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農村金融現狀調查:看不見的“村村通”

廣東陽江對岸村黨群服務中心內,擺放的“粵智助”機器和中國建設銀行投放的設備。
【編者按】
農村金融一直以來都是普惠金融的重點領域。由于“三農”的復雜性,農村金融的發展模式及面對的挑戰也與以服務城市中小企業為主的普惠信貸主體差異巨大。
近幾個月來,記者走訪了東中西部八個省份的廣大農村地區,與政府部門、金融機構、農業產業公司、基層干部、一線業務人員、農村居民等進行了廣泛交流,通過探尋一線實際情況,找尋未來農村金融發展方向。
本期報道以“助農取款點”這一農村金融的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為切入點,觀察農村金融的現狀和挑戰。
文明路,廣東省茂名市茂南區羊角鎮中心最繁華的一條街道。在不到100米的路上,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下稱“郵儲銀行”)、茂名農商銀行三家金融機構的網點匯聚于此。
作為專門服務本地農村的銀行,茂名農商銀行在羊角鎮的這家網點,從櫥窗玻璃到營業廳內的立牌、墻上的掛牌,放眼看去全是各種貸款產品的介紹。
緊挨著郵儲銀行的一家藥房,門口的墻上掛著一個銘牌,顯示它還是郵儲銀行的“農村普惠金融支付服務點”。記者進去時正值中午,不到10分鐘的時間就有三位從周邊村子過來的老人取現金。店員翻著密密麻麻的登記本告訴記者,多的時候一天有四五十位老人拿著他們的社??▉淼昀锶‖F金。
這家藥房的街對面是羊角鎮黨群服務中心,門口也掛著一塊銘牌,上面寫著“中國工商銀行普惠金融服務點”。進到大廳,除了有一面墻上貼了些宣傳工商銀行助農金融產品的標語外,沒有工商銀行的柜臺,也無相關工作人員。羊角鎮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工商銀行只在這里掛了個牌子,不開展業務。
當記者歷時數月,從東南到西北走訪全國多個省份的農村地區,以試圖了解經過十余年的大力推動后我國農村金融現狀如何,發現茂名羊角鎮的這條文明路正在呈現的,正是當下農村金融的一個“縮影”。

2024年3月,廣東茂名羊角鎮一家藥房內,前來郵儲銀行普惠金融支付服務點取款的老人已登記了滿滿一頁。
金融基礎設施名稱不一
我國從國家層面推動普惠金融發展已十余年,由農業、農村、農民組成的“三農”從一開始就是普惠金融服務的重點對象。十余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從省市到縣鄉村,自上而下推動農村金融發展已取得重大成績。
簡單來說,普惠金融在農村的落地形式主要包括四方面:存、轉、取、繳等基礎金融服務;以銀行為主面向“三農”推出的各種貸款產品;農業保險;面向村民的金融知識宣傳普及。其中,承擔著基礎金融服務可得性重任的金融基礎設施,是此次記者觀察的重要窗口。
這項農村金融的基礎設施,在不同地區不同機構有不同的稱呼。比如河南蘭考,我國第一個經國務院批復設立的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在鄉鎮設立了鄉級普惠金融服務中心,村里則叫普惠金融服務站。各家銀行還和村子里的商店合作,掛一個寫著“農村普惠金融支付服務點”的牌子,許多地方也叫“助農取款點”。
顧名思義,這些助農取款點在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用途,是為那些不會用手機支付、去銀行網點不便的老人支取現金。記者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如今農村參保的60歲以上老人,每月都會有一筆養老金。離縣城或鄉鎮較遠的村子里如果有助農取款點,老人們隔一兩個月就會拿著自己的社保卡去村里的取款點取出現金供日?;ㄤN。
在大多數地方,助農取款點的合作銀行就是當地給老人發放社保卡的發卡行。在蘭考,中國農業銀行是該縣農村老人社??ǖ闹靼l卡行,因而下面村子的助農取款點主要由中國農業銀行設立。在茂名羊角鎮,郵儲銀行承擔了這一角色,而隔壁的高州市,則由高州農商銀行負責。它們就像一個個毛細血管,將銀行網點無法覆蓋的村子連接了起來。

2024年3月,蘭考數字普惠金融小鎮,一條街上有7家銀行在此設立了普惠金融網點。除中國農業銀行外,其他銀行網點都未運營。田牧 攝
在官方文件里,這是普惠金融“村村通”工程的一部分,又被描述為打通農村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村村通”工程通常都是各級政府或者金融監管部門提要求、下任務、納入考核,銀行是實際落地執行的一方。記者從蘭考縣金融管理部門獲得的文件中看到,村級普惠金融服務站實行主辦銀行制度,銀行負責提升服務站硬件設施、開展業務培訓。廣東全省在目前新一輪的“村村通”工程中,以縣為單位,各轄區內的普惠金融服務點由當地農商銀行負責出人出設備,成本自擔。

2024年3月,蘭考縣三義寨鄉,中原銀行設在當地的一個網點撤銷,拆下來的普惠金融服務點招牌留在房東院子里。
廣東多地農商行人士告訴記者,以前的普惠金融服務點用的是小型POS機,設備成本數百元。如今新一輪設備升級,投放的“粵智助”機器比家用打印機還要大,成本上萬元。記者在茂名轄內多個農村走訪發現,“粵智助”的線上功能比傳統POS機多了許多,比如查征信等,但卻不能取現金。這使得只投放了“粵智助”的普惠金融服務點,無法提供農村老人最常用的取現服務。
據記者了解,銀行在農村地區設立普惠金融服務站或助農取款點,主要有兩種合作形式。一是與各村委會合作,將設備放置于村黨群服務中心,村委會工作人員負責村民日常金融服務。二是與村里的商店合作,店主接受培訓后為村里的老人辦理轉賬、存取款等服務。
記者走訪的全國50多個村子中,大多助農取款點設在村里的商店。這種方式成本低,也更符合村里日常的生活狀態。而一些設置在村委會的普惠金融服務站,兼職的村委會工作人員難以做到時刻為村民提供金融服務。
記者在河南蘭考、廣東茂名和江門、浙江麗水等地走訪的五個設在村黨群服務中心的普惠金融服務點,就因為或關門或相關人員不在崗而無法及時提供服務。
“村村通”里存盲區
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村村通”工程,像一條條蜿蜒進鄉間的柏油馬路一樣,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站在農村遍地開花,極大方便了農民獲取日常金融服務。
2016年12月獲批設立全國首個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的蘭考縣,根據記者獲取的官方文件,下轄的464個行政村都已設立了普惠金融服務站。江西吉安作為正在推進中的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目前在全市布設的助農取款點、保險“三農”服務站等超過3000個。中國建設銀行河南省分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旗下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已覆蓋河南省內超4萬個行政村。
這些數字代表了過去十余年來政府部門和銀行支持農村地區金融服務覆蓋面不斷提升的切實成績。但記者實地走訪調研后發現,優異成績之外還存在另一面。即使在多個國家級普惠金融試驗區,真正的“村村通”、“全覆蓋”也并未實現。
蘭考縣三義寨鄉范臺莊村口的文靜副食超市門口掛著一個牌子,顯示它是中國農業銀行設立的農村普惠金融支付服務點。除了助農取款外,店主還會收集村民的貸款需求上報到銀行。沿著范臺莊村一路往北,位于黃河邊上的夾河灘村,黨群服務中心辦公桌上放置著一塊“普惠金融”桌牌,記者前去詢問時,值班的老干部卻說不清“普惠金融”具體可以做些什么。村子里一家小賣部的老板表示,夾河灘村沒有類似文靜副食超市那樣的助農取款點,要想取現金得到附近設了點的村子去。
類似情況在記者走訪的地區普遍存在。
2022年9月,浙江麗水獲批成為國家級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記者在麗水下轄的松陽縣、景寧畬族自治縣走訪看到,兩地農村除當地農商行網點外,還有不少如建行、農行、郵儲銀行、浙江稠州銀行等設立的普惠金融服務站,大多都與商鋪合作,可見性很高。
麗水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這樣的地理環境下,大多數農村也處于山中,許多村子交通極為不便,驅車需要翻十多個山頭才能到達,銀行網點更是相距甚遠。理論上,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對于身處大山中的老人們來說是最為迫切的。記者在麗水走訪發現,普惠金融服務站大都設在人口較多交通集中的中心村,以覆蓋周邊臨近村子,并未實現真正的“村村通”。

景寧縣大均鄉,剛開業不久的“麗水普惠金融之窗”。
麗水許多農村地區呈現“空巢”現象。處在大山深處的景寧縣葉謝村,總共有60余戶,但據村里兩位老人說,常年居住在村里的只有5戶,其他村民都已搬到了縣城或去外地打工。葉謝村沒有小賣部,每周會有商販開車載著日用品來村里售賣。金融服務站自然也沒有,要取錢就得去鄉里的銀行網點。
從葉謝村翻幾個山頭,就到了大地鄉。公開信息顯示,大地鄉戶籍人口6769人,常住人口512人,占比7.5%。記者了解到,留守群眾基本為60歲以上老人,有些村子已經徹底無人居住。
郵儲銀行在大地鄉設有一個網點,但一個月只營業兩天。網點旁邊有一個中國郵政設立的金融服務站,供老人們日常取現金用。但在記者到訪時,站點工作人員無奈地表示,POS機自去年10月故障后一直未修好,相應業務不得不暫停辦理。
機器設備維護不及時在記者的走訪過程中經常遇到。
蘭考縣崔園子村的普惠金融服務站設在村委會,記者3月初到訪時村干部表示,POS機已經壞了一個多月,還沒修好。茂名高州市柏橋村黨群服務中心里的一臺價值近萬元的建行金融服務設備,在3月下旬記者到訪時貼著一張機器故障無法使用的字條。
需要強調的是,在記者走訪的十余個縣市里,蘭考和麗水在金融服務覆蓋面上已經做得相對很好。而在許多地方,由于人口流失、銀行成本負擔重等諸多原因,許多助農取款點正在消失。景寧農商行下屬網點的一位信貸經理告訴記者,這幾年周邊不少村子的普惠金融服務站被撤銷或不再運營。吉安金融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也向記者透露,近年來吉安轄內的普惠金融服務站也在進行整合,數量有所減少。
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在今年初回復記者的問題時也指出,“由于建設助農服務點成本高、收益低、缺少資金支持、入不敷出,部分地區助農取款點正逐步減少,農村支付供給的可持續有待提高”。
“形式主義”兩面觀
客觀來說,上述問題的形成主要與農村地區實際環境的變化有關,個別地方機器設備故障導致的無法運營只是臨時的“堵點”,在已經建成的數十萬農村金融服務站點中也算瑕不掩瑜。但如報道開頭提到的茂名羊角鎮從未實際運作過的“中國工商銀行普惠金融服務點”,或更值得重視。
在對多位不同地區的金融機構負責人、政府工作人員的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了各種普惠金融服務站點的建設考核體系。
如上文所述,這些站點的落地執行方主要是銀行。工農中建郵儲等全國性大行,一般是從央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原銀保監會)等上級金融監管部門領任務,然后再層層分解,最終落實到各個縣支行。地方政府則主要要求以本地農商行、農信社為主體,建設普惠金融服務站。一些重視普惠金融工作的地方,如蘭考、麗水、吉安等國家級的普惠金融試驗區,也會向轄內的其他股份行、城商行等分派任務指標,以期更快、更多地完成“村村通”工程。
農商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等本身在農村就有密布的網點,建設這些站點更容易,也能一定程度上與自身業務形成有益聯動。但對于主要面向非農地區的銀行來說,這項任務可能就成了吃力不討好的活兒。進而在基層落地過程中,一些銀行為了完成指標要求,就以只掛牌子不辦業務的“形式主義”來應對。
4月下旬,記者在甘肅天??h陽山村、永登縣三岔村兩個便民金融服務點詢問后得知,這兩個由當地農村信用社設立的服務點也都是只掛了牌子卻不辦業務。

甘肅天祝縣陽山村,一個只掛了碩大牌子卻并未實際運營的便民金融服務點。
此外,一些地方漂亮的普惠金融服務點,象征意義大于實際用途。
景寧縣大均鄉有豐富的旅游資源,鄉政府、黨群服務中心等建在漂亮的游客服務中心和旅游景點旁。街道古色古香、商鋪林立。不僅如此,大均鄉還是景寧縣乃至麗水市有名的普惠金融考察點。記者在4月上旬到達時,正趕上麗水市普惠金融之窗剛剛在這里落成。
從大均鄉景區入口進去,沿街一排商鋪中有三家不同銀行掛牌合作的農村金融服務站。記者詢問了兩家商鋪的主人,外地游客基本都使用微信、支付寶等付款,幾乎沒人會取現金。而本地人的社保卡與景寧農商行合作,其余兩家站點實際使用率有限。而剛剛開業、裝修精致的麗水普惠金融之窗,記者在上午10點鐘到達時,卻看到大門緊閉,無人值守運營。
在蘭考縣離城區不遠處,已經建成了近三年的蘭考數字普惠金融小鎮顯得蕭條。這里營業的各類主體不過十余家,大多數的屋子還是毛坯狀態。小鎮向東是農田,向南沿街的一排小樓,掛著工農中建郵儲等國有大行,及中原銀行、蘭考農商銀行等地方銀行的門頭招牌。
從殘留的物料標識看,這些銀行設立的網點都是以普惠金融為主題。記者看到,除中國農業銀行的一個網點在實際運營外,其他各銀行的場所都已荒廢多時。小鎮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那些關掉了的銀行網點只在小鎮剛建成領導來考察時短暫運營過,之后沒多久就陸續關門了。
在記者由東向西一路的調研中,無論廣東、浙江的山區農村,還是內蒙古、甘肅的高原戈壁灘,一直未曾提及卻無處不在的,是一個個商店、小賣部里的微信、支付寶付款碼。隨著過去十年中國移動支付的快速普及,在大多數地方和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里,已經部分進入了“無現金社會”。
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理解一些地區助農取款點在減少的現象,也能體會到一些“形式主義”背后的不得已。對政策制定者和銀行來說,應該重新認識當下真實的農村金融現狀,因地制宜,減少無效工作和重復動作,將有限的資源用在農村金融真正需要的地方。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