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今年的38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了什么?僅一次未提及這個詞
國務院常務會議,一般一周一次,由總理主持召開,討論決定國務院工作中的重大工作。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就此梳理了2018年召開的所有38次國常會,以期描繪出即將過去的這一年中,政府工作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脈絡。
詞頻分析顯示,“企業”是2018年國常會的第一關鍵詞,共被提及264次,出現在了37次會議里。相較于“政府”被提及79次,“經濟”被提及68次,遙遙領先。
根據中國政府網的新聞稿,今年1月3日召開的第一次國常會的標題就是“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12月24日召開的最后一次國常會的標題則是“加大對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支持”,圍繞企業的討論可謂貫穿始終。

那么,哪些企業最受關注呢?從主體來看,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是國常會的焦點,分別被提及59次和19次。相比起來,國有企業只被提及3次。
在具體舉措上,“放管服”改革是優化營商環境的抓手,對企業開辦、納稅、施工許可、水電氣報裝、不動產登記等事項大幅精簡審批、壓縮辦理時間。“放管服”也是今年國常會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帶引號名詞,一共在16次會議中被提及18次。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38次國常會中,“服務”提及次數高達113次,而“管理”是37次。
除了行政服務,今年的國常會還著眼于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痛點,尤其是紓解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困局,更大激發市場活力。
為此,國常會在6月20日部署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8月22日部署進一步推進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政策落地見效、11月9日要求加大金融支持緩解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另有兩大今年的熱點主題與企業息息相關,分別是“進出口貿易”和“稅”。
其中,“進口”提及42次,“出口”提及34次,“稅率”提及21次,“減稅”提及18次。

為了讓群眾早用上、用得起好藥,國常會分別在4月12日和6月20日進行相關討論,著重提及了“互聯網+醫療”的概念,“抗癌藥”和“新藥”這兩個關鍵詞也集中于此。
“疫苗”的熱度則在社會焦點事件出現后迅速攀升,顯示出國常會對重大民生問題的及時回應。
7月15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通告稱,吉林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存在記錄造假等嚴重違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行為,責令狂犬疫苗停產。
國常會在7月30日聽取了長春長生違法違規生產狂犬病疫苗案件調查進展匯報,在8月16日聽取長春長生問題疫苗安檢調查情況匯報并作出相關處置決定。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