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媒體評救護車司機飆車直播被行拘:一些“工作直播”越了界
近日,深圳一名救護車司機在駕駛過程中一邊直播、一邊飆車,相關視頻在網上迅速引發關注。6月30日,深圳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偵查大隊發布情況通報,證實司機王某某駕駛救護車在深圳某高速公路行駛期間,由副駕駛工作人員用手機進行直播,并存在多項交通違法行為,目前已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高速公路上,一輛危險行駛、強行變道、瘋狂超車的救護車,令同路其他車輛的司乘心驚膽戰。盡管在直播中,駕駛員表示“沒事玩一下,車上又沒有病人”,但即便如此,其在工作期間玩直播,“說飆車就飆車”的做法,已經足以說明其缺乏最基本的職業素養與責任心。其受到警方懲處,純屬咎由自取,主管單位也應本著對急救事業負責的態度,對其作出進一步處分。
救護車因工作之外的原因交通違法,該怎么懲處就該怎么懲處。讓此事登上熱搜的關鍵,還是在于“直播”這個細節。直播間的存在,使得這輛救護車的行駛表現不再只是駕駛員和副駕駛兩個人的事,而成了直播間觀眾共同參與的“公共活動”。這種“集體參與”的氛圍,加劇了司機的情緒波動,也為其制造了“為了吸睛而以身試法”的行為動機。
最近幾年,許多行業都出現了“工作直播”的流行趨勢,其中部分職業的嚴肅性并不比救護車駕駛員弱。其中,有醫生直播自己給患者看診,有教師直播自己給學生上課,這些行為不一定得到工作單位的批準,也未必取得患者、學生及家長的許可。
基于這些職業的特殊性,這類直播的確讓不少網友看得津津有味,甚至有觀眾因此成了他們的“粉絲”,認為他們是懸壺濟世、教書育人的典范。然而,不論這些人的專業能力多強、在直播中表現得多么“敬業”,其行為的本質都是將工作與個人直播混在一起,是典型的公私不分。這些“工作實況直播”,看起來沒有救護車“直播飆車”那么惡劣,也并未直接觸犯法律。但深究下來,依然是不符合職業道德的做法。這并非是說直播本身有錯,而是說專業人士必須分清公私界限,不能為了一己之私影響其服務對象的權益。
以個別醫生“直播看診”為例,這些醫生的初衷,或是進行醫學科普,或是追求個人影響,也可能純粹是覺得好玩有趣。不論其目的為何,肯定都不是更好地為診室里的患者服務。患者來到醫生面前求醫問藥,首先需要一個相對安靜、獨立、專注的環境,其次也希望自己的隱私得到充分的保護。直播徹底打破了診室的空間界限,將其接入到更廣闊的網絡世界中,必然要對上述兩個方面同時造成嚴重損害。
此外,鏡頭對人行為模式的影響,也是必須考慮的一件事。在某些直播間里,不難看到醫生、教師突然化身“戲精”,變得很有表演欲,要么突然熱淚盈眶,要么對患者、學生大發雷霆。這和那名“飆車”的救護車司機聲稱其超車行為是“粉絲給我勇氣”,其實是同一個道理。說到底,還是他們自己直播“上了頭”,把關注重點放在了直播間觀眾的注視上,而忽略了對本職工作的專業追求。
直播間不能成為違法行為的“展示場”,或是鼓勵某些人以身試險、做出越軌行為的“腎上腺素”。就算不涉及違法,直播間也不能“無孔不入”到過度的地步。這既需要相關從業者加強職業自律,也需要各個行業對互聯網浪潮下的各種新技術、新趨勢有敏銳的感知,及時作出相應的規范引導。
直播既可以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也可能導致亂象和麻煩,關鍵還是在于我們如何去運用這項技術。一名出色的專業人士,可以在完成工作后去直播才藝,盡情追求個人愛好,也可以抽出個人時間向大眾普及專業知識,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與混淆公私界限的“工作直播”相比,這些都是直播更合適、更有意義的“打開方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