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兩名初中生相繼因腦膜炎去世,腦膜炎奈瑟菌究竟有多危險?
近日,西寧市湟中區第一中學的師生們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籠罩在了悲傷之中,該校2名學生因腦膜炎去世的消息引起了廣大網民的關注。

7月3日,西寧市湟中區教育局、湟中區衛生健康局發布《關于湟中區第一中學2名學生因病死亡相關情況的通告》。通告稱,6月5日,湟中區第一中學八年級(5)班一名學生馬某某因腦膜炎奈瑟菌感染,于青海省婦女兒童醫院搶救無效死亡;6月26日,湟中區第一中學八年級(5)班學生嚴某某同樣因腦膜炎奈瑟菌感染,于青海大學附屬醫院搶救無效去世。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有哪些特征?又該如何避免疾病的進一步傳播?針對這一疾病的特征與防控,一起聽聽華山感染專家們怎么說……
專家觀點速遞
張文宏 教授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
在實施疫苗普遍接種后流行性腦膜炎引起的死亡病例已經大幅度下降。
一旦發生病例后,應該立即對于該病例的疫苗接種史與細菌血清型進行評估與檢測,對引發這一當前少見的傳染病予以充分重視,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其次要對病例的接觸者進行細致觀察和預防性治療,以免病例的進一步傳播造成大面積的傳染和疾病死亡。
王新宇 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在我國被列為乙類傳染病,雖然近年來報告的病例數并不多,但由于其具有烈性傳染病的兩個特征:傳染性強和病死率高,因此一旦發生聚集性病例報告時絕對不應忽視。
腦膜炎奈瑟菌與其他細菌不同之處在于其特別容易造成中樞感染和誘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臨床病程進展快速是造成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人類為了應對其造成的危害,一面通過抗生素來治療患者和對密切接觸者進行暴露后的化學預防來阻斷疾病的傳播,同時通過疫苗在人群中的大規模接種來形成群體免疫以使整個人群獲得免疫保護。然而由于腦膜炎奈瑟菌多種多樣的血清型,以及多糖疫苗保護的局限性,目前采用的疫苗還不能稱得上完美,期待更為廣譜高效的流腦疫苗。
對于感染病臨床專業人員來說,對于此次青海西寧的兩個病例,我們在痛惜患者逝去的同時,更需要提高警惕,做好發熱伴中樞神經系統癥狀患者的監測工作,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在盡可能降低病死率的同時避免疾病的進一步傳播而造成的更大危害。
腦膜炎奈瑟菌有多危險
對于感染了腦膜炎奈瑟菌(又稱腦膜炎球菌)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可怕的經歷。
腦膜炎球菌腦膜炎(又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容易感染既往健康的年輕人。該病進展非常迅速,可以在數小時內致死。其臨床表現包括重度休克、皮下出血、牙齦出血、四肢血管的血栓形成,譫妄以及導致在24小時內死亡的昏迷。

腦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皮膚瘀斑
如果感染未得到適當治療,則死亡率非常高;即便是成功治療的病例,長期后遺癥也可以很嚴重。腦膜炎球菌病病死率居高不下,主要是因為難以有效治療常由該菌內毒素誘導的迅速進展的循環衰竭。
腦膜炎奈瑟菌可造成地方性和流行性感染。在整個人群普遍易感時,可以在短時間內造成暴發。腦膜炎球菌感染的大多數病例是兒童和青少年。
腦膜炎奈瑟菌的生物學特點
腦膜炎奈瑟菌是一種細菌性病原體,是革蘭陰性雙球菌,具有抗吞噬作用的莢膜。

帶有菌毛的成對排列的腦膜炎奈瑟菌
腦膜炎奈瑟菌可根據不同的莢膜多糖細分為血清群。八個血清群最常引起人類感染(A,B,C,X,Y,Z,W135和L)。

腦脊液涂片可以看到多核細胞內大量細菌
腦膜炎奈瑟菌僅感染人類。腦膜炎球菌感染的病理生物學與鼻咽定植和多種毒力因子有關,腦膜炎奈瑟菌在鼻咽表面定植是發生全身感染的先決條件。
我國腦膜炎奈瑟菌的流行情況
我國曾是A群腦膜炎球菌病腦膜炎球菌病高發國家,記載發生過5次全國性A群腦膜炎球菌病流行,各省份均有腦膜炎球菌病病例報告。20世紀80年代隨著A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AC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并廣泛使用,腦膜炎球菌病發病率大幅下降。
然而,令人感到不安的是我國安徽省2003年至2005年暴發了新的血清群C群腦膜炎球菌病(72例中有10例暴發)。分子鑒定發現此菌株(序列類型-4821)不屬于任何之前報道的序列類型,形成了一個新的高毒力的譜系。
2010年以來,我國腦膜炎球菌病報告病例主要分布在新疆、河北、安徽、四川、貴州和廣東等省份,主要流行和病例發生季節為冬春季。各年齡組人群均有腦膜炎球菌病病例報告,主要發生在<15歲人群。<5歲兒童具有較高發病率,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尤其是6月齡至2歲的嬰幼兒。不同菌群腦膜炎球菌病病例構成隨時間呈明顯變遷趨勢,A群腦膜炎球菌病病例構成總體呈減少趨勢,C群腦膜炎球菌病病例構成呈先增加后減少趨勢,B、W群和其他群(包括未分群)腦膜炎球菌病病例的構成則呈上升趨勢。
此次青海病例的血清群和基因型有待進一步的檢測和明確,如果是A,C群中的一種,則應當對當地的接種情況進行評估,如果是非A,C群的流行則提示可能需要擴大現有流腦疫苗的血清群類型以覆蓋的相應血清群,如果是全新的流行株則更需要密切監測和深入研究該菌株的致病和傳播特性。
多種多樣的臨床表現
急性腦膜炎球菌病最常表現為3種綜合征:腦膜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腦膜炎伴腦膜炎球菌血癥,以及不伴腦膜炎臨床證據的腦膜炎球菌血癥。

細菌越過血腦屏障造成腦膜炎癥和腦脊液改變
腦膜炎奈瑟菌所致腦膜炎的典型初始表現包括平素體健的患者突然出現發熱、惡心、嘔吐、頭痛、注意集中力下降和肌痛。
肌痛可能是一個重要的鑒別癥狀,偶爾可出現非常劇烈的疼痛,這種疼痛通常比病毒性流感中的肌痛更嚴重。疾病進展通常相當迅速,可在數小時內從健康轉變為嚴重疾病。
腦膜炎奈瑟菌感染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為了做出診斷,需要對該病保持高度懷疑并仔細尋找疾病線索,特別是在本地沒有發生流行的情況下。
生命體征常顯示為血壓降低和脈搏加快。應加強搜尋瘀點和瘀斑。體格檢查還應包括腦膜刺激征。然而,缺乏腦膜炎體征并不能排除全身性腦膜炎奈瑟菌感染的診斷。
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炎和腦膜炎球菌血癥常導致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以及暴發性紫癜。

流腦患兒皮膚的瘀斑
在腦膜炎奈瑟菌性腦膜炎患者就診時或更多是在疾病恢復期有可能出現多種并發癥,包括免疫復合物相關的并發癥,如關節炎、胸膜炎、血管炎和心包炎。
早期診斷對腦膜炎球菌病患者的治療非常關鍵。所有突發發熱性疾病的患者(特別是有瘀點和/或腦膜刺激征的患者)的鑒別診斷都應考慮到腦膜炎球菌感染。疑似細菌性腦膜炎時,在等待腦脊液細菌生長、分離鑒定及藥敏結果期間,應對患者予以覆蓋最可能病原體的經驗性治療。
對于疑似細菌性腦膜炎的治療,推薦在等待細菌分離鑒定及藥敏結果時給予第三代頭孢菌素(如頭孢曲松)并聯合萬古霉素。
血管系統衰竭和休克是腦膜炎球菌疾病的常見早期表現,血管活性藥物和積極的補液治療是處理膿毒性休克所必需的。預防暴發性紫癜的關鍵在于早期積極地進行抗生素治療和血管灌注支持。部分病例可能需要對病變進行手術清創和皮膚移植。手指/足趾或肢體深部壞死可能需要截肢。
如何預防腦膜炎球菌感染
腦膜炎奈瑟菌感染的預防方法包括在識別指示病例后的抗生素化學預防、在疑似或確診腦膜炎奈瑟菌感染患者開始接受有效抗生素治療后持續24小時采取飛沫傳播預防措施、暴露前進行疫苗接種,以及避免危險因素。
由于密切接觸者中繼發病例的發生率在指示病例起病后不久最高,所以應盡早(最好在確認指示病例后24小時內)給予抗生素預防。在暴露于指示病例后14日以上給予化學預防很可能作用有限,甚至沒有作用。化學預防可以選用利福平、環丙沙星和頭孢曲松。
對于侵襲性腦膜炎奈瑟菌疾病患者,采用頭孢曲松或其他三代頭孢菌素之外的其他藥物進行全身治療不能可靠地根除鼻咽部攜帶的腦膜炎奈瑟菌。因此,如果采用其他藥物治療,則患者應在出院前接受頭孢曲松來清除鼻咽部攜帶菌,以防止隨后將病原菌傳播給密切接觸者。
(原題為:《兩名初中生相繼因腦膜炎去世!腦膜炎奈瑟菌究竟有多危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