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以“戰塑”之義,成就了一條江,也成為了一片海!| 征文分享
【中國綠發會訊】古人語:風生竹院,月上蕉窗。景美至此,好不快活。然倏爾遠逝,只見高樓林立,只覺熱浪滾滾。人類幾千年來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早已被工業發展的慣性作用統統擊碎。人人癡于美滿的現代工業生活,薪火不繼,何以見綠水青山?
盛夏,蟬鳴,我步入大學校園,眼里透露著初來乍到的小心翼翼,懷著忐忑的心情,我加入了湖南文理學院護鳥營,開啟了我的“人民戰塑”之旅。
第一次,太陽熱烈得讓人睜不開眼,一行人,在江邊開始了凈灘行動。江風呼呼的吹,也是熱騰騰的,陽光炙烤的大地上,志愿者們信心滿滿,空癟的塑料袋逐漸變得鼓鼓囊囊,成就感油然而生;而后碧波蕩漾,水面漂浮的不再是垃圾,而是一張張喜笑顏開的充滿著少年感的面孔。陽光愈發強烈,卻也是曬得人心里暖烘烘的。

后來,凈灘活動愈發頻繁,我放下手機,揉揉雙眼,走出門,一次次“人民戰塑”行動,換來了陽光、鳥叫、蟬鳴、清風、明月和一片碧水藍天。
垃圾雖小,亦然存在,只要我等能以防微慮遠之思待自然,而非竭澤焚林,則薪火可繼,青山綠水終現。只要我輩之環保薪火不滅,終可見掬水撈明月,弄花香滿衣之時!

(圖源:湖南文理學院護鳥營)
“30·60”旗幟高高飄揚,“雙碳”宣言響徹云霄。掛上“綠牌”的電動車縱橫阡陌,馳騁出城市鄉村的綠色地圖;加氫站光速落地,“氫氣燃燒變成水”的初中知識竟搖身一變,成了綠色生活的加速器;冰雪運動如火如荼,“綠色冬奧”的理念在細微處盡顯;首創“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中國智造,讓世界眼前一亮。綠,是狂飆突進的科學技術對生于斯長于斯的生態反哺的題中之義,為“何以見綠水青山?”這一生態問題給出了滿意的答卷。我們也在用我們的方式將綠色“人民戰塑”進行到底。
風透過迷惘吹走了夏、送走了秋、催走了冬,一個春天,行于江邊,聞百花齊放,聽鳥鳴疊叫,嘗甘露清甜,看良辰美景,我看見一行少年在撿拾垃圾,汗水點點淌下,滴落成墨,繪就一張以青春為名的水墨畫。溫熱的微風輕拂跳動的脈搏,少年向遠方的江水宣告“‘戰塑’我們贏了!”他們成就了一條江,也成為了一片海!
供稿:湖南文理學院護鳥營志愿者黃幸
整理 | Cherry
審|Pierre
排版|angel
本文來自“中國綠發會”微信公眾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