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市花白玉蘭不多見?上海將用三年完成這些“白玉蘭小目標”
至2026年底,上海將啟動市白玉蘭文化公園建設,新建、改建以白玉蘭為主的玉蘭屬植物特色園20座,新增白玉蘭特色道路30條,新增白玉蘭栽植及觀賞點位100個。7月3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綠化市容局三季度媒體通氣會上獲悉上述消息。
推廣市花,建設上海市白玉蘭文化公園
白玉蘭是上海市花,承載著城市標識、市民情感等多重功能,象征著開路先鋒、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廣泛應用于城市風貌建設、文化藝術評獎、對外友好交往等各個領域,是上海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公共文化資源。市民喜聞樂見,但白玉蘭在上海還不算多見。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公園綠地處副處長許曉波分析,目前,白玉蘭顯示度還不夠高,上海公園綠地和道路共栽植白玉蘭3萬株左右,總體而言還不夠多。同時,白玉蘭花期短,往往10天左右,觀賞期容易“一晃而過”。其次,目前部分白玉蘭長勢還不夠好,白玉蘭根系為肉質根,喜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而上海屬鹽堿地,地下水位高,不利于白玉蘭的生長。
為了進一步加強白玉蘭推廣應用,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制定了《上海市花白玉蘭推廣應用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
根據《三年行動計劃》工作目標,至2026年底,完成“1+20+30+100”的任務,在上海市重點區域、窗口區域形成一批網紅打卡點。其中,“1”是指啟動上海市白玉蘭文化公園建設,“20”是指新建、改建以白玉蘭為主的玉蘭屬植物特色園20座(區域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30”是指新增白玉蘭特色道路30條,“100”是指新增白玉蘭栽植及觀賞點位100個。
許曉波介紹,上海市白玉蘭文化公園項目初步考慮在中心城區新建,不過也要考慮實際情況,不排除在環城生態公園帶等地建設,目前相關工作還在溝通中。區別于傳統公園以白玉蘭作為植物展示主體,白玉蘭文化公園除了植物表現手法以外,還會有一些包括文創產品在內的文化演繹,綜合展示白玉蘭文化。
此外,眾多白玉蘭種植在公園內部,游客不深入其中便難以看見。許曉波說,綠化部門計劃在沿著道路的綠地、口袋公園、地鐵出入口、知名景點附近等重點區域栽植白玉蘭,市民經過就能看見;綠化部門也將通過技術手段或不同白玉蘭組合,延長花期,從而提高白玉蘭的顯示度。
因地制宜增加白玉蘭數量,提升養護水平
推廣白玉蘭依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
《三年行動計劃》的總體原則是:一是控制成本、經濟節約,充分結合利用現有的綠化項目,不能簡單追求“規格”和“數量”,應選擇小規格的白玉蘭苗木,并控制栽植密度,給樹木留好較為充足的生長空間。
二是因地制宜、適地適樹,應結合綠地設計方案和現場條件,選擇地形高的區域及靠近路口的位置栽植白玉蘭,并做好土壤改良,做到適地適樹。
三是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白玉蘭推廣應用工作,特別是在白玉蘭文化打造、宣傳導賞等方面,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優勢。
落實到具體任務,綠化部門既要在三年行動中增加白玉蘭數量,也要提高養護質量、擴展品種。
一是加大白玉蘭推廣應用力度,在圍繞重點區域、重要道路、“一江一河”以及五個新城加大白玉蘭等玉蘭屬植物應用。通過新建綠地、環城公園帶、綠道、口袋公園等項目,打造白玉蘭特色景觀。結合行道樹新建改建、綠化特色道路建設、綠地改造提升,特別是在拐角綠地中增加白玉蘭應用,以及增加行道樹白玉蘭。在社會綠地開放共享中推廣種植白玉蘭,增加社會綠化中白玉蘭數量。
二是提升公園綠地內白玉蘭養護水平,各區調查區域內公園綠地、行道樹白玉蘭生長現狀,制定養護提升方案。對長勢尚可的白玉蘭,通過施肥、切口防腐處理等技術措施,提升其生長勢。對因地形原因長勢不佳的,可通過地形改造、排水處理、更換植株等方式,提升白玉蘭生長勢。
三是做好白玉蘭等玉蘭屬植物苗源儲備,通過長三角城市生態園林協作聯席會議、上海市園林綠化行業協會等平臺對白玉蘭等玉蘭屬植物苗圃進行排摸,充分發揮市場作用,保證足夠、優質、穩定且成本可控的苗源供應。開展品種選育工作,合理選擇適應上海立地條件、花期長、抗性好的優良品種,為后續白玉蘭推廣提供更廣泛的品種選擇。
四是加強白玉蘭養管技術培訓 ,加強白玉蘭栽植、養護技術指導與培訓,培養一批白玉蘭栽植養護專技人員,提升白玉蘭栽植養護水平。發揮好專業技術人員優勢,各區建立技師、高級技師區域負責制,負責養護區域內白玉蘭養護技術把關,切實提高白玉蘭的養管水平。
五是開展白玉蘭文化科普宣傳,結合市民綠化節,開展白玉蘭導賞、文創、衍生品等科普宣傳,引導白玉蘭進庭院、進家庭。堅持舉辦白玉蘭文化節,結合2026年市花命名40周年,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形式開展白玉蘭文化的宣傳,新品種白玉蘭征名,弘揚白玉蘭代表的城市精神與文化內涵。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