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國產胰島素雙雄爭霸:甘李藥業“翻身”、通化東寶“敗陣”
今年上半年,國產胰島素“雙雄”爭霸賽階段性勝負已分:甘李藥業預盈利超過2億元,打了一場“翻身仗”;通化東寶預虧損超過2億元,交出近10年首份預虧損的中報。
業內人士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國內胰島素專項集采令國產胰島素企業采取“以價換量”策略,頭部企業在競爭中容易陷入“價格戰”。隨著國內胰島素專項集采的深入,頭部企業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甘李藥業打了“翻身仗”
根據財報,甘李藥業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為2.9億到3.3億元,同比增加116.17%到145.98%。而其競爭對手通化東寶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44.66%,預計凈利潤虧損約2.24億元。需要注意的是,去年同期,甘李藥業營業收入、凈利潤均不及通化東寶。
對于國產胰島素“雙雄”來說,成也集采,敗也集采?記者分別致電甘李藥業、通化東寶。甘李藥業表示,在近幾輪集采中,公司國內胰島素制劑產品報價有上漲,并且今年上半年,國內胰島素制劑產品的銷量也保持穩定增長。通化東寶則表示,上半年,新一輪胰島素集采落地導致公司產品價格下調,公司商業客戶對庫存進行控制與調整,對二季度公司發貨造成一次性影響,因此銷售收入同比下滑。
根據財報,甘李藥業今年胰島素接續集采中標后,胰島素相關產品首年采購需求量為4177萬支,較上次集采首年采購需求量增加2513萬支,增長率達151%。通化東寶則初步測算,因集采影響,公司營業收入將減少約5.38億元。
有投資機構分析師對記者表示,2021年底,國家組織了胰島素專項集采,自此,國產胰島素企業為擴大國內市場份額,只能在集采中一再降低產品價格。最初,甘李藥業旗下產品均是以最低價中標,市場份額是保住了,但是利潤大幅下滑。今年,甘李藥業、通化東寶同樣在集采中采用了競價策略,不同的是,甘李藥業或“觸底反彈”,而通化東寶還在“觸底”中。
通化東寶不僅虧損還終止研發項目
除了交出預虧損的中報成績單外,通化東寶還終止了一款雙胰島素產品的臨床研發。在該項目上,通化東寶已投入約3億元。
通化東寶表示,公司對該項目研發資本化金額6455.82萬元全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同時對2018年已經支付的與該項目相關的預付商業化權利款金額2.54億元確認為損失。上述兩項會計處理,將導致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減少2.7億元。
在發布業績預告前,通化東寶也發布了“擬斥資8000萬元至1.2億元回購股份”的公告,并表示,在綜合考慮公司近期股票二級市場表現并結合公司經營情況、主營業務發展前景、公司財務狀況以及未來的盈利能力等基礎上,公司決定回購股份,增強投資者信心。
截至通化東寶發布業績預告當日(7月11日)收盤,通化東寶的股價報7.64元/股,當日跌幅為4.98%。截至7月15日收盤,通化東寶的股價上漲0%,主力資金凈流出171.52萬元。
面對國內業績承壓局面,通化東寶正在國際市場“找出路”。今年7月,通化東寶稱,收到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正式通知,公司的人胰島素原料藥已具備商業化生產條件。
不過,在海外市場營收方面,通化東寶的“老對手”甘李藥業或領先一步。根據財報,甘李藥業2023年國際銷售收入為3.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1.78%。而通化東寶始終未公布其在國際市場的具體收入。
雙雄爭霸賽下半年仍有看點
國產胰島素“雙雄”各有煩惱,下半年“爭霸賽”仍有看點。
有投資機構投資者在論壇發文稱,通化東寶半年報預虧,重點投入的第4代胰島素產品研發項目也失敗了,第3代胰島素產品在市場銷售量上占不了上風,通化東寶前景堪憂。
上述投資者對記者表示,其曾調研過通化東寶,該公司的經營模式更像是規模化生產技術轉讓入股型公司(即依靠技術去給其他研發型企業做規模生產)。而公司自身在內分泌領域的自主研發能力和進度堪憂。
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向通化東寶咨詢其在內分泌領域的研發投入與產出成果,對方未給出明確答復。
甘李藥業同樣難令投資者放心。甘李藥業在今年上半年財報中表示,公司業績預增的一大原因是公司炒股帶來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有投資者直言,因炒股“爆雷”的藥企不在少數,如云南白藥。企業想要長期穩健經營,還是要看其經營主營業務的能力。
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向甘李藥業詢問,對方表示,公司炒股是為了拓寬公司財務投資渠道,不會影響公司正常經營。(記者 馬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