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蘇蘇州:文化賦能,跨越時光的錦繡華章
蘇州古城素有“東北半城,萬戶機聲”之稱。明代,蘇州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絲綢的重要產區之一,擁有規模巨大的官營絲織業手工工場——蘇州織造局,蘇州的絲綢織造技藝成為壘筑起蘇州“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世界非遺高峰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保護好、挖掘好、運用好”古城文化資源,充分展現姑蘇人文與時尚魅力。7月19日,由蘇州中國絲綢檔案館、姑蘇區非遺保護聯合會、姑蘇區金閶街道商會和金閶文化公司主辦的“姑蘇一夢——跨越時光的錦繡華章于姑蘇區金閶門舉行。
本次活動以絲綢文化為脈絡,通過串聯絲綢檔案歷史、姑蘇非遺文化,以“文化+數字化”的動態展示模式,讓觀眾近距離感受創意與傳承的融合,也為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找到了新的連接點。
《紅樓夢》里寫閶門“最是紅塵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說到商貿繁榮,唐伯虎在《閶門即事》中感慨,“五更市賣何曾絕,四遠方言總不同”。19世紀初期,織造江綢、提花絲光布等產品的省立第二工廠創立于閶門內下塘原清代寶蘇局內。為立體式呈現古城文化歷史文脈,本次展覽設在蘇州古城閶門飯店舊址舉行。該地地處閶門歷史街區,保留大量民國建筑,文化資源豐富。
據了解,蘇州中國絲綢檔案館是全國首家地級市“中”字頭檔案館,館藏近3萬卷“近現代中國蘇州絲綢檔案”,承載了蘇州“絲綢之府”歷史記憶的寶貴財富。姑蘇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集厚文之“道”與精工之“技”融為一體,擁有緙絲、蘇繡、宋錦織造、手工旗袍等120項區屬非遺文化代表性項目,造就震爍中外的蘇工、蘇作。
本次活動通過搭建記憶空間,通過數字創意,讓絲綢歷史檔案以新形式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展現數字化時代下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活動現場設有互動體驗環節,讓市民游客零距離體驗絲綢檔案與AI的奇妙結合,感受經緯交織,古今映照的“云上絲語”。活動現場還展示了手工織機、手工旗袍及蘇繡、緙絲、盤扣等一批姑蘇非遺精品。活動還以“拾夢金閶”插畫為基礎,制作了青瓷綠 、曙光紅、淺蔥藍、鶯兒黃、油煙墨的五色精美套章,為現場觀眾展開一場古與今、新與舊、技與藝的對話,讓每一位體驗者在感受姑蘇文化底蘊、體會江南文化魅力中留下一抹姑蘇彩色記憶。
此外,為豐富青少年暑期文化生活,推動非遺傳承和發展,姑蘇區文化部門在活動現場啟動了在“遇見大師 絲綢之旅”姑蘇非遺暑期研學季項目,接下來將邀請廣大青少年在金閶門文化體驗中心參加盤扣、蘇繡等織造類非遺體驗活動,為青少年搭建學習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舞臺。
古韻今生,惟實勵新。本次活動是一次對傳統絲綢工藝的致敬,更是一次數字科技與古老藝術的激情碰撞,以“中心+”“文化+”“數字+”,賡續“千年古城”的歷史文脈,推動“文化賦能古城保護,古城保護彰顯文化”的雙向奔赴,展現中國式現代化《姑蘇繁華圖》。(唐振儀 王建康)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