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入門級產品再曝光,富士相機“割韭菜”停不下來?

2024對攝影愛好者來說絕對是幸福的一年,光是過去的六個月,相機市場就迎來了佳能R1、富士GFX 100S ii、尼康Z6iii等一眾旗艦相機,當然也有像富士X100Vi、索尼ZV-E10ii、奧之心OM-1 ii這類定位更親民的產品。
不過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些相機的售價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還是偏高了些,不是所有用戶都能拿出大幾千上萬的預算買相機,因此售價更低的入門級相機就成了他們接觸相機的首選。

(圖片來源:富士京東官方自營旗艦店)
作為近兩年最火的相機品牌之一,富士近期被曝出準備推出兩臺售價更親民的產品,分別是富士X-M5和富士X-E5,前者大概率在今年下半年就能與我們見面,而X-E5則要在明年年初左右才能正式上線。
按照這兩條產品線之前的定價來看,它們的售價都在5000元左右,比起當前起步就要八九千的Xs系列和XT系列要親民不少,如果能在顏值和膠片模擬方面有提升的話,相信它們又會是兩款熱門機型。
是更親民,還是更割韭菜了?
先說富士X-M5,很多用戶可能根本不知道富士還有X-M這條產品線,實際上這一系列截至目前就出過一代產品(2013年發布的X-M1),且由于定位過于入門,所以在配置上只能用「丐中丐」來形容,再加上富士后期還推出了定位相似的X-A系列,所以X-M系列自然就停止了更新。

(圖片來源:蜂鳥網)
就這么一條看似毫不起眼的產品線,卻在11年后突然「復活」,這難免讓小雷有些摸不著頭腦。仔細查閱完資料后才明白,原本定位入門的富士X-A系列已經四年沒有更新產品了,目前也沒有任何新機信息流出。
小雷個人大膽猜測,富士可能是認為X-A系列的名聲遠不及XT、XS、GFX這類熱門產品,哪怕再推出新產品也很難跟尼康、索尼、佳能的同價位產品抗衡。還不如選擇直接砍掉X-A系列,并將X-M這條在大家心目中算是「新成員」的產品線復活,從而去吸引那些需要購買入門級相機的消費者。
至于配置和參數方面,目前外網沒有任何關于X-M5的消息,但根據它的定位和富士目前掌控的技術來看,大概率會是一臺換皮版的Xs-10,也就是搭載一塊2610萬像素的APS-C畫幅CMOS,支持最高4k/30幀的視頻拍攝和輸出,最后在最重要的對焦系統上進行優化和升級,從而讓它在入門級相機市場中有著不錯的產品競爭力。

(圖片來源:富士官方)
第二臺小雷就比較熟悉了,X-E系列不同于X-M系列,在Xs系列正式發布之前,它就是富士性價比最高的一條產品線,獨特的復古設計+還不錯的配置+5000元出頭的定價也讓它成為小雷的第一臺富士相機。別的不說,花五千多塊錢買這么一臺高顏值拍照效果還不錯的相機確實是不少新手的選擇。

(圖片來源:富士官方)
另外考慮到X-E4已經是2021年初發布的老產品了,在2025年確實也該迎來一次迭代更新了,因此比起前面提到的X-M5,小雷認為X-E5爆料的可信度要高不少。
至于其配置參數方面,根據目前曝光的信息和小雷對富士產品線的個人理解,首先X-E5肯定會搭載富士最主流的4020萬像素APS-C畫幅傳感器(貌似富士也就只有這么一塊新CMOS了),搭配富士自研的X-Processor 5處理器,在對焦速度、照片寫入、視頻錄制方面都相比上一代搭載X-Processor 4處理器的X-E4快上不少。
其次是膠片模擬上的變化,受限于定位和定價的因素,X-E5大概率不會配備近兩年新上線的膠片模擬濾鏡。但Classic Neg和Nostalgic Neg這兩個經典濾鏡肯定不會缺席,畢竟有不少消費者都是奔著這兩個濾鏡才去買的富士相機,說膠片模擬是富士的主打賣點之一也不為過。

(圖片來源:富士官方)
至于XT5和X100Vi上那套全新的7.0五軸IBIS防抖架構大概率也不會下放給X-E5,如果真下放了,XT5、X100Vi、Xs20以及XT50的銷量都會受到影響。換句話說,X-E5的出片率是比較堪憂的,畢竟在拍攝過程中,即使是很輕微的抖動也有可能導致糊片,在暗光環境下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會更大。
雖說看起來X-E5在各個方面都閹了一刀,但別忘了,它可是富士為數不多定位入門級的產品線,更何況X-E系列的定位是更加輕便和小巧,讓APS-C畫幅的相機擁有接近M43畫幅緊湊型相機的體型,在配置上進行簡化也相當合理。

(圖片來源:富士官方)
至于價格方面,考慮到目前富士較為混亂的產品線和有些自信的定價,小雷猜測它的定價應該會在6499元上下,雖說這個價格還是比隔壁的尼康Z30、佳能R50和索尼ZV-E10i貴了一些,但考慮到如今富士的「品牌溢價」,這個價格對于那些喜歡富士但預算又不多的消費者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唯一讓小雷擔心的是,X-E5如果定價足夠良心或親民,那么它極有可能成為下一臺「溢價神機」,唯一買到原價機的辦法就是盡可能找到當地的經銷商提前預購了。
入門級相機,真的是市場剛需嗎?
作為從單反相機時代一路玩過來的老發燒友,小雷個人一直對入門級相機不是很感冒,也不建議身邊的朋友購買入門相機,原因很簡單,對于一個之前從未接觸過攝影,也不懂得任何后期處理的新手來說,一臺五六千元的入門相機搭配一個幾百元的套頭,其表現甚至打不過當下的一眾影像旗艦手機。
這并不是小雷在這里發表「暴論」,也有人會說相機的CMOS尺寸是手機這輩子都無法企及的,其畫質解析力和寬容度都不是手機能比的。但別忘了,現在的手機影像其背后的算法已經相當完善,面對寬容度不行,廠商推出了多幀合成技術,面對解析力不行則是用上了一英寸底和超分算法。

(圖片來源:富士官方)
計算攝影的出現讓手機的影像表現實現了飛躍式的進步,很多需要在相機上不斷調試的參數,在手機上只需按下快門即可。
當然相機也不是一無是處,它的優勢在于更多的細節、可控性更高的后期、更專業的操控,更多的可換鏡頭;劣勢在于依賴后期,價格高昂、攜帶不方便且需要各種維護等等。如果你不是一位攝影愛好者,相機在你手中所發揮的作用絕對是不如手機的。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入門級相機更是如此,如果你在攝影方面有一定的基礎和技術積累,那么入門級相機的配置大概是無法滿足你的需求的,不出半年時間就會出二手然后換成高像素的相機;而如果你只是單純想體驗一下攝影所帶來的新鮮感,不如找朋友或是一些租借平臺借一臺相機回來,體驗完后才明白自己到底是喜歡攝影,還是只是享受拿著相機的感覺。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因此小雷個人其實并不是很認可相機廠商們推出各種在功能和配置上都無比簡單的入門級相機,美名其曰說是為了幫助小白更好地理解和上手相機,實際上就是清倉割韭菜罷了。

(圖片來源:索尼官方)
所以在小雷看來,之后的相機市場可能會分成兩個極端,專業攝影師們需要的專業相機在性能和價格上會越來越高,這也是相機市場發展的必然;而普通用戶們所需要的相機會更偏向于個性化和高顏值,它們在硬件參數上的提升可能不會那么大,但在用戶的操控體驗以及出片率方面會有更大的提升。
寫在最后
如何將這些普通消費者「培養」成一個攝影愛好者,才是相機廠商們當下最應該做的事情。
它們可以簡化相機的操作邏輯,加入更多的AI提高智能性,而不是用配置簡單的入門級相機去帶偏用戶。
富士作為這幾年熱度最高的相機品牌,它確實帶動了很多普通消費者入坑攝影,但富士的賣點并非不能復刻,尼康和佳能也先后推出了對應的競爭機型。
如果富士再不做出改變,而是一味地通過擠牙膏來賺錢的話,那么它的下場可能不會太好。
2024上半年,科技圈風起云涌。
大模型加速落地,AI手機、AI PC、AI家電、AI搜索、AI電商……AI應用層出不窮;
Vision Pro開售并登陸中國市場,再掀XR空間計算浪潮;
HarmonyOS NEXT正式發布,移動OS生態生變;
汽車全面進入“下半場”,智能化成頭等大事;
電商競爭日益劇烈,卷低價更卷服務;
出海浪潮風起云涌,中國品牌邁上全球化征程;
……
7月流火,雷科技·年中回顧專題上線,總結科技產業2024上半年值得記錄的品牌、技術和產品,記錄過去、展望未來,敬請關注。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