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女子5萬元買婚戀服務發現與宣傳不符,“三所聯動”調解退費
深化“三所聯動”機制,上海公安打造了“3+N”協同解紛新模式。
“三所聯動”是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和律師事務所通過簽約結對共建方式,開展矛盾糾紛化解。2024年以來,檢法機關、行業部門、群團組織也加入調解體系,解紛的“朋友圈”越畫越大,著力把矛盾糾紛更多更快更好地化解在基層一線。
7月11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公安局了解到,近一年,“三所聯動”機制已累計排查化解93.8萬余起矛盾糾紛,回訪滿意率超95%;為群眾提供“家門口”法律咨詢服務7萬余次;因矛盾糾紛引發的嚴重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5%。
化解4700余起專業性、行業性矛盾糾紛
近年來,婚戀中介服務漸受熱捧,但由于部分婚介機構存在信息審核不嚴、“紅娘”資質不規范、退款難等問題,引發了一系列消費糾紛,甚至轉化為治安問題。
上海市公安局徐匯分局徐家匯派出所所長杜明介紹,2024年5月徐家匯派出所處理了一起有關婚介服務的消費糾紛。一名女青年在婚介機構花費5萬元購買婚戀中介服務,簽訂合同后發現婚介機構提供的服務并不符合事先宣傳介紹的內容,于是找到婚介機構要求退費。

派出所調研婚介機構。上海市公安局供圖
起初,婚介機構以當事人自身原因、機構已提供完整服務為由只愿退款5000元,女青年見協商未果,便從開始的“安靜地要”、“吵著要”直至在門店現場穿著前后印滿字的T恤衫,于是婚介機構以影響門店正常經營為由報警。徐家匯派出所摸底調查后發現,該婚介機構確實存在服務不匹配等問題,并且該婚介機構其他消費者也碰到了類似問題。后經派出所介入對雙方調解,該婚介機構退還了大部分費用。
為預防減少此類矛盾糾紛,上海公安依托“三所聯動”機制,會同民政、司法、市場監管等部門,召開徐匯區婚姻介紹機構規范管理工作會議,9家婚介機構簽署了《徐匯區婚姻介紹機構合規經營承諾書》。
同時,上海公安機關不斷拓展調解“朋友圈”,對于調解過程中發現的社會治理問題,特別是帶有普遍性、行業性的風險苗頭,警方及時通報相關責任部門,推動“個案智慧”成為“類案經驗”。
例如,針對工作中發現的勞資、醫療、消費等領域的矛盾糾紛,警方積極探索構建矛盾糾紛“3+N”調解體系,推送教育、民政、住建、衛健、市場等部門以及全市220余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實現信息互通、資源互助、功能互補。同時,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壓實解紛主體責任。今年以來上海全市共4700余起專業性、行業性矛盾糾紛得以化解。
“對解紛過程中發現的社會前端治理問題,我們建立完善了預警通報機制,推動從‘解剖一個問題’上升到‘解決一類問題’。” 上海市公安局治安總隊基層基礎工作指導支隊支隊長金捷介紹,“近一年來,‘三所聯動’累計將93萬余起矛盾糾紛化解在一線基層,糾紛調處回訪滿意率達95%以上;助力本市公眾安全感連續第11年提升。”
檢察院、法院融入“三所聯動”機制
“感謝民警同志,多虧有你們調解,不然我們還要打官司才能拿到醫藥費。”近日,吳先生家屬專程趕到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四平路派出所向民警致謝。
前段時間,吳先生工作期間突發腦溢血,而公司卻未為其繳納社會保險,導致無法使用醫保,巨額的醫療費用讓家屬難以承受,與公司多次協商未果后,向警方求助。民警了解到,雙方就醫療費用補償等問題存在較大分歧,遂協調社區法官、司法所調解員和律師共同參與調解。通過耐心釋法說理,雙方就醫療費用補償達成一致。調解協議書經過法院司法確認,具有強制執行效力,家屬吃下了“定心丸”,吳先生的合法權益以“最小成本”得到了保障。

楊浦分局四平路派出所民警會同人民調解員、社區法官、律師開展矛盾糾紛調解。 上海市公安局供圖
今年以來,檢察院、法院主動融入“三所聯動”機制,司法部門的提前介入,進一步增強了糾紛調解的權威性,讓當事人不用“打官司”也能預知法律后果,更好發揮法治的預期功能。
在上海,法院“巡回審判庭”“訴源治理中心”與“三所聯動”糾紛調解室已實現深度對接,調解協議與司法確認無縫銜接,更加增強了調解的法律效力。今年以來,共有涉及物權糾紛、遺產繼承等方面的13000余份調解協議獲司法確認。
檢察機關也將有刑事和解基礎的輕微刑事案件納入“三所聯動”平臺,經“三所聯動”調解成功后,由檢察院認定并作出不起訴決定,有效減少積怨形成,修復社會關系。
“檢法機關的提前介入,為老百姓提供了家門口的‘法律服務站’,避免矛盾糾紛發酵后全部進入訴訟程序和后端社會治理,減輕了訴訟壓力,節約了社會資源,更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法就在身邊’。”金捷表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