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的地方·觀察員|楊波:城市中可以營造的生境花園
楊波搬到上海市內是去年,之前在崇明開展過自然保護項目。她說自己本身又是外鄉人,對上海市區以內的地方知道不多。然而,當談起自然、野生動物和城市的關系,以及大自然保護協會在上海做的“生境花園”,她一下子表達了很多。
之前,大自然保護協會(以下簡稱TNC)做上海城市保護項目設計的時候,出去交流項目想法,有人問我們說,上海也有野生動物嗎?或者說,上海也需要做自然保護項目嗎?當我們回答上海有野生動物,而且野生鳥類是主要類群,特別是遷徙性候鳥時,大家覺得以前都沒有關注過。
當TNC提及保護野生動物時,意味著保護城市的生物多樣性,也能夠幫助城市提供蔭蔽,降低溫度,緩解和適應氣候變化,為居民提供健康,休閑和美學等功能,幫助城市更加健康、富有彈性、適合居住時,大家說很少這樣考慮過。

全球城市發展實踐證明,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支撐城市繁榮的基石,自然生態系統作為綠色基礎設施,已經成為城市可持續規劃和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TNC的城市保護項目關注于提高城市生物多樣性及其生境,幫助提升生態系統服務,為城市提供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同時,建立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系,提升對于自然價值的認知,實現城市與自然的共贏。
我們尋求從科學規劃方法上提供生態布局的支持,從保護管理上提供實踐示范,尋求最佳管理實踐,從自然和人的關系角度,營造生境花園,讓更多的人關注身邊的自然,參與身邊自然的保護,為城市提供更多更好的生境,也多方參與營造更好的生態品質。

今天的選擇,根源在童年
其實,說到我與某一地方的關聯與記憶,我想到了故鄉遼寧盤錦的那些街道,那些變化。小時候,院子前面是大河,夏天和父母妹妹一起在河里洗澡,在河邊等著父親扎猛子摸大大的河蚌扔到岸邊;冬天在河上溜冰,和妹妹坐在父親的自行車前后座上,在冰面上行走,又快又穩。
院子前前后后的小溪,小河還有湖,那些都是活的,有生命的,有魚,有蝦,也有青蛙蜜蜂有花有草。那時候,岸灘是緩的,脫了鞋就能下水,岸邊的水草下很多魚,父親做的釣魚網,我和妹妹能在岸邊呆上很久。
還有許多下雨漲水后,我們想象的各種避險方案,包好了衣服,想著要是水淹過了大門,怎么跑出去。后來長大了再回去,那里都變成了房子和馬路,大河也變成了小河,小溪小河都不見了。再后來,走到哪里,看到河水都覺得是親切的,能說起很多小時候在河邊各種玩水的趣事,看到星空就想起夏天家人在院子里乘涼,扇著扇子防蚊子,那些頭頂的星星們,想起家人在一起的那些點滴。或許,地方已經變化了,但是自然的點滴都還在,記憶也都還在。

現在在城市保護項目里說到上海本地的動植物,有許多人也能說出很多小時候的記憶和故事,那些花草樹木,那些鳥蟲走獸。想來,大家與自然相伴成長的記憶也都是很深刻的吧。許多人關注自然,保護自然,也是希望孩子們可以體會到自然的這些樂趣,一起分享自然的故事,有自然的感覺傳承。
這樣交流下來,大家就覺得自然其實很近,自然保護其實也是身邊的事情。當然,做起來,行動起來,我們仍然需要很多的努力,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可持續發展的城市,不斷延續的自然故事,還有,我們。

城市中的自然保護:以生境花園為例
舉個生境花園的例子吧。生境花園項目的初衷是提升花園的生境功能,讓自然和周邊的人都能在花園里更好的棲息和生活。主要面向的中心城區,大家覺得自然保護好像都離自己很遠,所以我們以生境花園的形式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理念帶入小區還有校園等,帶到我們生活的周邊。
今年TNC和合作伙伴做了兩個?試點,一個改造了植物,一個改造了水塘,改造后,大家發現蝴蝶和蜜蜂的機會更多了,還經常可以看得見蜜蜂和鳥兒過來喝水,觀察與自然接觸的機會也多了。
我們把設計的理念和發現,也分享給參與活動和培訓的小朋友和大人們,大家都很喜歡,也有興趣。其實,生境花園,是倡導在設計和維護管理上融合野生動物們的考慮,比如盡量使用本地物種,杜絕外來入侵物種,減少農藥化肥使用,豐富植物群落,改善補充生境等,同時,也通過活動形式,增加周邊居民參與自然和接觸自然的機會,讓大家也更關注身邊的自然。

生境花園項目從科學工具角度出發,逐步提升對“生境”的認識,不論是對于生物多樣性保護還是對周邊小環境的生態影響,并且通過前期示范合作點的打造,提升認知以及示范,然后通過推廣和倡導的方式,讓更多的人使用生境花園的理念和方法,營造試點網絡。同時也通過開展豐富的活動,拉近周邊居民與自然的聯系,讓大家認識也樂享身邊的自然。現在我們也在和一個新的小區在溝通示范點合作事項。
我們想法很簡單,就是希望城市里的野生動物們有更多更好的生境,城市里的人也有越來越好的生態品質。生境,為野生動物;花園,為周邊居民。生境花園,為自然,為我們。2019年我們想扎扎實實把科學工具做好,把幾個示范點做踏實,就著點上的事情做一些小范圍的活動和倡導,做些試驗性的準備。
關于大自然保護協會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 The Nature Conservancy)成立于1951年,是國際上最大的非營利性的自然環境保護組織之一。TNC一直致力于在全球保護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陸地和水域,維護自然環境、提升人類福祉。
TNC目前在全球70多個國家及地區開展工作,TNC管護著全球超過50萬平方公里的1600多個自然保護區,8000公里長的河流以及100多個海洋生態區。
1998年,TNC受中國政府邀請進入中國,在陸地、淡水、氣候變化、海洋、城市等多個領域建立保護項目,并取得卓越成效。2009年,TNC中國大中華理事會成立,包括馬云、馬化騰、牛根生、吳鷹等一批中國知名企業家的加入,極大地推動了TNC在中國的生態保護工作進程。
關于“你的地方”
我們與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共同發起上雙城市項目之“你的地方”,以老地圖《上海行號路圖錄》為基底,向你征集探究城市的方案。我們提出了基于《上海行號路圖錄》的一系列地方或線索(地方庫1 地方庫2 地方庫3)。期待你能針對其中之一,提交一個可實施的探究方案(點擊下載報名表及參考手冊);在此之外,以行號圖為生發點,你也可提交其他感興趣的地方或線索,以及對應的考察形式。
在提交完善方案的基礎上,我們將支持你以各種創造性的手段,用兩個月的時間,完成對“你的地方”的探究,并把你的成果呈現給更大范圍的、生活在同一個城市中的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