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吃的螺螄粉里,是福壽螺還是田螺?我們抓活的實測了一下
原創 之樹 丁香醫生
這個夏天,愛吃螺和不愛吃螺的人都沉默了。
你以為自己吃到的美味螺肉,是夜宵攤的田螺烤串、大排檔的辣炒田螺、螺螄粉里的田螺湯……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實際上,里面可能夾雜著一種可怕的偽裝者:福壽螺。尤其是當你吃到那些個頭特別大的,先別急著夸螺好。
最近,一則#記者暗訪福壽螺產業鏈,年銷幾百噸#的新聞火上熱搜。


圖片來源:新聞截圖-福壽螺加工暗訪畫面
還有消費者直接在餐館、外賣里吃到了疑似福壽螺 ——




圖片來源:新聞截圖
還能不能好好吃螺了?
可怕的福壽螺
真的能分辨出來么
福壽螺作為入侵物種,有很高的寄生蟲感染風險。
早就被明令禁止用它冒充田螺,多地市監局也多次作出謹慎食用福壽螺的風險提示。
按理來說,咱們吃的螺基本上該是田螺。但福壽螺繁殖能力太驚人,一到夏天江邊、池塘、農田隨處可見,一抓一大把。
抵不住部分商家為了節約成本,用福壽螺頂替田螺。去殼之后,很容易混淆其中。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福壽螺的卵
在請教專家的基礎上,我們也想真切搞清楚,如果在餐館、外賣、農貿市場遇到福壽螺,到底能不能分辨出來。
于是,就有了(捂嘴)——

圖片來源:勇敢的丁香視頻團隊
沒錯,我們把活的福壽螺和田螺抓來了。
實測(拆解)發現,想分辨它倆,可以認準 3 個關鍵,尤其是最后一個。
1. 外殼
如果是自己買田螺回家做,或者是點餐吃到帶殼的,可以先看外觀進行區分:
1)看螺塔:田螺的螺塔尖尖細長,福壽螺的螺塔扁扁圓形。
2)看螺殼:田螺的外殼是青綠色,偏硬;福壽螺的外殼是土黃色,偏脆。


圖片來源:勇敢的丁香視頻團隊-上圖田螺、下圖福壽螺
2. 內部
看完外殼,我們拆解了兩只螺的內部,發現:
田螺是卵胎生的,所以里面是滿滿的帶殼小田螺;而福壽螺是卵生,看到的是粉色卵。


圖片來源:勇敢的丁香視頻團隊-上圖田螺、下圖福壽螺
3. 煮熟的螺肉
考慮到大家在餐廳、外賣里吃的螺肉是炒熟不帶殼的。所以,我們把它們混一起在鍋里煮熟了。
別問了,鍋煮完就扔了。

圖片來源:勇敢的丁香視頻團隊
這時候,你只需要抓住一個核心點:須。福壽螺一共有 4 根須:2 條觸須 + 2 條唇須。

圖片來源:勇敢的丁香視頻團隊
而田螺,只有 2 條短短的觸須。

圖片來源:勇敢的丁香視頻團隊
記住以上 3 個關鍵點,相信你下次買田螺、吃螺肉的時候,能更好地判斷和預防。
福壽螺究竟多可怕
煮熟了不能吃嗎
有朋友可能會問,為什么大家這么怕福壽螺?煮熟了是不是也能吃?
福壽螺體內寄生蟲之多,普遍在 3000~6000 條,最讓人害怕的一種叫「廣州管圓線蟲」。
這種蟲具有嗜神經性,常常會入侵到中樞神經系統和腦脊液。最突出的癥狀就是劇烈頭痛無法忍受,甚至引起持續腦膜炎,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死亡。
當廣州管圓線蟲侵犯眼部時,可造成視力障礙,甚至失明。


其實原則上,如果福壽螺在高溫下完全熟透,吃進肚子問題可能不大,但這正是難點。
福壽螺本身體型偏大,如果完全炒熟,需要更久的烹飪時間,完全煮熟后口感會變得很硬。
為了保證口感,部分商家使用的福壽螺極有可能做成半生不熟的。吃進肚子不僅有寄生蟲風險,還可能因殺菌不到位導致拉肚子,引發急性腸胃炎。


圖片來源:微博評論區
當然,除了福壽螺,其它螺也可能成為廣州管圓線蟲的中間宿主。如果你不確定自己吃的螺是啥,要么保障完全煮熟了吃,要么不吃。
懷疑自己誤食福壽螺
該怎么辦
如果你懷疑自己吃到福壽螺,記得做好 2 點:
首先是就醫,尤其是食用后出現頭痛、發熱的情況,要立刻去醫院。
同時,讓身邊的親人朋友幫你把剩下的食物保存好,方便后期分析確認。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盡量減少寄生蟲感染的可能——
1. 自己買田螺,盡量買帶殼的螺,更好區分。
2. 除福壽螺外,未經煮熟的海魚、小龍蝦等也可能有寄生蟲,含有感染期幼蟲的淡水螺、蟾蜍、蛞蝓也不要生食或半生食。
3. 盡量做到生熟分開:處理生食和熟食的砧板、刀具等不要混用,使用后也要做好清潔。
最后分享一個冷知識:有種專吃福壽螺的鳥,名為螺鳶。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鳥好,福壽螺壞。
讓我們一起 轉發 這只鳥,希望大家都不要吃到福壽螺。
本文審核專家
參考文獻
[1]蔣玲,趙永波,李天美.我國外來入侵生物福壽螺的物種鑒定[J/OL].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1-6[2024-07-0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1.1248.R.20240410.0925.002.html.
[2]謝彬彬,呂超,侯志穎,等.2022年海南省三地廣州管圓線蟲中間宿主螺類感染現狀[J].寄生蟲病與感染性疾病,2023,21(04):239-242+248.
策劃制作
策劃:之樹 | 監制:Feidi
封面圖來源:站酷海洛
原標題:《你吃的螺螄粉里,是福壽螺還是田螺?我們抓活的實測了一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