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周內全球航天發射多次失敗,專家:航天仍是高風險、高技術

此次發射“獵鷹9”火箭二級火箭出現不正常結冰現象。
一周內全球多次航天發射遭遇失敗。
據央視新聞報道,美國當地時間7月11日晚的一次例行“星鏈”發射任務中,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火箭從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太空軍基地起飛大約一個小時后,其二級火箭發動機點火失敗,未能將載荷送入預定軌道。
據報道,火箭將20顆“星鏈”衛星部署到比原定計劃中低得多的軌道上,導致這些衛星有“在地球大氣層中燃燒的風險”。根據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馬斯克在其社交媒體賬號上的發帖,在太空重新點燃發動機的嘗試“出于未知的原因”,導致了發動機爆炸。據稱,這是“獵鷹9”火箭7年多來首次發射失敗。
這次發射是第179批星鏈發射任務,這次發射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2024年的第71次航天發射任務,上一次發射失敗要追溯到2015年6月28日發射“龍”貨運飛船時火箭發生爆炸。在2015年6月發射失敗后,“獵鷹9”火箭創造了連續333次發射成功的紀錄。
在“獵鷹9”火箭此次發射的前一天,中國一枚商業運載火箭發射也未獲成功。據新華社消息,7月11日7時40分,雙曲線一號遙八民營商業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火箭飛行異常,飛行試驗任務失利。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向澎湃新聞(www.kxwhcb.com),“獵鷹9”是一款非常成熟的火箭,連續次數超過300次,但這次發射還是出現了問題,需要找出具體原因。
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隨后發文表示,火箭一、二、三級飛行正常,四級工作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具體原因將于詳細調查和審議后第一時間公布。
據悉雙曲線一號(Hyperbola-1)為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公司研制的小型四級固體運載火箭,箭長24米,芯級、整流罩直徑均為1.4米,起飛質量約42噸,其近地軌道(LEO)運力0.38噸,500千米太陽同步軌道(SSO)運力大于0.3噸。

“阿麗亞娜-6”火箭點火升空
歐洲航天發射也遭遇波折。新一代運載火箭“阿麗亞娜-6”進行了首次發射,但未獲完全成功。
當地時間7月9日,歐空局新一代火箭“阿麗亞娜-6”在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發射場進行了首次發射。此次發射搭載了8顆小衛星、5個科學實驗載荷和2個試驗性返回艙。
根據現場直播,火箭芯一級和助推器表現正常,但芯二級完成部分載荷部署后,在第二次點火過程中,輔助動力裝置(APU)表現異常,導致芯二級姿態失穩,兩個試驗性返回艙未能成功部署。
“阿麗亞娜-6”是歐空局從2010年開始研制的新一代運載火箭,主要用于取代“阿麗亞娜-5”火箭。該火箭目前有兩種構型,配備2枚固體火箭助推器的A62構型最大運載能力為10.3噸。采用4枚固體火箭助推器的A64構型的火箭起飛質量增加到860噸,最大運載能力約為21.6噸,可用于發射大質量高軌道衛星。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6月發射的波音“星際客機”載人飛船問題頻出,導致兩名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滯留近一個月。美國宇航局10日舉行媒體電話會,兩名宇航員在連線時表示,相信波音飛船能將他們安全送回地球。
首次進行載人飛行的波音“星際客機”飛船在6月5日攜美國宇航員巴里·威爾莫爾和蘇尼·威廉姆斯升空,6日飛抵國際空間站。飛船原定6月14日脫離空間站返回地球,但由于試飛期間出現推進器故障和氦氣泄漏等問題,返航時間一再推遲。
據報道,在“星際客機”接近國際空間站時,服務艙內28臺反應控制系統推進器中有5臺意外關閉,導致“星際客機”在對接口無法對接。通過緊急故障檢修,5個故障推進器中的4個得以修復。而除了推進器故障,“星際客機”在本次試飛任務期間,還出現了5次氦氣泄漏、1次推進劑控制閥門運行不良問題。
目前,“星際客機”返航仍無確切時間。
龐之浩表示,最近全球航天多次發射失敗和航天任務遭遇挫折表明,雖然當下航天技術快速發展,做火箭、做衛星的公司越來越多,但航天仍然是一個高風險、高技術行業。
“航天產品具有系統復雜、投入大、質量可靠性要求高等特點,決定著必須建立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進行全面的質量管理,從設計到生產到具體發射操作,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質量的管理辦法,包括設計評審制度,生產,產品生產質量的控制和檢驗制度,發射操作崗位的責任制,”龐之浩指出,“此外還要對產品和技術進行充分的地面試驗,這樣才能提高發射的成功率。”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