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風從海上來,這片綠色草坪響起了口琴聲
明月當空,微風輕拂,1200多位觀眾打著蒲扇、翹著腳聽音樂,現場儼然一個露天草地派對。這樣松弛、愜意的一幕,發生在上海夏季音樂節。

松弛的戶外現場
7月5日,年逾六旬的意大利口琴大師詹盧卡·利特拉,和張櫓執棒的上海交響樂團,在上海城市草坪音樂廣場舉辦音樂會。音樂會以“風從海上來”為名,浪漫又詩意。
“很高興又能回到上海了。這個電話,我等了十年!”收到邀約時,詹盧卡很興奮,如今終于踏上這片久違的土地。

演出現場
柴可夫斯基的《圓舞曲》活潑輕快,普契尼的弦樂挽歌《菊花》纏綿委婉,兩首浪漫主義的大師經典之作,為炎熱的夏日之夜平添了一抹清涼。
意大利傳奇作曲大師莫里科內的旋律也在現場響起,帶觀眾穿行于《西部往事》《美國往事》《戰火浮生》《天堂電影院》等經典電影音樂中。
詹盧卡希望,通過莫里科內的電影音樂喚起觀眾的回憶,也希望他們能夠發現口琴的獨特魅力,像曾經的他一樣愛上這件樂器,“作為一名意大利演奏者,我希望能融入一些意大利元素。其次,莫里科內的音樂情緒飽滿,口琴的音色恰能表達其中蘊含的情感。”

演出現場
《皮亞佐拉協奏曲》則串聯阿根廷作曲家皮亞佐拉的三首代表作:《再見了爸爸》《遺忘》《自由探戈》。皮亞佐拉不僅是作曲家,還是一位班多鈕琴獨奏家,“其實,口琴、班多鈕琴、手風琴同屬于一個家族。聽眾會發現,口琴演奏的那段音樂,與班多鈕琴演奏的原曲非常相似,熟悉而親切。”
在踏上口琴之路前,詹盧卡有17年中提琴的演奏經驗,并在這個領域打響一定知名度。為什么會突然愛上口風琴?竟然和爵士音樂家圖茨·蒂勒曼斯有關聯。
這位音樂家以出神入化的口琴演奏、嫻熟的吉他和口哨技巧聞名世界。1980年代,圖茨來意大利演出,在一個歡迎晚宴上,15歲的詹盧卡目睹他為一位意大利歌唱家伴奏,“我被他的演奏深深震撼,仿佛墜入愛河。”
那時,口琴還沒有在音樂學院設專業。1992年,他開始尋找和學習這件樂器。互聯網剛剛興起,他利用網絡盡力搜索著有關口琴的信息,漸漸和口琴綁在了一起。
后來,意大利也開始舉辦一些口琴協奏音樂會,詹盧卡開始創作和改編口琴音樂作品,包括改編莫里康內的作品。經過多年努力,圣塞西莉亞音樂學院已經開設口琴專業。
多年前,詹盧卡曾因一個爵士樂演出來到上海。如今,他再次踩在上海的土地上。不過,兩次都很可惜,他只能在車上匆匆看兩眼,還沒有真正體驗這座城市,“上海太大了,可能我只看到百分之一。”

演出現場
2014年,位于黃浦區的上海城市草坪音樂廣場,首次成為上海夏季音樂節的戶外場地,彼此已經相伴走過十年。十年來,這片搖曳著微風、響著蟬鳴的綠色草坪上,上演了古典、民族、搖滾、流行等不同音樂風格的演出,引來無數上海市民“打卡”,也成為上海城市音樂生活的一道美麗風景線。

演出現場
7月5日-12日,今年的上海夏季音樂節有7場草坪音樂會,每天不重樣:爵士上海大樂隊將牽手爵士歌手劉可夫、爵士女伶陳胤希,帶來老上海的綺麗慢歌;手風琴演奏家西多羅娃將與上海友人室內樂團聯袂,上演手風琴三重奏;意大利薩克斯四重奏將以電影《美麗人生》為主題,上演影片同名配樂;兩位“00后”古典新星金郁礦、王雅倫,將與新古典室內樂團一起奏響青春力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