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版《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辭典》出版
7月2日,“《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編纂50年座談會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6版)、《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辭典》新書發布儀式”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活動由商務印書館和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辦。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6版)、《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辭典》在四川省成都市首發
歷經半個世紀,踵武日新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是新中國成立以后第一部用現代語言學、辭書學理論和方法編纂而成的古代漢語字典,在漢語辭書史上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這部字典是在中國近現代學術文化的“雙子星座”——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第一家現代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的通力合作下完成的。
時間回到1974年,在商務印書館的支持下,以北京大學中文系師生為主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編寫組成員集中到商務印書館辦公,開始正式的編纂工作。1975年,字典初稿完成。此后,編寫者又用了將近三年時間,對初稿做了整理修改,并于1978年交稿。1979年,時值新中國成立30周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這部字典。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為學生及中等文化程度以上讀者學習古代漢語,閱讀古代文獻,有著十分重要的工具書的意義,出版的50年中,這部字典進行了5次修訂,累計印刷近200次,發行量逾3000萬冊。
50年來,王力、岑麒祥、林燾、戴澧、唐作藩、蔣紹愚、張萬起、徐敏霞、宋紹年、李樹青、劉敏芝、袁健惠等學者,先后參與《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的編纂和修訂工作。字典初版的3000多字,是王力一個字一個字拍板定下來的,初稿的絕大部分條目也都經過王力審定。蔣紹愚先生全程參與字典的編纂和歷次修訂,并負責統稿。每一次修訂,他都要審讀全稿;每一句話、每一個字,甚至每一個標點,都經過了他的反復推敲。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6版修訂工作于2021年啟動。商務印書館委派骨干編輯擔任責編,調用資深編輯審讀全稿,安排核心校對員工參與校對。在編校過程中提出的各種意見,多數被作者采納。經過修訂,第6版在科學性和實用性等方面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6版)書封
增強釋文的可讀性
為幫助讀者通過對古代漢語的深入學習,全面、系統地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商務印書館修訂出版《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6版),同時和四川教育出版社聯手編纂出版《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辭典》。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辭典》貫徹王力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思想理念,參照已有的古代文化類辭書,結合當下中小學文言文學習要求,以辭條形式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它是一部內容豐富、實用性強且適用對象廣泛的工具書,對于了解和學習中國古代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價值。
無論是《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6版)的修訂工作,還是《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辭典》的編纂工作,都始終把提供多元化、多層次的文化價值,增強釋文的可讀性和讀者的知識獲得感作為重要目標。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6版)對一些條目的釋義進行了補充和完善,幫助讀者積累豐富的語言文化知識。如“褒”字條的“古國名”義項,增加了古褒國“在今陜西勉縣東南”這一重要信息,方便讀者進行古今對照考查。《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辭典》詞條的編寫,也十分注重突出文化性和故事性,使讀者在娓娓道來的敘述中輕松掌握古代文化知識。如“巷”字條的釋文,征引了人們耳熟能詳的劉禹錫《烏衣巷》詩“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讓尋常巷陌陡增文化魅力,又引述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典故,進一步增加了詞條內容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兩部辭書都附有《中國歷代紀元表》,以一表貫通上下五千年,可以幫助確定傳統紀年對應的公元紀年。《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6版)的附錄還有《古代漢語語法簡介》和《怎樣學習古代漢語》,向讀者普及高效學習古漢語的竅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辭典》附有《詞目分類索引》和《詞目異稱、合稱索引》,對全書詞目加以分門別類。
蔣紹愚先生說:“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古代漢語記錄的是我國古代的文化。我們不能離開中國古代文化的背景來學習古代漢語。”《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6版)解釋字詞含義,《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辭典》介紹文化知識,兩部辭書搭配使用,語詞、百科兼備;從字詞學習、語言表達等層面,進一步延展到古代文化知識的習得范疇。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辭典》書封
緊貼教學需求
商務印書館介紹,作為學生課程學習時配套使用的工具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6版)和《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辭典》堅持緊扣課程標準和教材,始終緊貼中小學課程教學需求。
在收條方面,充分考慮中小學階段教學目標涵蓋的范圍,讓課程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在兩本辭書中得到解答。《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6版)詳解古漢語常用字8000多個,全面覆蓋了中學階段要求掌握的文言文用字;《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辭典》編選4300條辭目,并將其分門別類,概括為16大類,涵蓋中小學各種教材和基礎閱讀書目中的傳統文化經典。
注音釋義方面,《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6版)根據中小學教材的實際情況,增加了將近1300條必要、常用的音項和義項。如“鄰”字條依據高中語文課文《燭之武退秦師》“鄰之厚,君之薄也”(出自《左傳·僖公三十年》)的書證,增加了對應的“鄰居,鄰國”義項。對一些疑難字詞,《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辭典》也添加了拼音,如“臘”字條加注拼音xī,指示此處為“風干的肉”義的“臘”,有別于讀là的“臘祭”義的“臘(臘)”。
舉例方面,盡量選用課文中的名句作為書證。《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6版)的舉例緊扣教材篇目,中學必背古詩文篇目在釋文中高頻出現,如莊子的《逍遙游》出現62次,王勃的《滕王閣序》引用28次,北朝民歌《木蘭詩》舉例24次。《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辭典》也注重對教材名篇名句的引用,如“大巴山”條引用初中語文課文李商隱《夜雨寄北》開篇“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的詩句,闡釋了巴山蜀水的迢遙偏遠、出入艱難。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6版)也專門設置“注意”和“辨析”兩個特色板塊,指出在詞義的歷史發展中應當注意的地方,辨析同義詞或近義詞在詞義或用法上的細微差異;《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辭典》針對教材中的重要知識點單獨設條,為學生提供課本之外的擴展知識,如為高中語文課文《阿房宮賦》設立“阿房宮”條,詳述這座宮城的創建、規模、形制、焚毀等掌故知識,幫助學生從背景知識入手,進一步理解作品敘事之下深刻的思想文化內涵。
在當天下午舉行的“文言文教學與工具書使用”研討會上,與會老師和教研員在聽取了相關辭書的特色和學習功能介紹后,結合自己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字詞問題、文化知識困惑,以及如何利用工具書解決問題等方面進行了探討交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