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并不冷漠的Z世代與“歷史慣性”:肯尼亞抗議對發展中國家的警示
7月5日,肯尼亞總統魯托發表全國講話,稱已任命一個獨立工作組對公共債務進行審計,并在未來三個月內向政府報告。據悉,魯托當天還將通過社交媒體與肯尼亞青年進行對話,回應6月25日該國抗議示威引發的相關問題。可見,肯尼亞政府正在積極化解罕見的政治動蕩,包括與被稱為“Z世代”的年輕一代直接溝通,以求維持國家穩定。

當地時間2024年7月4日,肯尼亞內羅畢,肯尼亞總統威廉·魯托在內羅畢國家大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表講話。視覺中國 圖
政府財稅改革引發罕見沖突
6月25日,肯尼亞國民議會表決通過2024年財政法案,其中包含了旨在緩解國家沉重主權債務壓力的增稅計劃。令當局始料不及的是,法案立即在首都內羅畢引爆社會和政治危機,反對增稅的市民走上街頭舉行抗議,與警方對峙乃至發生流血沖突,導致至少23人死亡,50多人受傷,形成自2007年選舉危機后最嚴重的暴力事件。
6月27日,為了平息社會不滿,肯尼亞議長韋坦古拉宣稱,總統并未簽署2024年財政法案,并將其退回議會重新審議。他還稱國家財政和規劃委員會將考慮總統和民眾意見,制定符合民眾期望和需求的法案修訂版本。同時,肯尼亞議會進入長達一個月的休會期,客觀上為當局擱置爭議法案、冷卻民眾情緒,并通過對話緩解矛盾提供了機會窗口。
目前,肯尼亞公共債務已高達800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近四分之三,這反映出該國雖然經濟有所增長,但背后隱藏著收不抵支等問題,表面繁榮并未惠及所有人??夏醽喺岣叨愂盏某踔允菧p輕國家財政負擔和債務壓力,但意外地觸發社會動蕩,特別是激發了年輕一代“Z世代”人群深刻強烈不滿,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顯然,面對增稅帶來的經濟重壓,年輕人的日常生活和職業發展受到沖擊,年輕企業家的競爭力和創造就業的能力也被削弱。觀察家認為,增稅措施不僅加劇社會不平等,更讓年輕人感到被邊緣化,開始質疑政府的治理能力,認為政府在制定稅收政策時忽視了他們的利益和需求,而傾向于保護的既得利益者和大企業的權益。這種感覺上的不公正,激發了他們通過社交媒體組織抗議活動,呼吁進行稅制改革,以實現稅收的公平分擔,并支持商業發展和年輕創業者。這些政治行動表達了他們對政府透明度、問責性和道德領導力的強烈期待。
Z世代的政治參與意識引人注目
這場罕見政治風波和社會動蕩,十分意外地凸顯了肯尼亞Z世代強烈積極的政治參與愿望,打破長久以來輿論關于年輕人“政治冷漠”的成見,彰顯了他們對國家未來走向的深切牽掛和熱情投入。
這一代年輕人的政治表現是多方面的:首先,他們是活躍的互聯網用戶,熟悉網絡社交媒體屬性和特點,諳熟新媒體傳播規律和技巧,利用TikTok等平臺發布視頻傳播政治理念,動員和組織社會力量,不止于網絡上的空泛討論,而是將訴求轉化為現實中的集體行動。
其次,Z世代在抗議活動中展現了組織和領導才華,創新地策劃抗議策略和口號,也表達他們對變革的熱切期望。
其三,Z世代體現出社會責任感,堅守和平、正義與人權主張,同時倡導“非暴力”抗議方式,是對以往激進行為的超越,顯示了他們在追求政治目標時,也在追求更為文明和理性的參與途徑。
政府應對前倨后恭及時調整策略
肯尼亞政府應對Z世代發起的抗議活動,策略經歷了顯著演變。起初,政府對這些年輕抗議者的訴求似乎不以為然,但隨著抗議活動不斷蔓延和加劇,不得不重新評估這股新興力量,尤其是他們展現出強大的動員能力和強烈的社會變革渴望。
面對持續升級的抗議,肯尼亞政府的應對從最初采取強硬手段,如動用催淚瓦斯和水炮來驅散示威者,到逐漸展現出對話和溝通意愿,直至駁回議會財政法案,標志著決策者對民眾訴求的重視和積極回應。
通過間接撤銷增稅措施,肯尼亞政府向外界傳達明確信息:愿意采取實際行動來回應民眾關切,尋求更為和諧穩定的社會發展道路。肯尼亞政府既希望在國際舞臺上展示其民主和包容形象,也有意在國內尋求更廣泛的社會支持。
肯尼亞社會動蕩突然起于青萍之末,經歷流血沖突后又快速回歸理性、和平與對話軌道,這在近年各國街頭運動中堪稱奇觀,很重要的在于Z世代的理性與和平表達,以及肯尼亞立法和行政當局的兼聽則明和聞過則喜。但是,無論如何,肯尼亞還是要面對外債高企這個現實問題。
西方政策與肯尼亞的債務危機
肯尼亞面臨的債務危機與西方政策緊密相關,尤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壓力下,內羅畢當局采取了引發強烈爭議的增稅措施。首先,肯尼亞財政困境部分源自IMF要求的財政改革,這直接觸發國內的不滿和示威。英國非政府組織“債務正義”的報告強調,西方私人貸款機構持有非洲國家35%的外債,這幾乎相當于中國對非貸款的三倍,表明西方國家,包括英國在非洲債務結構中占有重要位置。
此外,西方國家,尤其是英國和美國,經常將非洲債務問題歸咎于中國,但實際上,它們自己的金融機構對非洲債務問題負有更大責任,而英美官方和不良媒體“賊喊捉賊”嫁禍中國的做法,也確實會誤導輿論,進而掩蓋西方貸款機構在非洲債務問題中的實際作用。
其實,IMF和世界銀行的政策歷史上曾多次引發發展中國家的社會動蕩,因為這些政策往往伴隨著苛刻條件,如削減公共開支和實施緊縮政策,勢必引發對象國民眾抗議示威,而肯尼亞“六月風潮”只是歷史慣性的延續而已。
這場Z世代抗議引發的動蕩,對類似肯尼亞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政府都是一個新的警示,即面對西方政策和國內壓力時,必須謹慎權衡利弊得失,必須考慮到民眾承受能力與合理訴求。當然,這場暫時平息的風波,也突顯了肯尼亞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脆弱地位。
(陳霞,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教授,英國及英聯邦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