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抓娃娃》的問題并不在于“三觀”
影院好久沒有這樣熱鬧的場景了。電影還沒開映,影院里就密密麻麻坐滿了觀眾,而且包含了全年齡段。大家說說笑笑,頗有一點看春晚的味道。不得不說,這是“沈馬”組合帶來的號召力。

《抓娃娃》海報
只是,熱度是一回事,口碑又是另一回事。網友們的火力點,對準的主要是本片的“三觀”。比如,本片富人裝窮的設定,本來就很容易讓觀眾產生不適感;又比如,本片的教育理念也經不起推敲,所謂“接棒人計劃”根本就是對孩子天性的摧殘。
應該說,大家說得不是沒有道理,本片的價值觀確實全程都處于十分混亂的狀態。我們都很難分辨出,本片到底是要諷刺馬成鋼和春蘭這對富豪夫妻的虛偽,還是在肯定他們對兒子的關愛。
尤其是全片結尾的那個彩蛋,馬繼業倒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考上了體育大學,但又在長跑比賽中不自覺地撿起了塑料瓶。你都說不清,馬成鋼對兒子的培養到底算正確還是錯誤,到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估計,本片主創自己也沒想明白,只能讓沈騰和馬麗繼續用插科打諢糊弄過去。

沈騰 飾 馬成鋼

馬麗 飾 春蘭
但是,“三觀”并非《抓娃娃》的致命問題,或者說,所謂的思想性、深刻性,從來就不是開心麻花的特長。遙想當年,讓沈騰、馬麗等人一舉成名的《夏洛特煩惱》,也曾經因為“三觀”的爭議經受過猛烈的抨擊,但這并不妨礙其成為十多年來中國喜劇電影的標桿性作品。
一路走來,從《羞羞的鐵拳》到《李茶的姑媽》,從《西虹市首富》再到《獨行月球》,不管在商業上是否取得成功,這些作品的“三觀”都沒有太多亮點,無非講究一個通俗易懂而已。
所以,富人裝窮也好,培養孩子也罷,不過是本片主創團隊用來承載各種笑料和點子的“熱點話題”,并不是他們真想來和廣大觀眾探討階層差異,或者教育理念的問題。以此為抓手來批評本片,當然沒問題,但又沒有切中要害,只是在“虛空打靶”而已。

肖帛辰 飾 少年馬繼業
那么,本片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還是在劇本環節就出現了偏差,通俗地講,就是故事沒講完整,以至于無法“自圓其說”。如果對比一下就會發現,本片和《夏洛特煩惱》在劇情轉折的設置上是一致的,那就是主人公突然的“醒悟”。夏洛意識到財富和名望并不能給自己帶來真正的幸福,而本片中,馬成鋼的培養計劃宣告破產,馬繼業也發現自己多年來一直生活在虛假的世界里。
但是,接下去的走向就不一致了。夏洛在明白自己的錯誤后,拼命去挽回,但終告失敗,從而引出了該片的終極命題:珍惜身邊人的重要性。而《抓娃娃》呢?馬繼業終于離開了那個虛假的“家”,馬成鋼卻只是嘟囔出一句,“晚上還回不回來吃飯了”。此句一出,全場爆笑,但緊接著就是片尾字幕,這也意味著,本片其實根本就沒有完成“起承轉合”中的“合”。

史彭元 飾 青年馬繼業
具體應該怎么“合”呢?可以展開的戲還真不少。比如,李老師假扮馬繼業的奶奶多年,起初當然是為了金錢利益,但在多年和孩子的相處中也產生了真感情。在馬繼業識破謊言后,如果李老師能像夏洛一樣去拼命挽回,倒也能激發情感的張力,同時完成劇情的閉環——比起讓孩子“成才”,可能“陪伴”才是更重要的。
又比如,馬繼業在比賽中撿塑料瓶的表現,讓馬成鋼意識到“接棒人計劃”失敗了——雖然多年的苦日子讓孩子有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但并不能讓他成為一位合格的企業管理者。如果馬成鋼能對此積極進行反思,并積極求得孩子的原諒,那就能引出另一個命題: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不可能按照既定的“計劃”,每個人的生活道路,也終究要由自己去探索。
甚至,馬成鋼在馬繼業周圍安排的那么多NPC,也完全可以擁有獨立的故事。他們在和馬繼業的朝夕相處中,是否曾被孩子的純真打動?是否曾想幫助這個孩子認清真相?在真相大白之后,他們又會怎么看待自己多年來的所作所為?
總之,如果本片的敘事能補上那個至關重要的“合”,不光能讓結尾顯得不那么突兀,也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爭議。可惜的是,為了堆積更多的“笑果”,本片主創安排了太多用力過猛,但可有可無的橋段,比如奶奶在殯儀館的“詐死”、哥哥馬大俊強行給弟弟馬繼業洗澡等。

薩日娜 飾 奶奶
相較之下,《夏洛特煩惱》的敘事節奏明顯就緊湊得多,幾乎找不出一場“廢戲”。舉個例子,該片中出場的人物遠比本片要多,卻個個都有自己的標志性臺詞,讓觀眾至今記憶猶新,津津樂道。而本片呢?李嘉琦飾演的張飛飛,看上去是馬繼業的“野蠻女友”,可在劇情的高潮階段,這個人物幾乎完全消失,之后也沒有任何交代,不知道她存在的意義到底在哪里?
從這個細節也可以看出,在對劇本的打磨上,《抓娃娃》遠不能和《夏洛特煩惱》相提并論。這么多年來,開心麻花的電影在口碑層面上一路走低,風波不斷,人們關注的大多是“含騰量高不高”等話題,但鮮有人指出,根本的問題還是隨著規模、名聲的擴大,開心麻花對待劇本創作的態度,早已是心不在焉。
廣大觀眾并不指望從開心麻花的喜劇電影里得到多少“教育意義”“思想啟迪”,因此“三觀”問題從來就不是關鍵。或者說,這些年開心麻花電影的“三觀”屢屢出現偏差,還是因為創作者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完善敘事的邏輯,只能用各種段子來“填坑”。
《抓娃娃》的創意并不差,沈騰、馬麗等人也很賣力,但他們再有喜劇天賦,也拯救不了一個有先天缺陷的劇本。

“沈馬”合體,無疑是本片的最大賣點。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