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短短一年炎癥變癌癥?患上4種炎癥不能拖,小心癌變
69歲的白阿姨作為家中老大,是個大忙人,家里大小事都要她操勞,整日不得閑。
這天,白阿姨老毛病又犯了,胃疼到食不下咽,在女兒催促下做了檢查,就醫后初步判斷是腸炎,醫生也開了些藥,叮囑要引起重視。
但還沒過多久,白阿姨就把這事拋在了腦后。可還沒過幾個月,白阿姨卻又深陷便秘的苦惱,肚子疼卻又拉不出,就這樣被折磨了一周。

此刻白阿姨才意識到自己情況可能比較嚴重,趕緊到首都醫院做普通腸鏡。這一查,就發現直腸內長了潰瘍性腫物,化驗后確診腸癌。
醫生當即考慮給白阿姨手術,本來是微創,但病灶范圍大,最后不得已又開刀切除病灶和清除淋巴結,住院23天共花費11萬。
手術后白阿姨還是后怕的,如果還是腸炎的時候就積極治療,就不用到開刀這一步了。

01
科學家指出:50%的死亡與炎癥相關!
炎癥,其實是免疫系統正常運作反應,本身無壞處。炎癥也可以說是人體“超能力”表現,幫助隔離損傷,清除病原,修復受損然后極速愈合。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炎癥如同一場大火,若不能找出原因將火撲滅,身體就會持續著火,免疫系統失衡就可能失衡而演變成慢性炎癥。
慢性炎癥很可能沒有明顯癥狀,但卻可以在體內持續數月至數年,不斷攻擊正常組織器官,如同溫水煮青蛙。免疫系統長期處于戰斗狀態而疲憊不堪,待有明顯癥狀時,往往就是病情較嚴重時。

而刊登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JACC)》腫瘤子刊上的一篇論文表示,炎癥是某些重大疾病發展中重要的一環,包括癌癥與心血管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學基礎內容都包含炎癥。
論文中還強調,炎癥通過產生活性氧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房顫和癌癥的進展,是很多疾病的幕后推手。
此外,炎癥還會誘發糖尿病。主要是因為炎癥會影響胰島素轉運吸收,引起胰島素抵抗,從而增加糖尿病風險。與此同時,大量炎癥因子也會損害胰島細胞,繼而加快糖尿病發展。

02
“一炎不合”或變癌?
發現這4種炎癥不要拖
來自德國的病理學家魯道夫?魏爾嘯首次提出了癌癥與炎癥或存在聯系。
他認為炎癥是癌癥的催化劑,指出癌癥可被視為“無法愈合的炎癥傷口”。他強調,在慢性炎癥的刺激下,細胞可能發生突變,進而演變為癌細胞。
這一觀點揭示了炎癥與癌癥之間的密切關系,即慢性炎癥可能是癌癥發生的重要誘因之一。
來自四川省瀘州市中醫醫院放射科劉彬醫師也同樣認為,炎癥也可能是癌癥幫兇。有研究顯示,某些重大疾病在發展過程中,炎癥也是一個重要環節,即重大疾病的形成往往伴隨炎癥的改變。
相關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有1/5癌癥患者體內可能長期存在慢性炎癥刺激,而有4/5的癌癥患者檢測出的腫瘤組織里也有大量炎性細胞。

炎癥聽起來不可怕,但如果不重視,看似不起眼的炎癥也可能計劃身體,甚至引發癌癥!
1、慢性肝炎
肝炎病毒會在肝臟內持續復制,對肝臟形成慢性損傷,不及時治療可進一步發展肝硬化,甚至嚴重到肝癌的地步。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導致肝癌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據統計,有78%原發性肝癌是乙型/丙型肝炎所致。
2、慢性胃炎
幽門螺桿菌感染不僅是導致慢性胃炎的元兇,同時也是導致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胃病的禍首。有研究證實,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罹患胃癌的危險性比非感染者高出6倍!

3、潰瘍性結腸炎
在長期的炎癥刺激下,腸粘膜細胞可能發生異型性改變,形成腺瘤或早期癌變,進而可能轉變為結腸癌。
這一過程與遺傳、不正規治療、不良飲食生活習慣及環境因素等密切相關。因此,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需積極治療,定期復查,以預防癌變。
4、慢性胰腺炎
胰腺炎不做正規治療和預防,很容易變成慢性胰腺炎,容易反復發作,致使胰腺反復受損,從而增加胰腺癌的發病風險。

03
這4種‘促炎’食物,盡量少碰!
持續性慢性炎癥對身體的傷害不言而喻,而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也可能促進炎癥的發生,特別是以下四種食物,最好少吃!
1、加工肉類
比如火腿、培根、熏肉等。這類加工肉類在制作時都會產生雜環胺類、多環芳烴類以及N-亞硝基化合物,過量食用往往會提高機體氧化應激反應,從而刺激炎癥反應發生。
2、過量紅肉
比如豬、羊、牛肉都屬于紅肉,過多攝入紅肉會促進身體炎癥反應,同時也會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以及結直腸癌的風險。

3、高脂食物
2017年發表在《脂質研究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實驗鼠攝入高脂飲食后,腸道細胞應激反應和病毒感染反應方式相同,會引起面一份子產生而導致實驗鼠全身炎癥。
為了健康,我們日常也要注意控制脂肪的攝入,比如烹調油每日25-30g為好。
4、部分零食
很多零食都含有植脂末、人造奶油、代可可脂等,這些都含有反式脂肪酸。相關研究證實,反式脂肪酸會擾亂脂質代謝途徑,從而升高體內炎癥因子水平,導致炎癥發生。

所以,大家不要小瞧炎癥問題,特別是久治不愈的炎癥,尤其應當盡早就醫咨詢處理。
參考資料:
[1]《50%的死亡與炎癥相關!醫生勸告:6種“促炎食物”趁早少吃,別等生病才后悔》.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2023-02-03
[2]《哪些不起眼的“炎癥”,會發展成癌癥?》.生命時報.2022-05-24
[3]《抗炎飲食怎么吃?推薦這種飲食模式》.科學辟謠.2022-11-1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