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落地有聲|AI+游戲:大模型讓角色有了記憶和情緒
編者按:由ChatGPT引發的大模型熱已一年有余,圍繞大模型創業的公司也如雨后春筍,技術最終要為產業所用才能創造價值,當大模型落地千行百業,能夠發揮怎樣的價值?澎湃科技走進產業一線,訪談創始人、專家、投資人,調研大模型落地產業現狀。本文為游戲大模型訪談。
當新興科技巨頭OpenAI推出的聊天式機器人ChatGPT橫空出世,生成式AI(人工智能)、大模型迅速擴張至各行各業。站在科技前沿的游戲行業,不可避免地掀起了“游戲+AI”的浪潮,如何看待新興的大模型技術,又該如何調整自身順應技術浪潮的方向?
近期,澎湃科技(www.kxwhcb.com)對話巨人網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巨人網絡”)AI 實驗室負責人丁超凡。巨人網絡集團AI 實驗室成立于2022年底,2023年以來,該公司董事長史玉柱曾多次強調,AI對未來有巨大影響。據了解,史玉柱在巨人網絡內部講話紀要中明確表示,“游戲+AI”會是大勢所趨,也是未來該公司的重點布局所在。他認為,未來游戲行業的第一個出路就是“游戲+AI”,AI能把玩家進行細致分類,為每一位玩家打造不同的玩法,匹配不同的數值。該公司是國內游戲行業首批完成備案的企業之一。
丁超凡認為游戲公司做角色扮演大模型有先天的優勢,有場景有數據,“游戲本身就是一個極佳的大模型應用場景,我們是先有釘子再造錘子。”
以下是澎湃科技與巨人網絡AI 實驗室負責人丁超凡的對話:
“游戲是極佳的大模型應用場景”
澎湃科技:巨人是基于什么契機,開始研發游戲大模型?
丁超凡:主要是出于產品和用戶的需要,我們是“先有釘子再造錘頭”,大家都在說產品市場契合(PMF),我們已經有游戲產品,這就是很好的大模型垂類場景。
澎湃科技:你們研發大模型具體有哪些優勢?
丁超凡:我們最核心的優勢是數據。巨人網絡到現在已經有20年的歷史,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可以幫助我們大模型研發速度更快。從2023年七八月開始準備,決定開發大模型到組建團隊,再到項目初步成型,我們用了大約半年的時間,在2024年2月完成大模型GiantGPT的備案。
澎湃科技:用了大模型技術后,游戲產品有了什么變化?
丁超凡:加入大模型后,主要的亮點在于游戲的角色演繹、情景推理還有Agent(智能體)的長期記憶。首先,在角色扮演這部分,大模型讓角色有了不同的說話風格,讓游戲角色實現擬人化,達到千人千面NPC的效果。比如張飛的形象是粗獷的,那么特定的說話風格上可能會比較豪放。此外,大模型讓游戲人物有了情緒能力,比如重復用多次問AI NPC同一個問題,NPC也會煩,更接近真實的人。
此外我們并不局限于開發智能NPC(非玩家角色)對話功能,現在已經與AI Agent結合,讓游戲內AI具備長期記憶能力,Agent最終能記住玩家的喜好、性格。
其實大模型技術在游戲中的應用已經很廣泛,開始能夠創造新的游戲玩法。我們在一款游戲中推出了行業內首款基于大模型推理的原生AI玩法,這種玩法如果沒有大模型的能力就無法存在。
澎湃科技:大模型的“幻覺”對游戲產品有影響嗎?
丁超凡:這點在游戲行業很特殊,有幻覺問題對于游戲某種程度上反而是有益的,這樣更隨機和發散,可以為玩家每一局都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我們現在正在探索將AI與推理社交結合應用于游戲,通過和AI對話思考、斗智斗勇,“幻覺”問題帶來的模糊性反而增強了游戲的可玩樂趣,玩家對技術邊界的接受度也提高了不少,同時避免了由于快速且連續推理帶來的高推理成本,這是游戲領域應用AI的天然優勢。
“未來兩三年推理成本很可能下降百倍”
澎湃科技:你們認為,大模型商業化有哪些難點?
丁超凡:AI產品在商業化落地上面臨挑戰,比如有5%的重度用戶消耗了85%的Token。研發成本高,僅靠少量訂閱費難以覆蓋成本。受限于目前的推理成本,很難面向所有玩家開放,如果要向全民開放,推理成本會是一個天文數字,而產品必須考慮ROI(投資回報率)。大模型商業化落地另外一個難點在于存在技術邊界,比如在某些對于準確率要求非常高的場景,不能出現幻覺問題。
澎湃科技:你們如何解決這些難點?
丁超凡:對于推理成本,目前可以通過一些技術手段來減少硬件需求、緩解計算壓力,根據具體場景選擇優化策略。我們認為,未來兩三年推理成本很有可能會下降百倍以上,另外目前端側上已經有不錯的適配的小參數模型。當邊際成本減少,會讓更多商業模式成立。我們不認為推理成本在未來會是阻礙AI商業化落地的瓶頸,要跳出傳統框架去思考未來受益的業務。
現在很多行業說商業化很難落地,存在技術的邊界問題等,實際上就是因為模型推理能力不夠。相較通用大模型,垂類大模型在商業化上可能更好實現。我們預測,未來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行業大模型,只是時間問題。
澎湃科技:除了推理成本外,還需要哪些投入?
丁超凡:主要投入還是在算力和人力成本上。今年我們在技術上有兩方面突破:AI Agent和多模態。多模態提供了更自然的人機交互形式,現在行業內還缺少一個殺手級應用產品,但我們相信這個應用一定將基于Agent所構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