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氣擴散條件較差,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遇新年第一波大氣重污染
2019年元旦剛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正在經歷一次大氣重污染過程,北京市空氣質量在持續了兩周的優良天之后,PM2.5濃度在1月2日晚間迅速升高,2日21時達到小時中度污染(參考日均值標準,下同)。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及時組織專家分析,對本次污染過程相關情況進行了解讀。
1. 總體情況
2018年12月31日起,北方冷空氣強度減弱,華北地區、關中平原近地面氣象條件逐漸轉為靜穩小風形勢,有利于大氣污染物的積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部分城市開始出現輕-中度污染。
2019年元旦,“2+26”城市除區域北部的北京、天津、唐山、廊坊外,均出現輕度及以上污染,其中開封和濮陽市PM2.5日均濃度達到重度污染(分別為156和155微克/立方米)。汾渭平原的西安、咸陽、寶雞、渭南PM2.5日均濃度都超過150微克/立方米,達到重度污染,其中咸陽PM2.5濃度最高(186微克/立方米),其他7城市也均為輕至中度污染。
截至1月2日20時,“2+26”城市PM2.5小時濃度最高值為254微克/立方米,出現在濮陽(1月2日6時),達小時嚴重污染。汾渭平原PM2.5小時濃度最高值為298微克/立方米,出現在咸陽(1月2日19時),達小時嚴重污染。

氣象條件
2018年12月31日-2019年1月2日,“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的大氣擴散條件普遍較差。總體上看,1月1日夜間大部分地區平均風速都小于2米/秒,多數城市相對濕度高于60%,靜穩、高濕的不利氣象條件,有利于大氣污染物的積累、二次轉化和吸濕增長,逐步推高兩個重點區域的PM2.5濃度。2日白天,區域上多數城市相對濕度明顯下降,“2+26”城市中除西部和北部風速明顯增大外,其他城市多維持小風天氣,汾渭平原的西安、渭南等城市也持續小風,這些城市的大氣污染整體呈持續累積態勢。


從2019年1月1日下午至夜間“2+26”城市和汾渭平原的區域污染特征雷達圖來看,兩個重點區域的PM2.5濃度升高,主要是燃煤排放和二次轉化所導致。其中,“2+26”城市中部地區大多呈現偏燃煤型污染,南部地區大多為偏二次轉化型污染,可能與區域南部相對濕度大、易于污染物二次轉化有關。而汾渭平原南部城市大多為偏二次轉化型污染,也是與該區域相對濕度大有關。


針對此次重污染天氣過程,“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積極開展應對工作。截止2019年1月2日,共有27個城市發布了重污染天氣預警,啟動了相應的應急管控措施。
“2+26”城市中,河北省滄州市、衡水市、邢臺市,山東省淄博市、濟寧市、德州市、聊城市、濱州市、菏澤市,山西省陽泉市、晉城市和河南省鄭州市、開封市、安陽市、鶴壁市、新鄉市、焦作市、濮陽市都發布了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Ⅱ級應急響應;河北省邯鄲市發布了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啟動III級應急響應。
汾渭平原11城市中,陜西省西安市、咸陽市,山西省臨汾市、晉中市和河南省洛陽市、三門峽市都發布了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陜西省寶雞市、銅川市、渭南市發布了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

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會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省級監測中心的最新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未來十天氣溫逐漸回升,大氣擴散條件總體不利,受間歇性冷空氣過程影響,河北中南部1月3日、7日及10-12日預計出現中至重度污染過程,其余時段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個別城市可能出現中度污染;區域南部兼受氣溫回暖及高相對濕度影響,擴散條件持續不利,其中河南大部及山東西部部分城市預計出現持續多日的中至重度污染過程。
根據西北區域預報中心的最新空氣質量預測預報,1月3日至5日,汾渭平原區域整體受逆溫、空氣濕度大等不利氣象因素影響,預計陜西關中、河南西北部地區空氣質量以重度污染為主,局地可能出現嚴重污染;山西西南部以輕度到中度污染為主,臨汾出現重度污染。6日,受冷空氣影響,預計陜西關中、河南西北地區空氣質量以輕度到中度污染為主,局地可能出現短時重度污染;山西西南地區以良到輕度污染為主,臨汾可能出現中度污染。7日,受持續冷空氣影響,預計區域大部空氣質量以良到輕度污染為主,陜西關中局地可能出現短時中度污染。
(原題為:《2019年第一波:京津冀及周邊、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過程分析》)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