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光明日報:讓學生站著吃飯,真的是“為你好”?
近日,有媒體報道,某中學食堂只有桌子沒有椅子,學生都站著吃飯。對此,學校工作人員給出了3條理由:坐著吃飯不方便;此前椅子絆倒過幾回學生;學生在教室坐太久了,需要站著活動活動身體。
這一回應,句句都指向一個意思:學校是為了學生好,才讓學生們站著吃飯。不過,因為坐著吃飯“不方便”,和曾有椅子絆倒過學生的案例,來佐證撤掉椅子的合理性,實在難以讓人信服。有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不知道學校領導和老師吃飯,是不是也是站著?”
至于說坐著還是站著吃飯更有利于學生身體健康,其實不需要太多的論證。一來,坐著吃飯是人們的日常行為習慣;二來,有不少醫生和科普文章表明,坐著吃飯可以促進食物消化,也有利于精神放松。對于剛經歷了一段時間緊張學習的學生來說,吃飯時間也是難得的放松時刻,可以以更好的狀態迎接接下來的學習。

從網傳視頻中來看,餐桌高度低于學生身高較多,學生們不得不彎腰駝背地吃飯。這種別扭的姿勢不僅不利于食物消化、身心放松,反而會增加負擔,長此以往甚至不排除給脊柱等造成健康隱患。近日,上海一名醫生就呼吁普及中小學生脊柱側彎篩查,原因在于我國中小學生脊柱側彎人數已超過500萬,成為繼肥胖、近視之后影響我國兒童健康的第三大“危機”。當然,站著吃飯不一定導致脊柱側彎,但不能輕易拿學生的健康去冒這個險。
退一萬步說,學生站著還是坐著吃飯,本是一種個人選擇。在未成年階段,學校應當做的是教育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而不是動輒祭出強制管理的招數——更不能以強制之名推行錯誤的就餐習慣。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校規”說明了,在學校眼里,有比學生健康排序更靠前的價值取向,比如說學生的考試成績、學校的升學率。一個頗能說明問題的案例是,去年11月,某職校被家長舉報,食堂沒有椅子,學生只能站著吃飯。學校解釋是因為老食堂場地小;當地教育局則回應稱,是學生“自愿”站著吃飯。但兩方都承認,根本原因是學生面臨考試壓力,為了節省時間才站著吃飯。時間是節省了,但由此被犧牲掉的,是學生們細嚼慢咽的良好就餐習慣和松弛有度的科學學習規律。
如今,不管是學生家長還是社會大眾,相信沒有多少人愿意以犧牲身體健康的代價,讓孩子們多考幾分,也不會認為學校這樣的做法有多少意義。但一些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場所,看不到這種社會教育理念的進步。這既是遺憾,也是諷刺。
教育家陶行知倡導一個基本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他認為教育來源于生活,也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教、學、做應當“合一”。讓學生好好吃飯都成奢望的教育“內卷”,是病態的、不可取的,說白了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它無法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培養不出合格的人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