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英雄不問出處”,暑期在1925書局從評彈中聆聽英雄故事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英雄形象始終閃耀著英勇、忠誠、智慧與勇猛的光芒。無數英雄既深植于悠久歷史故事與傳說之中,又璀璨于豐富多彩的藝術領域。詩歌、小說、戲曲等文學作品中,都有歌頌英雄的名篇。其中,傳統曲藝評彈以獨特的魅力,讓英雄的風姿躍然于世人眼前。
7月26日下午,上海評彈團演員解燕、姚依依、方朱萬未、周媛、季毅洋、鄭鳴秋走進1925書局,為現場聽眾讀者帶來主題為“英雄不問出處”的暑期評彈專場,娓娓道來貂蟬、蔡文姬、花木蘭等英雄的傳奇故事。時值暑假期間,不少小觀眾來到現場,感受評彈藝術的魅力。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一首《木蘭辭》讓花木蘭的事跡流傳千古。花木蘭作為中國歷史上巾幗不讓須眉的女英雄,充滿傳奇色彩。上海評彈團青年演員鄭鳴秋帶來評彈開篇《新木蘭詞》。《新木蘭詞》內容改編自《木蘭辭》,是上海評彈團前輩徐麗仙的名篇。徐麗仙運用評彈麗調,通過節奏、字眼、咬字以及音色的變化,不僅能表現少女的憂愁嘆息,還能表現其替父從軍的豪情,金戈鐵馬、凱旋歸來的歡樂。

評彈開篇《新木蘭詞》
三國亂世,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上海評彈團評話演員方朱軍帶來評話《話說英雄》,以評話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三國中的英雄人物曹操、劉備、關羽、呂布等。評彈曲藝由評話和彈詞組成,評話俗稱“大書”,彈詞俗稱“小書”。評話是用蘇州方言講故事的口頭語言藝術。方朱軍手持一把扇子、一方醒木,繪聲繪色地講述三國英雄的故事。

評話《話說英雄》
隨后,上海評彈團青年演員姚依依為大家帶來彈詞開篇《文姬歸漢》。東漢末年,董卓禍亂朝綱,蔡文姬因其父親受到牽連,逃離家鄉,后被匈奴所擄,經十二年才回歸漢土。蔡文姬是東漢末學者蔡邕的女兒,博學有才辯,又妙于音律。在遠離故土期間,蔡文姬始終未曾忘記父親遺作,為保留漢代文學音律作出了極大的貢獻。《文姬歸漢》是邢晏芝請浙江著名作者唐小凡“量身定做”的一首開篇。邢晏芝的譜唱既保留了祁調原有的特色,又加入了自己“音隨情回”的演唱風格,塑造了蔡文姬“說以天下,樂以天下”的高尚情懷。

彈詞開篇《文姬歸漢》
最后,上海評彈團青年演員解燕帶來彈詞選曲《四大美人·貂蟬》。傳說貂蟬有閉月之貌,她在后花園拜月時,連天上的月亮都被她的美貌驚艷,扯來浮云遮住月亮。解燕演唱的選段,就是“貂蟬拜月”這一段。貂蟬無心與月爭輝,而是眼見收養自己的恩人司徒王允為推翻董卓荒淫統治憂思,無比擔心,因而對月禱告:“可嘆我乃弱女子,刀槍劍戟一無能。力不從心慚愧深,故而深夜焚香求祝告。”但這位弱女子最后一力承擔起王允的重托,成功地離間了董卓和呂布,最終借呂布之手除掉了董卓。

彈詞選曲《四大美人·貂蟬》
什么樣的人可稱為英雄?在歷史中,曹操、劉備、關羽等在亂世建功立業的男性是英雄,花木蘭、蔡文姬、貂蟬這些女性,也以堅韌的意志和百折不撓的品質,做出了令人感嘆、值得傳頌的英雄壯舉。她們的故事通過各種藝術形式傳頌至今。
據悉,1925書局與上海評彈團合作,定期舉行評彈走進書局系列活動,讓江南評彈走進更多人的生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