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涉案金額超3000萬元,寺庫再遭消費者聲討

“價值幾千元,近萬元的奢侈品在平臺下單一年后既不發貨也不退款!”近日,電商平臺寺庫因不發貨不退款等問題再遭消費者聲討。值得注意的是,社交媒體上,關于寺庫“不發貨不退款”的吐槽不少。過去兩年,有關寺庫的許多重大問題也不時出現在各大媒體的報道之中。
消費者怒斥寺庫是詐騙平臺
7月3日,消費者何先生向媒體爆料稱,他本人于2023年8月在寺庫買了一雙某奢侈品牌的鞋子,價值3000多元,但快一年時間了,商品不僅沒有發貨還無法申請退款。
據何先生描述,下單前平臺內是顯示有貨的,但是過了兩三個月遲遲不發貨,隨后便申請了退款,但每次申請平臺都顯示在處理中,直至昨日事件都沒有得到一個合理的回應。
何先生表示:“這件事最可恨的就在于,我花錢買了東西,平臺不發貨不退款,還要求消費者強制換貨,換的是完全沒人要的東西。這種行為完全屬于欺詐消費者,并且向監管機構投訴也沒有用。”
有記者查詢發現,該事件并不是個案,在社交媒體上,眾多消費者曝光了自己的受害經歷,并且受害時間更久,涉及金額更大。多位消費者表示,這種情況在三年前就已經發生了,受害金額少的幾百元,多的高達上萬元。有人為此起訴了平臺,但法院判決書都下來了,平臺還是不予退款。
此外,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搜“寺庫”就能發現有超過2萬條投訴,大多數是關于“下單不發貨不退款”等問題。從反饋來看,大多數消費者對于退款都不再抱有希望。
兩次收到退市警告,卻仍在搞促銷
作為一家奢侈品電商平臺,近年來寺庫可謂是負面消息纏身。
天眼查顯示,北京寺庫商貿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4月,法定代表人為李日學,注冊資本1000萬元人民幣,實繳資本200萬元,經營范圍含寄賣服裝、鞋帽、首飾、日用品等。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李日學(持股90%)和黃朝暉(持股10%)共同持股。寺庫主要業務涉及奢侈品網上銷售、奢侈品實體體驗會所、奢侈品鑒定、養護服務等主營業務。此外,寺庫自稱是中國最大的線上線下精品生活方式平臺,已擁有中國25.3%及亞洲地區15.4%的高端市場份額;在線下,則于北京、上海、成都、青島、天津、廈門、香港等地中心地段開設了實體體驗店。
2017年,號稱國內“奢侈品電商第一股”的寺庫登陸納斯達克,迎來高光時刻。然而登陸二級市場的寺庫并沒有一路高歌,反而日漸式微,其股價從最高的15美元,跌至不足0.5美元,逐漸走到了退市的邊緣。
2021年12月,寺庫曾發公告稱,由于連續30個工作日股票收盤價低于1美元,公司收到納斯達克的退市警告。2023年11月17日,寺庫發布公告稱,其于2023年11月14日再次收到納斯達克退市通知,并計劃請求聽證。據悉,寺庫第二次被警告退市的原因,是因為一直沒有提交2022年的財報。該司最近一次的財報還停留在2022上半年,財報中的數據顯示,上半年總營收為11.64億元,同比下降23.69%;凈虧損擴大至8.165億元,上年同期凈虧損則為3980萬元。
另外,據天眼查統計,寺庫近年來涉訴案件超過上百條,案由大多為買賣合同糾紛、網絡購物合同糾紛,累計被執行金額高達3757.6萬元。由此可見,曾經的“中國奢侈品電商第一股”如今已深陷經營危機的泥潭。
但令人感到疑惑的是,目前,寺庫APP仍在正常運行,“包包”、美妝、鞋類、衣物等產品仍可正常購買,并且在商品頁面還標注著“現貨秒發”等字樣。與此同時,各大節日活動寺庫也沒落下。618大促已過去半個月,寺庫APP上至今仍掛著相關的字樣。進入7月,寺庫更是推出了名為“707周年慶”的活動,海報上寫著“滿2000返300、滿3000返600”等字樣,折扣力度驚人。
對此,不止一位消費者對記者表示:“為什么寺庫還不關停?這么多年過去了,這么多受害案例擺在眼前,但這個APP居然還可以照常運營,不知情的消費者仍然會在平臺上購物,這也就意味著每天都有新的受害者增加,這簡直是冠冕堂皇的詐騙。這個時候買,就等于送錢。”
據悉,寺庫法定代表人李日學曾在公開場合暢談“百年企業”的宏偉愿景。但如今看來,這個愿望怕是很難實現了。(伍世豪)
綜合自 | 每日經濟新聞、紅星新聞、極目新聞、上游新聞、藍鯨財經、澎湃新聞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