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蘇環滬三市新年關鍵詞:產業強市、接軌上海、再出發
2018年的最后幾天,江蘇多個設區市召開了市委全會,總結過去一年的工作,為來年工作“劃重點”。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觀察到,江蘇各地也結合各自市情和發展實際,提出了一系列思路和構想。比如,與上海區域相鄰的江蘇三個市(蘇州、無錫、南通)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上均有所著墨。
長三角一體化在2018年上升為國家戰略,上海大都市圈“1+7”城市群構想也呼之欲出。其中,江蘇三市——蘇州、無錫和南通,從西、北兩個方向環繞上海,接軌上海優勢得天獨厚。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蘇州、無錫、南通三市的市委全會上,三市均在產業強市方面重點著墨,提到接軌上海、融入上海的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
從經濟體量上看,蘇錫通三市也是除偏居西南的省會南京外,江蘇經濟實力最強的“環滬三雄”。而作為“優等生”,蘇錫通也都認識到“再出發”的重要性。蘇州市委全會提出要有“歸零心態”,而無錫也意識到,要克服“守成心態”,開辟新境界。
“萬億”之后
2018年是無錫進入GDP“萬億俱樂部”后的第一年。
據無錫市政府官網,12月31日舉行的無錫市委全會透露,2018年無錫全年GDP將突破11000億元,凈增規上企業數、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數量等指標均居江蘇首位。
江蘇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李小敏在會上,形象地形容了2015年實施產業強市主導戰略以來,該市產業發展的新變化。
他說,無錫產業發展呈現出“體格”變壯、規模實力提升,“體型”變優、轉型升級加快,“體質”變好、質量效益改善,“體能”變強、發展后勁增強的良好態勢。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
李小敏表示,無錫市產業發展還存在投資支撐不夠、成本上升較快、外貿壓力凸顯、市場信心減弱、企業實力不強等“近憂”,以及創新成效偏低、要素制約突出、鏈條比例失衡、創投資本較少、未來布局不快等“遠慮”。
無錫市委全會也提出,要克服“守成”心態、確立“領跑”思維,在瞄準標桿、找到差距,追趕標桿、縮小差距,成為標桿、實現領跑中開辟新境界。
欲“重新出發”的還有江蘇GDP“第一城”蘇州。
據《蘇州日報》“蘇州圓桌”公號透露,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周乃翔在2018年12月底舉行的蘇州市委全會上提出,“我們要有一種歸零心態,主動把自己放在更高‘坐標系’,同更強的對手去競爭、去比拼、去較量。”
事實上,這并非周乃翔在公開場合首次提到“歸零心態”。
《蘇州日報》對此解讀稱,所謂“歸零心態”,并非否定過去,而是指在干事創業的過程中善于放空過去,不沉湎于已有成績,勇于翻篇,開創新局。
交通對接
而作為和上海大面積接壤的“橋頭堡”,蘇州也就2019年對接上海的工作進行了籌劃。
蘇州市委全會提出,要加速滬通、通蘇嘉甬、蘇南沿江城際、滬蘇湖等鐵路項目,積極推動蘇州高鐵北站的樞紐建設,爭取與上海虹橋站共同打造國家級高鐵樞紐。
要主動融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深化太倉港與上海港、寧波港—舟山港合作。
還有,滾動編制打通省界“斷頭路”年度計劃,加強蘇滬軌道交通對接,積極促成S1線與上海軌交11號線的無縫銜接。
而在上海北部,南通市委全會更是以大篇幅著墨于“上海北大門”建設。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交通對接方面,要推動滬通鐵路、鹽通鐵路加快建設,通蘇嘉甬鐵路盡快開工,全面對接長江南岸。
南通市委全會提出,要深化南通新機場規劃研究,爭取進入民航上位規劃、“十四五”期間開工建設。同時,推動北沿江高鐵南通段盡早開工,著力打造“軌道上的新機場”。
新的一年,南通還將確保海啟高速、錫通高速北接線等工程建成,加快形成“一環接蘇南、二環連浦西、三環通浦東”的高速路網體系。
沖刺者
澎湃新聞注意到,南通是“環滬三雄”中,唯一GDP不足萬億的城市,但也是江蘇最接近進入“萬億俱樂部”的城市。
在南通市委全會上,南通市委書記陸志鵬表示,2018年度南通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300億元,增長7.3%。
2017年,南通GDP為7750億元,穩居江蘇第四,僅次于蘇州、南京和無錫。陸志鵬表示,南通發展已進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進“萬億俱樂部”的沖刺階段。
他說,建設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和上海“北大門”,就是要以提升產業、城市、交通三大能級為關鍵支撐,全市域協同發展,打造“長江經濟帶面向太平洋的開放新門戶”。
陸志鵬表示,事業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2019年,將是南通的“重特大項目落地落實年”。
產業和交通對接不遑多讓,但論城市品質和能級,南通在江蘇“環滬三雄”中相對最弱。本次南通市委全會也多次提到了一個關鍵詞:“密度”。
陸志鵬說,在優化空間結構,提升城市規模方面,要堅持“畝產論英雄”,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經濟規模和效益持續提升,不斷提高經濟密度。
還有,要注重“精明增長”,圍繞建筑空間布局、體量高度等加強規劃引導,加大存量土地、低效資源盤活力度,不斷提高城市建筑密度。
同時,也要突出以人為本,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打造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不斷提高城市的人口密度。
南望上海,南通還提出打造沿江生態帶,招引一批重特大生態休閑、文化旅游項目,“使好山好水好風光與城市交相輝映。”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