體應急預案的府際差異與量化評價:基于29個省級預案文本的比較分析[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3(6):113-128.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2022年01月21日).全文 | 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調查報告.
https://mp.weixin.qq.com/s/eHimKyGdB2ggC1O_yE4djA
[11]中國應急管理報.(2022年4月22日).河南印發新版防汛應急預案 預警與應急響應銜接 實現早介入早行動早預防.
https://www.mem.gov.cn/xw/gdyj/202204/t20220422_412275.shtml
[12]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2024年6月4日).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防汛應急預案(2024年修訂版)的通知.
https://www.xa.gov.cn/gk/zcfg/szfbgtwj/1797904850401394689.html
[13]陜西社會組織.(2024年07月24日).合力救援-陜西社會組織抗洪救災在行動(二).
https://mp.weixin.qq.com/s/wp4u24lpmq5NB_joHBdwrA
[14]沈燕梅 & 張 斌.(2020).社會組織參與應急救援的現狀、困境與路徑探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NTQwMzI5Ng==&mid=2247484564&idx=1&sn=7174a25b190726d8b7de1d1f02ab0cea&chksm=97999adba0ee13cd101949c17495cc80c03c036c107a54fd735708bc968f0a70d3ec504992d0&scene=27
[15]廣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2024年6月20日).廣州:有急必援,紅棉老兵馳援梅州.
[16]人民日報.(2023年7月7日).眾志成城 爭分奪秒——重慶萬州抗洪救災一線見聞.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0721158894627258&wfr=spider&for=pc
[17]九派新聞.(2023年8月1日).京津冀6支救援隊講述:多人被困高樓,有隊伍連續救援24小時,成功轉移1680余人.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3023049435191781&wfr=spider&for=pc
[18]四川藍天救援隊.(2023年7月11日).四川藍天救援隊7月9日新都區水域落水者搜救任務
[19]中國志愿.(2022年8月18日).防汛應急 志愿集結——志愿者積極參與防汛工作.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zQxMjMyMQ==&mid=2451506161&idx=1&sn=112be7cbd98550e74afa5cea93e95bc1&chksm=87d278ffb0a5f1e922f3a3a2863c95d6875044e37ea5b71970f12c8f8dd159ea5d7966e2aa14&scene=27
[20]基金會救災協調會.(2021年7月29日).河南720洪災社會組織應急響應共同協同.
數據收集:唐一丹、邱童、楊婧文
可視化:陳奕菲、唐一丹、邱童、楊婧文
文案:唐一丹、楊婧文
美編:楊婧文
統籌:唐一丹、楊婧文
原標題:《年年暴雨,年年受災,城市內澇問題何解》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