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察|印度護衛艦在自家船廠側翻,美海軍也要跟著“破防”?
印度海軍護衛艦在自家船廠維護時再次發生側翻事故,接二連三的船廠事故不僅影響印度海軍,還可能影響美國海軍。
據海外網援引印度媒體報道,7月22日,印度官方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印度海軍“布拉馬普特拉”號護衛艦在孟買海軍造船廠接受改裝期間發生重大火災。印度海軍還表示,官方正在搜尋一名在火災發生后失蹤的水手。印度海軍已下令對這起事故進行調查。
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時間,科欽造船廠與美國海軍簽訂了艦船維修協議,成為繼L&T造船廠和馬扎岡造船廠后第三個獲得美國海軍維修艦艇資格認證的印度船廠,將為美國海軍在印度洋地區的艦艇提供停靠和維修服務。在這個節骨眼上發生側翻這一嚴重事故,美國海軍很可能會對此次事故進行評估,對具體工作進行針對性調整。

側翻的“布拉馬普特拉”號護衛艦,火災加上艙室進水,損失不會輕。
又一次側翻的“布拉馬普特拉”級護衛艦
根據印度海軍公布的信息,7月21日晚,“布拉馬普特拉”號在孟買海軍船塢發生火災。次日早上,在消防部門的協助下,船員已經控制住了火勢。但在下午,船體開始向一側(左舷)嚴重傾斜,盡管盡了一切努力,該船仍無法恢復直立狀態,最后發生了側翻。
“布拉馬普特拉”級護衛艦是印度在“戈達瓦里”級護衛艦基礎上改進而來的一款護衛艦(P-16A),而“戈達瓦里”級護衛艦設計又參考了英國“利安德”級護衛艦,外形上的特點是干舷低。該艦長126米,寬14.5米,滿載排水量3850噸,采用蒸汽輪機動力,最大航速30節。該級艦共建造3艘,“布拉馬普特拉”級護衛艦在2000年服役,二號艦“貝特瓦”號和三號艦“比亞斯”號分別在2004年和2005年服役。

在發生側翻之前,該艦已經發生了火災。
作為改進型護衛艦,“布拉馬普特拉”級護衛艦采用了更先進的艦載武器和電子設備。主要武器包括1門76毫米主炮、4套4聯裝SS-N-25“天王星”反艦導彈、3套8單元“巴拉克-1”近程防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以及4門AK-630近防炮以及2個三聯裝324毫米反潛魚雷發射裝置。該艦具備較強的反潛能力,艦上配備了艦殼聲吶和拖曳聲吶,艦體尾部設置了直升機機庫和起降甲板,可搭載兩架“海王”反潛直升機,在不到4000噸軍艦上集成如此多的武器,可謂“武裝到牙齒”。
在21世紀初期,“布拉馬普特拉”級護衛艦是印度海軍的主力,除了船型選擇和動力上比較落后,火力在同級別軍艦中還是比較強大的,能夠執行反艦、反潛等多種任務。隨著外購的“塔爾瓦爾”級和國產“什瓦利克”護衛艦的服役,“布拉馬普特拉”級護衛艦的光環才逐漸黯淡。
一般來說,護衛艦服役年限一般為30-35年,目前,“布拉馬普特拉”級護衛艦服役了20多年,為了跟上不斷變化的海戰環境,印度近年來在該級護衛艦維護期間順便對其升級,主要是對電子設備進行升級。此次“布拉馬普特拉”號護衛艦側翻事故就是在孟買海軍造船廠發生的。
有網友調侃,孟買海軍造船廠與“布拉馬普特拉”級護衛艦“八字不合”,因為在2016年12月,同型艦“貝特瓦”號也在孟買海軍造船廠側翻,造成2人死亡,14人受傷。“貝特瓦”號最終在耗費2億盧比(約合1740萬元人民幣),耗時兩個半月后才被撈起扶正,然后又經過一年半的修復后重新服役。“布拉馬普特拉”級護衛艦只有3艘,卻有2艘在該船廠側翻,無怪乎網友會有這樣的調侃。

“貝特瓦”號曾在2016年也發生側翻事故。
根據媒體報道,印度退役海軍上將阿倫·普拉卡什認為,改裝期間艦船內部進行大量焊接工作,由此可能引發火災。一名印度官員稱,側翻可能是由于大量的水被注入艦體以滅火所致,“這是一起嚴重事件。只有在護衛艦被扶正并進行全面評估后才能知道損壞程度”。另據《印度時報》報道,印度海軍負責人已向印度國防部長辛格匯報了此事,事故可能對艦上的一些關鍵設備和系統造成“嚴重損壞”,預計該艦幾個月都無法執行任務。
這次“布拉馬普特拉”號護衛艦在側翻之前發生了火災,燒了一夜,后又側翻,救火過程中被噴淋了大量的水,側翻后內部艙室也會大量進水,內部艙室的損壞應該不輕,泡水后的電子設備可能要大量更換,維修費用可能會達到該艦造價的三分之一或一半。
頻出事故的印度海軍和船廠
印度海軍近十年來發生了多起嚴重的事故,因此,此次事故發生后并沒有讓外界非常愕然,反而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印度海軍發生這種事故不應大驚小怪”。
2013年8月,從俄羅斯進口的“基洛”級常規潛艇“辛杜拉克沙克”號在孟買海軍船塢維修時發生火災,隨后爆炸沉沒。印度海軍的后續調查顯示,該事故是印度潛艇官兵的一系列錯誤操作致使潛艇上裝載的導彈爆炸,18名印度潛艇水手在事故中喪生,該潛艇打撈起來后被認為已經失去維修價值,最終報廢,這讓一直覺得潛艇力量無法滿足需求的印度海軍雪上加霜。
2018年位于加爾各答的加登·里奇造船廠因龍門吊突然垮塌,砸壞了正在建造的P-17A型隱身護衛艦。
2022年,印度海軍“拉杰普特”級驅逐艦“蘭維爾”號曾在孟買海軍船塢停靠時發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11人受傷。2021年10月,“蘭維爾”號驅逐艦,在演習數天后發生火災,4名艦員被燒傷。該艦當時曾參加由印度、日本、澳大利亞和美國共同參加的“馬拉巴爾”軍事演習。
雖然說對于具備一定造船工業實力并且積極打造大國海軍的國家來說,偶爾出現事故在所難免,畢竟“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但是近年來印度海軍的各種事故頻發,這就超出了正常范圍。這也暴露了印度的現實與實現大國海軍和造船大國夢想之間還有不小的差距。這與印度造船企業的管理松懈、工人缺乏相關培訓以及印度海軍的違規操作都有很大關系。

爆炸沉沒的印度“基洛”級潛艇。
印度造船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已成為世界第四大造船大國,這也為印度海軍增強實力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據印媒報道,2023年印度造船業訂單豐厚,接單量達到150萬噸,超過意大利,在全球造船市場的份額也有所提升。印度政府制定了計劃,要在10年內將印度打造成世界前五的造船和修船大國。為實現這一目標,印度政府加大了對造船業的支持,設立了相關機構并提供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
印度造船工業的快速發展也引起了美軍的關注,苦于在印度洋沿岸沒有維修和維護能力的美軍看到了希望,加上近年來美印軍事關系發展迅速,多個關鍵軍事協議的簽訂(2002年的《印美一般軍事信息安全協議》、2016年的《印美運輸交換協議備忘錄》、2018年的《通信、兼容性與安全安排》;2020年的《地理空間合作基本交流與合作協定》),讓印度成為了美國的“準軍事同盟”。2023年,印度和美國簽署了一項新的國防協議,允許美國海軍艦艇在印度造船廠進行維修。
作為該協議的后續動作,印度三個造船廠陸續與美軍簽署了相關協議。今年4月,印度科欽造船廠與美國海軍簽訂了艦船維修主協議(MSRA),獲得為美國海軍維修艦艇的資格認證,將為美國海軍在印度洋地區的艦艇提供停靠和維修服務。去年,印度L&T造船公司和馬扎岡造船有限公司與美國海軍簽訂了類似協議。在這個節骨眼上出現如此重大的事故,想必美國海軍也會密切關注,展開相關評估,派出更多的技術骨干和人員前往印度,盡量讓“悲劇”不在美軍艦艇上上演,并且盡快推進在日本船廠維修和維護的工作,此外,澳大利亞也可能是未來維修的潛在選擇點,降低對印度造船廠的依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