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回應“規制職業打假”建議,兩省市監部門稱將與公檢法等共享職業索賠人名錄
7月25日,湖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官網發布湖北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第20240169號《關于規制職業打假行為的建議》的答復。該答復稱,湖北省市監局將深入研究規制職業索賠行為,與公檢法歸集共享職業索賠人名錄,共同規制職業索賠行為。
澎湃新聞留意到,這并非市監部門第一次回應人大有關“職業打假和惡意商業索賠”的建議。2024年4月30日,河北省市監局公開答復該省人大有關建議稱,將積極探索出臺有效應對職業索賠人的規范性文件,加強部門間溝通協作,壓減職業索賠、職業舉報行為生存空間。
惡意索賠蔓延,妨礙普通消費者維權
河北省市監局在“對河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第1161號建議”(《關于加強對職業打假和惡意商業索賠整治的建議》)的答復中稱,職業打假并非法律概念,職業打假人是伴隨1993年10月出臺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而出現的一種社會群體。
答復稱,職業打假尤其是以索賠為目的的打假行為,不僅擾亂市場正常經營秩序,也浪費了大量行政資源,市場監管部門不勝其擾。隨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退一賠三及《食品安全法》退一賠十規定的實施,以獲利為目的,多次、大量購買有關商品或者服務,頻繁向行政機關投訴舉報,并要求高額賠償或申請高額舉報獎勵為特征的職業索賠比較突出,職業打假人投訴舉報在市監部門受理的投訴舉報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
河北省市監局答復稱,雖然職業打假行為客觀上彌補了行政執法機關打假力量的不足,但近年來惡意索賠蔓延,破壞營商環境、濫用公共資源,還妨礙普通消費者維權。有的夾帶、調包、造假,被公安機關查獲,有的以“碰瓷”瑕疵為業。
對此,2024年7月1日起實施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首次規定,投訴舉報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不得牟取不正當利益,侵害經營者合法權益,擾亂市場經濟秩序;騙取賠償、敲詐勒索的要承擔行政責任乃至刑事責任;懲罰性賠償、行政處罰制度要準確適用,避免“小錯大賠”“小過重罰”。
湖北省市監局對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第20240169號《關于規制職業打假行為的建議》的答復中表示,該建議具有非常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隨著保障消費者權益相關法律法規的健全完善,特別是懲罰性賠償機制的實施,打假索賠顯現“職業化”“趨利化”“專業化”“團伙化”特征,對市場經濟秩序和營商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同時,也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湖北省共辦理“以打假為名、行牟利之實”的敲詐勒索案件4件7人,依法起訴6人。
兩地均稱將共享職業索賠人名錄
湖北省市監局的答復同時提到,將加強立法研究、制度建設和統一裁判尺度。《條例》已就規范消費索賠行為作出規定,省市監局將進一步加強調研評估,加強后期立法必要性、可行性研究。同時聯合探索建立失信懲戒制度,從源頭上規制職業索賠行為。
河北省市監局的答復則稱,下一步將積極探索出臺有效應對職業索賠人的規范性文件?!拔揖终谥贫ㄎ沂∈袌霰O管領域關于依法處置惡意投訴舉報行為的意見,明確惡意投訴舉報的類型,通過建立投訴舉報異常名錄、明確舉報獎勵的范圍、落實投訴舉報案件歸檔制度、加強與司法部門的協作等工作,指導全省市場監管部門正確處置惡意投訴舉報行為?!?/p>
值得一提的是,雙方都提到加強多部門協作,與公檢法等部門共享職業索賠人名錄。
湖北省市監局稱,建立健全市場監管、公安、檢察院、法院協調機制,歸集共享職業索賠人名錄,共同規制職業索賠行為,確保合理合法的維權行為得到支持,對惡意索賠、敲詐勒索等行為進行遏制。同時,法院將對職業索賠人涉嫌敲詐勒索、詐騙犯罪公訴案件,依法審慎追究其刑事責任。
河北省市監局則表示,建立異常名錄信息共享機制,加強與司法行政部門、信訪部門、紀檢監察部門、人民法院等的溝通協調工作,積極構建防范打擊職業索賠的長效機制,確保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和企業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壓減職業索賠、職業舉報行為生存空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